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主义正人心
—记守望乡土文化的实在人王东海
作者 古广祥
我本儋耳人,故对践行儋州乡土文化之杰出人物尤为尊重。2016年,海南省楹联学会会长羊宏向我推荐该会副会长、儋州市乡土文化研究会会员王东海先生,经微信交流,得悉他是一位敢写、勤写、深度写儋州乡土文化的牧羊人。此后,我常在《海南联萃》和在网络媒体上,读到其诗词联作品。

2017年,我与大妹柳英及定居英国三妹雅英一家三口,从香港回儋州探望母亲。在儋期间,我邀约东海兄餐叙,交谈间,了解到他不仅擅诗词,工对联、通歌赋,而且还是一位坚定守望乡土文化的实在人。家乡是心头的爱,我愿意与这位弘扬家乡文化的合格者交往。
“乡土文化”,即落脚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母题,它带有浓厚地方色彩,是各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乡土文化”是人类传统观念中,最具传承情结的文化因子,是乡愁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包括:古文、诗、词、曲、赋、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
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的思想受现代价值观的冲击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少人说,“乡土文化”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无稽之谈,并认为“传统文化”难登大雅之堂,甚至被边缘化。事实证明,“乡土文化”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确实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甚至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如何才能避免“复兴华夏文化”不被沦为一个“防御性的任务”,如何才能让“传统文化”不被现代主义所排斥。对此,东海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新视野之态度,创作出“旧瓶装新酒”的作品,他常在各种活动场合上,提出“古为今用”定能促进当下社会文明之说。言以载事,这就是东海兄的“随身学问”。
赞美家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光荣,诚如著名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或许就是东海兄无法离开故乡之理由。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东海兄的对联“西联物色无双地;北海风光第一家”得到了证实。

生活的意义在于美好,在于拥有向往目标的力量。大发羊财谁第一;小康道路我争先。这是东海兄为感恩时代写的一副对联,这是一副由“情感与理性”元素合成的贴时代、接地气的作品。此联构思精巧,大有“正人心,善风俗”之之意义。
东海兄虽在乡间谋生,但他并未一直低头拉车,或与大时代脱节,而是与时俱进察时事,凡事当思所以然。2017年9月,我为其撰写一副嵌名联:
正题调声,东逐心潮酬彼海;
新令知道,西联物象解斯时。
人的真正学问在于人的本身。东海兄善于观察生活,并把身边人和眼底事作荣誉性的论述,他还以诗词联之方式,向世界人民讲述儋州乡土文化。“毋剿说,毋雷同”是东海兄的创作原则,作品多有主张,多有华笔,关于东海兄的文学价值,海南省人大原副主任陈海波有此评价:“羊栏不大财源大;王宅无高才气高。”这也是儋州人一致的看法。我认为,东海兄的撰联水准可与方家比肩,遣词尤见功夫与格局。

就创作对联而言,东海兄提倡“又红又专”,反对创作仅仅是为“平仄”服务,他认为,“有所本”的作品才有可读性。请看他为儋州书法家左道先生撰写的嵌名联:
左道挥毫,可谓龙飞凤舞;
右军遗韵,堪称铁画银钩。
“左道”,书法家别成,“右军”王羲之也,即,名词对名词。“挥毫”与“遗韵”乃动宾相对,“可谓”与“堪称”乃动词对动词,“龙飞凤舞”与“铁画银钩”乃句中自对,整联工稳,大气得体。
本人曾出版《中药趣联》《词牌巧对话人生》及《闲把人生细思量》对联式著作,东海兄撰嵌名联以志读后感,曰:
广博成书,妙语千篇皆直笔;
祥和处世,贤人万界不偏心。
此联,不仅运词严谨,平仄合律,词性工对,而且还把被写者的职业,济世态度都跃然纸上。

东海兄的其它嵌名联也很有艺术价值,可惜我对“被写者”背景缺乏了解,故无法作深入解读。仅从句式、字义来看,足见作者创作技巧之成熟,也不失方家气象。2017年暑假,东海兄曾为家乡多名金榜题名的学子撰写嵌名联,兹录部分以飨读者。
嵌玉琴:
玉琢十年,璀璨无瑕光蕊榜;
琴弹七线,悠扬余韵绕薇垣。
嵌海风:
海水逢波,鲤跃龙门三汲浪;
风华正茂,子游汉路大前途。
嵌盛武:
盛藻超群,喜步科场云作路;
武功出众,欣巡国土锦为程。
嵌河妹:
河水奔流,鲤跃禹门三级浪。
妹才喷发,凤呈瑞霭九霄云。
嵌性宽:
性悟群书,十载寒窗闻鹊噪;
宽怀诸子,一朝秋试见莺迁。
东海兄是随时学习,学习一切的人,其不仅沉醉于诗词联创作,而且还热衷观察政治,他每天在朋友圈转发的政论时事颇有阅读价值,这就是我们越谈越拢之原因。君子尚义,愿我们不流世俗,不争势利,在彼此认可的灵魂特质基础上越走越近。

作者古广祥个人简介
古广祥,资深媒体人,岐黄使者,社会活动家,独立思考人。
主要著作:《中药趣联》《词牌巧对话人生》《闲把人生细思量》《文论所以然》《本草医人论事》

古广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