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冯清利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09-18 00:00 发表于河南)

本期导读:(乡音诗三首) 其一:还乡最爱是乡音,甜美温馨趣意深。句句回归游子梦,声声再现故人心。青春高调飞山路,年暮低吟坐树林。欣喜呀呀童稚语,乡情浓郁古传今。其二:枝头老叶瘦嶙峋,异客西风恰此心。风里寒砧飘欲乱,陌头雁影望还沉。秋来云淡天谁写,夜寞蛩只月自吟。不是他山无寄处,乡音每向梦中亲。其三:当年一别到如今,旧梦依稀何处寻。人在他乡多寂寞,身离故土少欢心。无边愁绪天天有,不尽相思夜夜临。转眼青丝成白发,从来未改是乡音。

每次回家乡,乡亲们见到我,便会问道:“经常回来不?”
他们这样问我,我知道并非责怪,也就是嘴边的话,但我听来像是提醒。
我会说:“常回来,只是在家停留得少。”
乡亲接着说:“不忙时,常回来看看你爹妈。”我点点头。
早年的事,都鲜活在记忆里。

上小学时,有一天,爹把我叫到跟前,说:“你已经上学了,路上碰到长辈,要打招呼,别不吭声。”按照爹说的,遇到年长的,我便主动说,爷爷(奶奶)好,叔叔(伯伯)好,婶婶(大娘)好。他们就乐呵呵地说:“这娃子,有教养。”
有时候,长辈会纠正我,娃子,你应该叫我伯伯。有的会说,这娃子挺懂事,但你应该叫我叔叔。
我弄不明白,叔和伯、婶婶和大娘有什么区别。
爹笑笑,说:“这好办,看着比爹年龄大的,就叫伯,小的,就叫叔;比你妈年龄大的,就叫大娘,小的,就叫婶。”
在这之后,我称呼长辈的准确率高多了。

在乡亲们的关注下,我从小学生、初中生变成了高中生。高三毕业那年,我没能考上大学。要谋生,跟着木工、泥瓦工学了一阵儿,不见长进。用乡亲们的话说,这娃子不是吃这碗饭的。
后来,我染病半年多,脸色苍白,天天要去医院打针。乡亲们看到我孱弱的样子,都会问我的病咋样了。
身体复原后,我去山西打了一年工,最后还是下决心复读考大学。高中就在我家街西头,乡亲们时常坐在家门口,看着我一次次从他们面前走过。
中午放学回家时,他们大都已经吃上了午饭。我习惯性地问道:“饭中了,婶?”她们会应道:“才放学啊,赶紧回去吧。你妈肯定也做好饭等着你呢。”

每年火热的麦收时节,也正是高考前的冲刺阶段。放学回家,常碰到乡亲们拿着镰刀、戴着草帽下地去割麦,或拉着割下来的麦子从地里回来。复习到第三年时,我真的羞于和他们照面,刻意躲着他们。尤其是遇到他们满身汗水从田里归来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个逃兵。
当实在无法避开时,乡亲们会不厌其烦地说:“今年有希望吧,娃子?考不上,再复习一年。就那几本书,不信咱学不会。”我走过去后,还会听到他们在背后议论:“这娃子一定会有出息。”

复读那几年,父母从不让我下地干农活。在年轻力壮、正能出力的时候,我却不分担父母的体力活,堂而皇之地在学校复习备考。学习时,眼前时不时会浮现出父母在田里劳作的身影。一直到今天,我都深切地认识到,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当年父母对我坚定的支持有多重要。
大学毕业回乡任教后,伯伯叔叔家的孩子们也到了读初中的年龄。往往教了他们中的哥哥,来年又教弟弟;教了姐姐,又接着教妹妹。现在每每回到村里,乡亲们见到我时,还会赞许地说:“你是俺两个孩子的老师。书教得好啊!”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在乡政府工作那两年,乡亲们去办事,我总是跑前跑后帮他们。到县城工作后,乡亲们托我帮忙时,我也从不推脱。
这两年春节前,我总带着几位书法家回到家乡义写春联。乡亲们聚满了村委会大院,当他们手捧着红红的“福”字、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时,我心里暖暖的。
前一段时间,我不慎摔了一跤,右腿淤血,走路有点趔趄。这期间,因事又回了一趟老家。
乡亲们见了我,纷纷打招呼:“这娃子回来了。现在忙不忙?”
我不禁感慨,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却永远是乡亲们眼里的一个孩子。
我已经走开了一段距离,回头时,见他们还一直目送着我。
我转回身,听见一位婶婶亲切而疑惑的声音:“这娃子的腿咋了?”
我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原载于2021年12月3日《洛阳日报》)

作者简介: 冯清利,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散文学会副会长,宜阳县文联主席,《河南文学》及奔流文学院签约作家。所写散文刊发于《北方文学》《牡丹》《河南文学》《奔流》《西部散文选刊》《中国铁路文艺》《人民铁道》《河南日报》及中宣部“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洛阳学习平台,出版个人散文集《一路好奇》(团结出版社),散文入选《2021年河南文学作品选散文卷》(郑州大学出版社),主编《宜阳散文选》(群言出版社)。

诵读者简介:魏紫,实名:何宝玲,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朗诵学会理事、诵读导师、洛阳文学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洛阳市老干部朗诵协会副秘书长、洛阳市魏紫艺术团团长;曾多次参加洛阳市及省里的重大节目演出,获得洛阳市首届牡丹诗歌大家诵朗诵奖、第二届最佳诵读奖,2014年全国中老年服饰艺术大赛获金奖,2020年《人民万岁》广场文化月专场演出获一等奖和最佳表演奖。多个平台签约金牌主播。


(本期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