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三次过长江
文/朱海明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与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就是母亲河。特别是它横贯东西把中华大地分为南北两段,千百年来大江南北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锦绣华章。

与许多北方人一样,我也有过几次过江的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几十年,至今回忆起来依旧恍若昨日一般。
1966年10月,我和刘志阳、田子吉两位同学遇上了辽宁省辽阳矿务局煤矿四中的尹志才、陈立德,受他们怂恿离开北京奔往上海。车到浦口等候轮渡,那时乘坐火车来往过江的旅客需要轮渡。列车车厢被拖上了渡轮缓缓向南岸驶去,许多同学都挤到窗口,叽叽喳喳地伸着脖子看长江。我也看见了长江,迷迷蒙蒙的望不到尽头,难道这就是把万里长江吗?我们马上要到了南方吗?
不知不觉间,轮渡靠岸了,列车车厢被拖上了江南的土地,前边就是南京了。忽然看见一列客车停在我们对面,等待轮渡到北岸。车上的东北同学说,离开上海坐车太难了,要等好几天。尹志才、陈立德一听,又怂恿我们上了对面的列车返回江北,然后去了天津和大连。所以我们虽然过了江,连锦绣江南啥模样也没看见就原路返回了,所以后悔了好几年。

想不到的是4年后,我被昆明军区汽车第50团征召入伍,于1970年12月27日踏上了南下的军列,顺京广线一直南下。过黄河时正赶上白天,黄河铁桥好长啊,就是河水不多,窄窄的。转眼到了湖北,大地见绿了。长江,长江,我们越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1957年竣工由苏联援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我知道,我们北方娃已经踏上了南方的土地,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我又想起,伯父就是从这里复员的,我今天要越过这里,继续向南,向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主席的家乡湖南到了,三湘大地辉煌灿烂,铁路两旁翠竹成林,这里的竹子却这么翠,怪不得把它列为岁寒三友了。我们已远离冰天雪地的北方,真是两种风光两重天啊。
湘江左岸,湖南衡阳,车厢里传来女声播音:“解放军同志,前面到了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地方。”小说《欧阳海之歌》我看了好几遍。我还记得有一篇写欧阳海的文章,有这样两句话“窗外的枫叶红似火,湘江的流水碧如玉……”

军列又驶过了广西,出了贵阳,欢快地鸣叫着加快速度向云南驶去,我们在车上迎来了1971年的第一天抵达目的地,云南省党政及昆明军区首脑机关所在地,著名的“蓉筑昆渝”西南四镇之一,春城昆明。
2004年4月,我随包文徐去江苏联系有关事务,时隔30余年第三次过江,而且是过了南京长江大桥,比武汉长江大桥更为宏伟更为壮丽的南北通途。在大桥上遥望长江别有一番感慨,只觉得一股豪情有心中升起,扶摇直上直透九霄。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我情不自禁的吟诵起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毛主席激情谱写的壮丽诗篇。
叹人生之短暂,羡长江之无穷。这话说的一点儿不差啊。
审核/杨玉才
复审/沈新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