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22-09-18 00:01 发表于河南)
让文艺点亮教育
——宜阳县文艺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侧记
9月17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宜阳县教育局三楼会议室召开。宜阳县文联主席冯清利、县教体局副局长王会迎及教体局各科室主任、文联部分协会负责人围绕座谈会主题,开展了广泛、深层次的讨论。

王会迎副局长在讲话中说:在教化人、塑造人、引领人方面,文艺、教育目标一致,任务相同:文艺为教育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教育为文艺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宜阳教育这两年阔步前进。两年送走四个北大、清华生,这让全县人民看到了教育发展的希望;县长张丽娟一个月到宜阳高中召开了两次座谈会,让全县教师备受鼓舞:风正一帆悬!

王局长充满深情地说:我们的乡村教师,扎根山区,在工资微薄、条件简陋的乡间,凭着一本书、一支笔,几十年如一日,苦苦求索,坚守阵地,他们是宜阳教育的脊梁;我们年轻的特岗教师,以饱满的情怀,投身教育,潜心钻研,一丝不苟,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拿出我们的笔,讴歌他们,弘扬社会正能量!
时代不同了,七八十年代的“土娃娃”已经变成今天的“金豆豆”。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对待学生,由六七十年代的“打是亲,骂是爱”的模式,变成今天的“重视、理解、尊重、爱护、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打不得骂不得,可不体罚又极难立规矩、成方圆。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那么怎样适度体罚,创建和谐教育,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理解,需要文艺工作者的鼓与呼,架设起教师、家长理解沟通的渠道,和谐师生关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县美协主席赵宏涛从陶艺入手,讲陶艺在中华文化中的渊源,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陶艺工作室。让有兴趣的学生明白陶器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并亲手制作陶器,进而触摸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体会创造的快乐。
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周少卿说:音乐讲究节奏,学习、生活更离不开节奏。教师如果掌握好课堂节奏,上课将有板有眼,“疏可以跑马,密不能透风”,这样的课堂,学生必然身心愉悦。希望专业老师开动脑筋,大胆改革,让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活起来、动起来,让枯燥、单调的日子唱着过!
县李贺研究会会长梁宗学说:宣传教育,歌颂榜样,作为老师,义不容辞。今年暑假,高招成绩出来,我们立马行动起来,联系作者搞采访、写报道。当《灵秀师苑风》把几个高招提前批录取的学生的事迹报道出来后,自己以前的九九届学生寄来几万元钱,说要奖励学弟、学妹,为母校教育助力!作为李贺研究会会长,宣传李贺,义不容辞。李贺是宜阳名人,一定要擦亮这张名片,提高宜阳文化知名度,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近水楼台先得月”,梁会长的建议,中肯、实施性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县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朝宏说:教育务必“守正创新”。小学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精神,“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初中阶段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毅力,毕竟中考是选拔、是筛选;到了高中阶段,再实行拔尖教育。日前,某些中学的口号“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学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这些口号,只能用在“火麦连天”的高三冲刺阶段,切不可各级各类学校都照搬照抄!徐校长还谈到了什么是好老师:“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最后,徐校长现身说法。他说前段时间,马海涛局长“廉颇未老”的说法很有道理。在我看来,老了还想讲课,讲课还有学生愿意听,这就是未老,这就是好老师!几个月来,我在“红旗书屋”讲《学记》,看着聚精会神的听众,我越发滔滔不绝“人来疯”!
徐校长的风趣幽默,让参加座谈会的人禁不住翘起大拇指:不亏是教育前辈,宝刀不老,志在千里。
县灵秀师苑网络作家协会主席宋彩屏从自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谈起。一个教师,如果走心,深度了解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他会多一份悲悯,多一份宽容。这样,受教者会倍感人间温暖,师者大爱,长此以往,他会积极向善,完成自我救赎。

县文联副主席、青年音乐家协会主席白亚琴肯定了宋彩屏的观点,她说自己努力上进,就是要让原生态家庭中重男轻女的父母看看:“我能行!”进而大胆提出她自己的观点:孩子爱家长,远远胜过家长爱孩子!孩子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家长开心,让家长骄傲。白主席的坦诚,打动了在场人员,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县文联副主席、诗人李小平表示,今后将积极创作更多的教育诗篇,让艺术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也希望学校用机制、制度去固化诗词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真正领悟“诗和远方”。
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段作伟感触颇深:一定要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大前提下,搞好教学,服务教学。他从2001、2011、2021三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对比中得出结论:优化教学方法,坚持教学相长,必须下重拳,搞落实。今年的高招作文题目“跨越,再跨越”就给我们很深的启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下去。
四个小时过去了,县教体局基教股、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负责人等先后发言、各抒己见......

县文联主席冯清利最后做总结讲话。他说,本次座谈会,大家提出了建议、沟通了思想、提振了精神、达成了共识、看到了希望。座谈会是落实贯彻县委书记张汉智提出的“宜阳教育135发展思路”的一次实际行动。希望各个协会守好本心,有目标,有突破,有成绩;用好本领,知道本领,展示本领,提高本领;履好本职,当好学科带头人,当好文艺引路人,当好工作推动人!冯主席还就文艺如何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文艺教育共助力,青山明月不曾空。
文艺牵手教育,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作者简介:灵秀师苑风编委。

朗读者简介:玉华,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播音爱好者,喜爱朗诵,喜欢旅游。近三年有数百篇朗诵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