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城内的武义巷
文/古梁
早听说永康的老城拆了,在我心里总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一种失落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永康与武义,在历史上就是一对兄弟,难分难舍。两县同时在三国吴赤乌八年(245)置县,武义不久废置,直到唐天授二年(691)重置。武义在废置的岁月中,几百年来一直是永康辖地。1958年4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宣平县,并入武义;9月13日,省人委决定将武义县并入永康县辖,11月21日国务院撤销武义县建建,直到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武义县建制。这一次两县的分合就是近4年的时间。
大概武义归辖永康时间久,在永康古城有一条巷置名“武义巷”。早在58年前,由于我父亲在永康拖拉机厂工作,我曾第一次去永康,并游览了永康的老街。我从老街的北边入城,有一点坡,街的左边是一座旅馆,后来叫工农兵旅馆,(以后这旅馆与我一生中留下逃难时的留忘记忆)往南不远的右边是一个五金白铁制作店,到老街中段的右边,我看见一条巷,巷口的墙上挂着—块牌,蓝底白字写着“武义巷”三个字,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走进了巷子。巷并不很宽,但两边都是高大的古屋,巷很长,在一拐弯处有一口古井,听人说这条巷都是有钱人家的房屋。当时我只是出于好奇心,怀着永康为什么会有以武义命名的巷而走进了巷子。在以后的岁月里,每次去永康我都会去这个巷子走一走,我虽不是武义人,然武义的情节早已扎进了我的心里。后来读了点历史,我才悟出,永康的先辈一直把武义当作辖地,把一条巷命名武义,也就不奇怪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这条巷那些高大的老屋,是先前武义姓徐的富人盖的,因此叫武义巷。还有一种说法,永康的说法是武义巷西头是由义门,此巷名为由义巷,是永康通往武义的大路,后演变为武义巷。
就在昨天,参加永康“书坛三友”展览开幕式后,又去应均(1874~1941)故居参观“盘龙八友”书画展,走过一条残破的老街,在一个古屋的门上看见一块门牌上写着“武义巷23”,这才晃然大悟,我走的这条路,原来就是武义巷,虽然巷的两头拆除了,留下了不足百米的一段,和几幢孤立的老屋,尤其看到经修缮后的“徐震二公祠”,使我想起了几十年前巷中老屋的沧桑。岁月常和人开玩笑,我又走在了熟悉而又佰生的武义巷。
我在想,永康这条老巷,永远不要消失,让他留着,留一点念想,留一片乡愁。
2022.9.17.早晨
作者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当代诗人、地方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