
在老家理发
莫善贤
好久没在老家融安理发了,这次回老家,也想理个发。过去,融安老家有很多理发店,这次回家探亲,走了一下,在河西的理发店也少了。还好,今天早上到市场上买菜,在靠近老市场的街道,有一个理发店。
说是理发店,其实就是一个理发铺子。一张理发的凳子,简简单单,没有特别的装修,也没有挂理发店的标识。这个理发凳子应该说是上了年纪了。是铸铁的凳子,可以调节位置。我的印象中,这是文革前曾经用的理发椅子。
过去理发都要刮脸刨胡子,这张老式理发椅子,是可以调节位置,方便操作的。理发师傅是我认识的老朋友,大家都称呼他邱师傅。后来我加了他的微信,微信名:德龍。他的年纪与我差不多。是融安老的理发师傅,有好几十年的理发的经验。给他理发是一个很好的享受。
一来,我们可以聊家常,聊一些过去认识的人和事。他理发的工具。推子,梳子都有好几把。还有剃头刀、探耳刀、剪鼻毛刀。总而言之,他理发的那一套,完全是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的。他理发起来不急不慢,按照客人的头型认真修剪。
在谈话中,我问他,你的理发铺子,是不是老年人来得多。他回答,是啊,基本上是老年人。我的判断是准确的,因为老人喜欢这样的理发环境,不是看理发店的装修如何豪华,而是要看理发的效果和自己感觉理得舒服。
现在,理发店里的师傅是不会这剃胡子,刨脸的。他理一个头至少要半个小时以上,不是他不能快快当当把你的头发推干净。而是他慢工出细活,慢慢来,慢慢的操作,一丝不苟。
最舒服的是它是用剃刀跑胡子,把整个脸蛋的的汗毛都刮得干干净净。我爱人在旁边看到以后说,你都刨成了小白脸了。是啊,这是我几十年没有的享受了的理发。他告诉我,很多朋友专门找他理发。有一次,他去了柳州,一位朋友硬催他快点回来理发。
给他他理发,感觉是一门艺术,一门手艺,一门审美艺术,一门服务艺术。没有娴熟的理发技巧和认真为客人服务的精神,是做不到的。他认真负责的态度与他收费是不成正比的,理一个头只收十五块钱。你进门,他笑呵呵地接待,你出门,他笑呵呵的相送。
他是一个乐观的老人。一个健壮的老人。我仔细的观察,他在理发过程中,手一点都不抖。我还跟他开玩笑,你的心脏是好的。他说为什么?我说手不抖的人心脏肯定好。理发的功夫是站立的功夫,因为不能坐着凳子来操作,如果腰不好,是站不了这么长的时间的。从这一点来说,他不仅心脏好,而且腰杆也特好。
现在的老人中,心脏好,腰杆好的人又有几个呢?我知道。他有社保,生活衣食无忧。他仍然愿意开一个理发铺。其实,他是想更多为人客人服务。客人乐了,他也乐了。他说,这也是一种锻炼,一种养生。老人不要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看了,真的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老话,他在没有招牌情况下,生意依然红火,很多朋友慕名而来,好多街坊慕名而来。
他践行着自己的养生理念,力所能及的劳动,安静的生活,有目标的生活。理这个发,我是开心的,也向他学到了不少东西,最大收获是,一个人一定要有精神寄托,要自寻快乐,而不是自寻烦恼;要做自己开心的事,不要想入非非,好高骛远。
作者简介:莫善贤。现居广东省广州市。《世界文学》签约诗人(作家),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高级经济师。
出版《相约今天》、《七蒂莲花》等诗集七本。诗歌在国内外刊物均有发表,获得奖励。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