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半传体长篇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连载】
(每周六或周日发表一章)

第33章 仁梯上的彩虹
鲁 岱 汪琪铃
自从《中国教育科学》杂志正式登上国际出版舞台后,汪广仁算是松了一口气:“是呀,10年来,杂志以各种方式甚至多种名称在朋友之间、学校之间‘友情发行’,艰辛的泥泞路,实在是让人寝食难美,好在自己意志坚定恒长。现在好了,《中国教育科学》几乎是在以几何级数的发行速度对外传播。这,令人倍感鼓舞。但是,我决不能坐享其成!奋进,是我汪广仁的人生符号,是我汪广仁的事业助推器。”

肥瘦绿红,挡不了前程鸣爆竹。2006年冬,应贵州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两位副董事长吴汝霖(教授、贵州省教育学会秘书长)、曾元树(贵阳市白云矿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各学校领导李进(万龙学校校长)、汪小麟(南明区黄波外语学校校长)、皮力(南方快速作文贵阳培训学校校长、白云区新苗丛林午托中心主任)、龙向东(息烽县黎安中学校长、白云区黎安学校校长)、龙娟(天娇双语学校校长)、王国华(万龙小学校长)、沈芳龄(智慧树幼儿园园长)、邓林(亿龙学校校长)、刘启伦(万龙中学校长)、朱明亮(乌当区小龙滩分校校长)、魏承忠(艳都学校校长)、卢镜宇(花溪区分校校长)、吴晓红(鸿鹄艺术学校校长)、曾钰兰(智泉中学校长)、张艳(中国政法大学贵州教学点教授)、江华勋(西南大学贵州教学点教授)、林静(静艺培训学校校长)、蒋秀芝(党支书)、周香妹(工会主席)、李艳(团委书记)、吴学梅(少先队总辅导员)等的邀请,汪广仁回到了已经阔别一年多时间的贵阳城。

在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召开的特别座谈会上,曾元树正在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董事长、总校长汪广仁教授回家!一年多的时间以来,董事长虽然忙得没有太多工夫莅临集团指导工作,但是,我们中国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不忘初心,努力工作,即便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也有远在香港的董事长发送过来指示,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完全可以这样说,是汪广仁先生当年呕心沥血而开创性地创立了贵州万龙优化教育集团,并且领导这个集团,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由一般到辉煌,再到今天这个伟大的美好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汪广仁先生就是贵州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而贵州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就是汪广仁先生!因为,汪广仁先生不仅仅是万龙集团的奠基人,还是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的高度和灵魂!因此,汪先生早已和贵州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融于一体了,且血脉相连,永远不会有灵魂性的分割!”
“这最后一句话说得好。”坐在主席上的汪广仁微笑着说:“感谢曾副董事长的讲话,感谢万龙优化教育集团全体领导和职工们的努力与奉献!我本人表示由衷的敬意。说一句实在话,我虽然离开万龙集团一年多时间了,但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惦念集团的发展,惦念集团成员的奋斗。因为,是你们给了集团如此的伟力,给了集团今天的辉煌!”讲到这里,汪广仁抽出眼神扫描了座谈会现场,见到全场30多人都是含情默默,仿佛真真儿的动了情感的根!他知道,这些人都是集团的骨干、核心,都是工作狂人,都是自己的属下,都是有情人!汪广仁见他们之间,还有不少人流出了眼泪。因此,汪广仁话锋一转,极富情感的说:“集团的领导们,朋友们,兄弟姐妹们:今天,我在这里说一句掏心的话,我真的舍不得你们,更舍不得离开你们!但是,我一个人,身单力薄,又无分身术,因此,我今天含泪宣布:从现在起,我辞去贵州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董事长职务,同时也辞去我在万龙集团的其它一切职务!同志们,相信你们也知道,我在香港的业务也非常繁忙。目下,中国国际教育文化出版社的工作正酣,业务拥堵,又加上《中国教育科学》杂志的公开发行,事情已经足够多的了。今日,集团新任董事长曾元树、新任总校长皮力,又与我谈了我们集团的出版书籍问题,使我又做出了一项决定,这就是在香港创办中国国际教科出版社!这是与前面中国国际教育文化出版社联袂的姊妹出版社。因为,有许多的业务,我们实在是分不出人手来完成,无奈之举,我们只能再增加一个出版社。我之所以谈到这一件事,旨在盼望大家理解。”
“呜呜呜。”忽然间,女教师张月明哭了起来。张月明,原是万龙中学乌当分校的物理老师,现在已升调到万龙中学担任副校长了。今天的特别会议,也自然少不了她。可是,当她听说了汪广仁要离开万龙集团这一事实,一时还难以接受,也因为她想起了一件事而忍不住哭泣。那还是3年前的事。她的儿子才满4岁,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就是因为寒冷而致儿子感冒了。但当时,因为学校的工作特别繁忙,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儿子的病拖了两三天。殊不知,这一拖延,竟然拖成了小儿肺炎。高烧不退,咳嗽不止。结果住了10天医院才康复。可这10天下来,医疗费用高达3000多元。须知,2002年的时候,教师的工资才300多元。在这种情况之下,汪广仁让一种善意滋养工作,于是,借故“因工作而耽误了孩子治病”之理由,给了张月明2000元的补贴!这时,也有老师议论:“学校的制度没有这一条。”便何况,即便是不补贴也不无理由。毕竟不是公伤什么的病况。是的,汪广仁完全是出于一种道义和仁德给予了这份救济款。据说,这份款项最终还是出具于汪广仁的私人帐户。不过,汪广仁倒也心安理得,毕竟匡扶了一个家庭的维艰!后来,汪广仁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扶贫帮困,将会是我汪广仁之人生时空中的一个亮点!今后,这个亮点,还会在大片天空中闪灼。”现实中,正是这一件事,彻底感动了张月明老师,让她用加倍的努力工作,完成了济感的回报。因此,在这个会场上,张月明边泣边说:“我不是因为汪校长曾经救济了我儿子的医疗费,我是因为汪校长一生行善崇德,做了太多的好事、善事,明里暗里济困济危了太多的人!今天,我既是代表我自己感激流泪,也是代表学校内外更多的同志感谢汪校长、汪教授、汪董事长!”
汪广仁也异常激动,与董事会其他成员龙国彬、王开云、赵兴民(白云区老区长)、李小容、陈小芳、汪小麟和万龙学校教师代表刘元萍、刘艳芬、杨素芬、杭锦素、钟奎秀、胡正珍、谭德玉、唐相琼、丁爱芝、孔龙英、齐少坤、邵宇、周蓉、吴桂芝、刘丽萍、李小静、杜兴国、彭朝鲜、陈明渊、黄文赋、谢明乾、周启雄、陈静、袁兆茂及公司编辑部代表莫笑牛、何洪亮、曹望林、曹志友、马林、马兴贵、姜大军、左新发、陈守华、徐娟、李官群、吴晓艳、黄慎华、任礼、任前春、吴才友、赵明、刘堂江、陈贵、姜燕妮、李兴国、张晓莉等一一握手告别。

有诗记汪广仁在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6年多以来的功绩与德行:
徒手起家牵万龙,前嫌不记奋途通。
笃园难困天仙马,扬路贵阳一爆红。
宽建集团弘素质,办全学校铸丰隆。
立新人教垂黔史,实美广仁仁德公。

又是一个万里晴空的日子,携带红彤彤朝霞的日球,已升至三竿。香港的山,似乎笑容可掬;香港的的水,恰如轻舟扬帆;香港的人,好像腾空的弥勒佛,享受着阳光的繁忙,看美大地尽朝晖。这一个时刻,汪广仁没有坐镇《中国教育科学》杂志社一波一波文稿的编辑工作,而是站在香港太平山顶上。太平山顶,也称山顶或扯旗山,雄居香港岛的西北部,是香港的最高处,海拔554米,一直是香港的标志,也是旅游胜地。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维多利亚香港岛及九龙半岛两岸。太平山顶,有山顶缆车、观景平台、凌霄阁、杜莎夫人、蜡像馆及卢吉道等景点。其中,登上太平山顶,当人再步行下山时,走20分钟的卢吉道,抵达卢吉道观景点。在此举目远眺,城市与海港的壮丽景致可以一览无余。此时此刻,汪广仁就站在太平山顶卢吉道的观景点。他正在向远处眺望:“是呀,太平山顶有多个观景台,比如凌霄阁观景台、狮子亭观景台、卢吉道观景台等。这些都是让人们欣赏大香港美景的天仙阁!”看着看着,汪广仁突然间联想到了《中国教育科学》:“嗯,这一份杂志,我已经经过10余年办刊历程了。其中,中国——教育——科学,这3个永恒性的词汇,拼通在一起,将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地球个体!我将应该以此为基点,在中国大地上,在地球村,画一个圆!这一个圆,可以将圆周率π和自然对数的底e这两个超越数,还有虚数i,圈在一起,再加上0和1两个最简单的数,就构成了世界数学史上最奇特和最伟大的欧拉公式了:e^iπ+1=0。”前面第25章已经写过,汪广仁的数学水平也是不差的。这一个公式共有5个数据:e、i、π、0、1;4个运算符号:加号、乘号、等号、乘方,总共9个要素。因此,欧拉公式就暗藏了中国古代数学思想“九五至尊”。九为数字中的最大者,五居正中。有趣的是,汪广仁今日在香港太平山顶卢吉道观景台的思想火花,将应用欧拉公式于创业之中:“我在香港,已经创办了中国国际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教育科学杂志社、中国国际教科出版社。现在,再准备创办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中国教育科学出版集团公司。其中,将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九龙半岛。很自然,以前的3个单位皆归属于中国教育科学出版集团公司。这样,恰好构成了欧拉公式中的九五至尊格局!”嗨!真是太神奇了!神人手上皆神事,一切全为妙美多。


是呀,这一切设想,汪广仁在离开太平山顶之后,回到香港新界就开始行动了。

很快,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与中国教育科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手续与相关的筹备工作顺利完成,地址选在九龙城附近的卧龙岗街道。

坐镇卧龙岗街道的中国教育科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的汪广仁,想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寻找囹斋中的书稿。这也是他的一个怪招,同时,也许还是他的一个德招、仁梯招!集团正式营运的第一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汪广仁在集团的大门门头上,悬挂出一块金色匾额。匾额上书写着毛泽东的手写体“为人民服务”,落款就是毛泽东。整个手写体字样,在朝阳的映射下,金光闪闪,耀眼行人,于这卧龙岗街,甚至是九龙城、香港岛,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门边挂的竖式招牌依然是老式模样,白底黑字的商业牌:中国教育科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也许是汪广仁早先获得了信息。这一日,他带领公司里的闻主编,两个人一道儿的直往香港新届元朗区进发。元朗区是香港西北方向最边陲的地方,三面环山,地势平坦,还有连绵的农田耕地,相对比较贫困。这里有一户人家,主人鲁平平,已近古稀,但身体健康,心态奔放,老骥伏枥,笔耕不辍。汪广仁从别人的口里所得的信息是:这个老人手头上有一部大书稿,也从网上看到了一部分内容,但书稿尚未出版或出版十分困难,故想过来实地看看。汪广仁与闻主编来到鲁平平家,一进门,汪广仁便热情喊话:“老人家,在屋子吗?”没有回音。“老人家,我们是来采访你的,是来帮助你出版书籍的。”依然没有回音。汪广仁心想:“嗯,大门是敞开的,里面的房门也没关上,主人应该没有走远。是的,我已经知道,老人家里的人口较多,生活较为贫困,老伴还没有职业,不支持笔事,因而,老人能够坚持写作实在是不容易!”正想着,忽听门外有人哼诗。汪广仁细细一听,诗言还清晰:
有一个人/我还没有见过他/个子不太高/那是被一种责任给压了的//这个人/长相不是很帅/那是被一种忙碌/挤去了部分英俊//我能看见这个人的心/是绿色的
/专门为别人闪耀前行的光/还透明/许多见不得人的潜规则/经不起这颗心的思考//这个人的身上长了刺/一些不安份的人/不敢靠近/一些歪鼻子的事/害怕露头//这个人的头上还长了角/可以撬开/红与黑的混盖子/可以让世界/树一杆红旗不倒//知道这个人在哪儿不/赤水河上有他的身影/中华大地上/哼着颂他的歌//这个人/在历史改写处/在人民教育的担当处/在祖国的红旗下/有自身的但不愿让人知道的名字/汪广仁//我在一个德的广场中/见到了汪广仁/他的脸上没有写着诗歌/他的手掌却满是/泛爱众而亲仁//我在一挺仁梯上/又见到了汪广仁/他的脚下全是奋斗/他的肩头堆满责任/他一生总在将别人/一级一级的推上头顶//我认识了汪广仁/看到了他的身份证/正面/也许是神加注了两种标记/中国当代思想家/世界著名教育家
“好亲切的诗!”汪广仁知道老人回来了,还在心里头一个韵叹:“这简直是用心液酿成!”随后,汪广仁挂着一丝儿笑意,出门迎接,说:“老人家,你果然是诗人、作家,名不虚传呀!”老人也许还分不出心力听清楚汪广仁的夸奖,他只顾着礼儿的说话:“你们好!”老人已临家门,见家里来了两个陌生客人,先是一惊,但很快就认出了来人:“汪广仁教授!”“老人家,你是如何认识在下的?”“嗨!大名鼎鼎。在香港,谁人不知有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汪广仁!”“谢谢老作家夸奖。”“你看看,我刚才就随口溜了一首诗《汪广仁》,这就是被你这个大教授给感动出来的哟!”“我不敢当。”汪广仁即说:“在你老人家前面,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呵。”“不,不,教授就是教授,我仅仅是一个乡儒而已。说一句掏心的话,在世人面前,我从来不敢妄称自已是什么作家、诗人。如果说我还认得几个字,那也只能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其余的什么雅名,那都是配不上的哟。”“不,不。老人家饱读诗书,满腹经伦,文理皆通,实在是令人敬慕。”“不可,不可,破儒难登大雅之堂。嗨。”老人突然间改口:“瞧我这张嘴呀,尽顾啰嗦,让客人站得累了。快,请坐!”接着,老人又指着汪广仁旁边的人说:“这位客人是与你一道儿来的吧?贵客,都是贵客。坐,我去沏茶。”说着,老人端过来两把小椅子,让客人坐下,还说:“破斋简陋,让客人受委屈了。”“很好的。”汪广仁也说:“满屋书香。”“哪里哪里。旧斋临幸仁仙客,一灿光辉耀满堂。”老人边说边走到客厅茶桌上,取了水和茶叶,迅速的沏了3杯清茶。第一杯端到汪广仁手里,并说:“茶淡情深人意暖,屋寒客贵水清凉。”“好茶,好茶。谢谢了。”老人又将第二杯茶端到闻主编手里,也说:“几言羞敬学中圣,杯水不成谢里香。”“太客气了!”闻编辑是一个年轻的男性大学生,他接过杯茶便抿上了一口。“哈哈哈。”老人一声欢笑,端着第三杯茶,并顺身坐在汪广仁身边的小凳子上,说:“久记君名人不见,难能今日走贫庄。”老人坐下来自品一口茶的那会儿,汪广仁趁着自己品过的茶香,又凭着过耳不忘的记忆力,迅速的将老人刚才的礼语聊谈连缀在一起,心湖儿顿时漾起一束小浪花:“不简单,出口好诗!”
旧斋临幸仁仙客,一灿光辉耀满堂。
茶淡情深人意暖,屋寒客贵水清凉。
几言羞敬学中圣,杯水不成谢里香。
久记君名人不见,难能今日走贫庄。
“汪教授。”还是鲁平平先开口:“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这两个贵人登临寒舍,一定有要事。”“是的,是的。”汪广仁说:“听说你老人家有一部大书稿,特来看看。”“呵,你们是为这个事呀。谢谢你们关心。只可惜这个稿子写的不好,总觉得拿不出手,故而害怕抛头露面。”“不,老人家。我听说你的稿子写得非常好,颇有中国四大名著的味儿。因此,特来观赏。”“唉,哪能攀得上这个哟。拙作笔触粗浅,屡屡不被人家看好,我自愧庸文还来不及呢。”“非也。老人家,你的开篇诗写的挺特别。”说着,汪广仁开始凭记忆诵读了:“残年颓笔不成吟,倒味亲朋伤墨尊。粗细人情皆夏火,安和理道或春门。”“是的,是的。”老人也说:“感谢你记得这一首开篇诗。还有一首总卷词,也是开篇的。”“呵,老人家,这个我也记得。不信,我再背诵给你听听。”说着,汪广仁又开始读开篇词了。
踏莎行.愿天和人泰
宇广寰遥,人明事朗,千情万绪无惆怅。王天浩荡总存慈,太阳人气依宁旺。
战事无长,思量久亢,和平岁月承人尚。桑田沧海不成仇,门盈乐道家家唱。
“好记性!”老人又一声感叹:“不愧为文曲星,名不虚传!”“老人家。”汪广仁也许是读到了动情处,只是一个心眼儿的去说自己的话:“是你的这一部大长篇小说感动了我,才让我有这么好的记性哦。”“老人家。”坐在旁边做记录的闻主编也插话了:“你的这一部小说是叫做《战争下的和平》吧?”“是的。”“老人家。”汪广仁又开口说话了:“你这《战争下的和平》的自序《我写战争下的和平》,有一千多字,我也记得。”“啊?这怎么可能!”

附:《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简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MxMzEzNA==&mid=2455944721&idx=1&sn=599f15edebbcf18d576c2e28150eb5e6&chksm=887f0b50bf0882468daca857e32a941f769565d91282de6371d2f691c89baa01d593899315db&token=829627170&lang=zh_CN#rd)

【第一作者简介】
鲁岱,原名鲁仲强,男,1955年8月21日出生,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大鲁村人,山村小学退休教师。曾经做过农村医生4年,任教过初级中学13年、高级中学10年。有生物和实验两门学科小文凭。自学过高等院校的数学、物理、语文、化学、医学等课程,还喜欢哲学、天文、历史、写作等学科知识。为人笃实,诚信善良,好学向上。虽然知识浅薄,底蕴俗软,但敢于学界碰硬。在文章发表方面,理科论文居多,现时文科作品主要是新、旧体诗歌,散文,剧本,长篇小说等(包括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散诗《太阳韵》以及由此而改编的38集同名当代神幻剧本、一部约77万字的乡村振兴小说《五谷香韵》、一部20余万字的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一部120余万字的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等)。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笑容迎陌客,哀笔画强人。看淡人情事,文圆史上珍。通联→邮编:435125;地址: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大鲁村;手机:13477739786。


【林静转自《汪广仁教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