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审/高仁家 总编/阳光
主播/绚丽紫 图片/网络

金色的记忆
作者/马明义
甘肃兰州向西南行,穿过层峦叠嶂的峻岭,即可看到镶嵌在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一广河县,它就是我可爱的故乡。这里古老中透着神奇,灵秀中藏着沉淀,不断地回响着边塞风光的韵律。

广河县古称太子寺,后改为广河县。这地方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广通河从城里穿过,向东汇入洮河。整座县城在一条峡谷里,周围群山环抱,自古以来便是交通枢纽的重镇。
古时太子寺就闻名于世。相传秦始皇大儿子扶苏曾在此落脚,故名太子寺。

沿着广河县城南行就到了十里墩村,我儿时居住的老家。这里山势雄伟,山峦绵延起伏,像一只展翅的凤凰,人称凤凰山,我们村子座落凤凰头上。这里曾有一处烽火台,十里墩也由此而得名。由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现被定名十里墩遗址,还原了古时边关的风貌。
从这里俯瞰远方,视野开阔,远处烽火台依稀可见。夜晚居高临下观看县城,灯火阑珊美丽壮观。清晨从这里能最早看到太阳升起,光芒万丈,耀眼夺目,使人心境敞亮,舒爽无比。从凤凰山巅向东北方向瞭望,与康乐县接壤处,有一道像龙脊的绵延山墚,墚顶上有一条很深的沟壑直通山底,当地人叫它大壑陷,深有百米。这道山墚古称龙脉山,相传当时的朝廷通过看风水得知是条龙脉,因此派兵挖沟断掉龙脉。据说挖沟时,切断芦子根还流出血浆哩。

广河县是回族、东乡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因为大多数人口是少数民族,汉族尊重回民风俗习惯,不养猪不吃猪肉,可见各民族间融恰的程度,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广河人好客,来了客人请到炕上休息,倒上盖碗茶,端来尕油香,尕油旋,炒鸡蛋和宰只鸡热情招待。谁家结婚吃宴更热闹了,整只羊各部位的肉都给你端上来品尝,最好吃的当属羊肋巴和羊脖子,香而不腻。最具特色的是冬天吃冰碴羖鹿了,用家乡话说就是吃羖鹿平伙。做法相当讲究:一般看山羊的大小定吃平伙的人数,羊肉煮熟后放在屋外冷冻,剁成条形小块,吃这种肉时带冰碴,吃完口留余香。

农村土豆还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在山坡或地塄上挖洞,上下洞相通,上洞上垒金字塔式小土块,下洞生柴火,将小土块在洞内烧热烧红,最后把土豆和土块一同在洞内封实,等土豆烤熟吃,这叫地锅儿洋芋。这种美味让人赞不绝口!

广河县有名的小吃要数羊肉面片儿、酿皮儿、甜醅子、胡麻炒面等,而羊肉面片儿全国闻名,被列入河州十大名吃,尤其是三家集镇的河沿面片儿最具特色。大凡从兰州去临夏、甘南的人都要在三甲集洮河边停留,吃一碗羊肉面片儿,大饱口福再走。河沿面片儿制作特别,先用羊肉炒好臊子,然后兑上羊肉汤,再把手撕的薄面片儿倒进炒锅里,撒点儿葱花盛入碗里,客人按各自口味儿加油泼辣子和香醋,吃起来满嘴留香,吃过的还想再来,让人流连忘返。

家乡是我童年的乐园,家乡的土地养育我成长。小时家境贫寒,读完小学上县城读中学,离家远住校。每逢星期六回家,星期一披星戴月赶往学校。每次回家除了帮家里劳动外,主要是为了背馍馍,回学校每天买一碗五分钱的菜,啃着自带的馍馍,这样为了省钱,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上学期间食堂的贵菜从来没买过。
我小时候的生活,就是从这种艰苦中走过来的。还好艰苦磨砺了我的意志,艰苦培养了我的坚强,为日后立业创业打下吃苦耐劳的坚实基础。
如今居住在大城市,每每想起小时候的农村生活,有酸甜,有苦涩,有享受,有回味。家乡的美景历历在目,家乡醇厚清馨的味道挥之不去。

最难忘的是家乡的冬天,白雪皑皑的山,银装素裹的川,一派北国风光。每当夜幕降临时,那寂静的村野,偶尔几声狗吠打破宁静,昏暗的煤油灯下,我常常温习功课到夜半。那时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认真刻苦读好书,走出贫穷大山,改变自己命运,为家国做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经过不懈努力如今事业有成,圆了儿时的梦。
那度过的难以忘怀的岁月,那家乡美丽如画的景象,如今追忆起来,已成了我金色的记忆。


作者简介
马明义,甘肃广河县人士。八零年考入临夏师范又到西北师范大学深造,毕业后从事中学教育工作,九五年下海经商,现任中汇明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人善良正派,学识渊博,热爱写作,曾在报刊发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