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情(散文)
作者/韩广华(山东莒南)
题记:
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故乡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块基石。有一首歌始终在我心中悠扬回荡:“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故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园,故乡见证着我们的快乐,故乡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远在他乡的那些游子们把故乡视为母亲,不改乡音的儿女们把故乡视为磁场,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

故乡情(散文)
作者/韩广华(山东莒南)
故乡是一曲美丽动听的歌,是一首激情昂扬的诗,是一杯醇香的美酒,是放飞心灵的家园,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块基石,是无数次魂牵梦绕的地方……那张装满了欢歌笑语的照片,总在不经意间播放出昔日的种种画面。我的故乡座落在大美临沂东50公里处,岚济公路南的一个村庄,不知哪位“高祖大人”为村庄起了个“土里土气”的名字一一土沟村。

就在这个村里乡亲们用原始的血脉和醇厚的乡情彼此相连着,昔日乡亲们以土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虽然清贫,但欢歌笑语飞向田野。儿时,天不亮就被娘唤醒从床上拽起,跟着母亲挑水浇园,跟着母亲割麦打场……那时候,村里没有收割小麦的机械,总是天不亮拿着镰刀去田地里弯着腰一垄一垄地收割小麦,肩膀上还搭拉着满是汗渍味的毛巾,汗流浃背时便擦擦脸上的汗水。麦地里还放着一小桶不热不冷的白开水,渴了,“咕噜咕噜”地喝上几口,有时天不亮,亩八麦子就割完了。然后弯着腰或蹲着在地里捆麦个子,后来再用木推胶车把麦个子运到场里。打压麦子时,几家合伙打,打完这家,打那家,家家户户场里都有一个自家的麦穰垛,然后再把晒干的麦子运到家。白天的忙碌和辛苦,换来了傍晚的片刻安逸。吃罢晚饭,大人们拿着板凳,蒲扇在大街上乘凉,有的扯东家道西家,有的谈古论今……那些娃娃们东跑西窜的在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到了困倦的时候,才各奔自己的家。而如今褪去青涩的我,看到天真稚气的孩子,不禁想起儿时的时光,下河捉鱼、在田间里捉蚂蚱,在树林里逮小鸟……曾经的点点滴滴,象一串串美妙的声音萦绕在耳旁,任时空阻隔挥之不去。
时光如梭,转眼间故乡变得那么美丽诱人,笔直的乡间水泥路,拔地而起的小洋楼矗立在乡村,青年小伙子一边外出打工,一边利用空闲时间耕种土地,播种希望。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广场上灯火通明,十多个舞队的成员们在村里的新时代大舞台上跳起广场舞,优美的音乐,熟练的动作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她们的妙态绝伦,她们的素质玉洁冰清……有的青年小伙子在家里按着键盘,在网上查询市场行情,还有的聚在一起喝上几杯小酒,
唱着:“哥已不是当年的哥,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我别了江湖我变成传说,曾经的美梦被现实刺破。哥已不是当年的哥,不再是秋水曲揽星河,我入了红尘我熬着烟火,万丈的星星一点点消。”叙谈着人世间的情感……
故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论世事多么变迁,故乡始终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和心灵栖息的温馨港湾。

难忘那人,那情,那水,因为那是故乡所在。
2022年9月18深夜


作者简介:韩广华,山东莒南人,中共党员,机关工作。从事新闻报道、材料撰写三十余载,先后在县广播电台、《临沂日报》丶《大众日报》、《中国人口报》、《农民日报》、《农村大众》、《山东人口报》、《致富月刊》、《党政周刊》(中廉在线)等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发表稿件2000余件。期间兼搞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华夏子孙》、《昨日军人》报告文学集。为开拓人生的情感和美的灵魂,我愿苦苦追寻,用文字来报效淳朴而厚重的乡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