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生》第三集
夜宿山中
有诗曰
千里迢迢别故乡,山高路远雾苍茫。
合分挥泪堪忧虑,聚散揪心亦感伤。
哥弟情深言互爱,姐妹意重话安康。
毡包醉酒淋漓畅,蒙汉相融义更长。
憋闷了许久,换了几锅烟,圪蹴在地上的老二朝政终于长吁了一口气开口道:“大哥大嫂,你们就带着孩子们先走吧!我们暂时留下来陪陪丫丫,她在山上,如想回来还能找着我们”。
“再说了,她妈也病倒了,我们已经是累赘,往前翻这座大青山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春风节气了,后山地区眼看着地里要下种,不能再耽搁了,现在去还能找到活儿干”……
大哥朝君没言语,静静地听着老二絮絮叨叨说着话。
这都是肺腑之言,说的是实情,碰上谁都能理解,兄弟俩家同吃同住、相随而来,可是半路也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啊?

是啊!大青山的路不好走,最快速度也得三天时间。这也得在没有阻碍很顺利的情况下,但是听闻途中并不太平,时常还有强人出没掳掠钱财,一旦遇上不敢想象。
千里阴山沟深林密,穿沟而行大石遍地,马车也是难以行走。再加上不识路径,沟沟叉叉不辩西东,想来也是困难重重。
老二朝政一家因女儿病逝不愿再往前去,是情有可原,再者是担心拖累了大家的行程,也在情理之中。
老大对丫丫的死也是深悔不已,觉得这都因自己而起,如不是这趟远行,哪能有这档事情发生?但事已如此,不该发生的也发生了,是依着老二留下,还是劝着一同走,实在是难以相权决断。

回想起三年前,老爹在临终时说的话:“爹要走了,啥也没给你们留下,这个地方养不活这么多的人,去个有草的地儿活人去哇”。
咳嗽了几声,又交代到:“政儿是个闷葫芦,有心计,就是缺乏闯劲……你是大哥,就全靠你了”……
老父亲临终的话犹在耳旁,而眼下发生的事又是没想到的,让老大朝君进退两难。
老二家的长吁了几口浊气,悠悠转醒了过来,揉着通红的眼睛,看着一大家人,欲哭无泪痛苦不堪。
大嫂起身给倒了半碗水,喂着她喝了一小口。都不言语,听着俩兄弟商量着事儿。
“永儿年岁还小,干不得多少营生,这上山的路又不是那么好走,如遇恶人相害,咱们一家人就全都完了,到不如你带上宗儿、兴儿、昌儿与小毛毛六口人先上后山,等你们稳定后我们三口去找你们,暂时我们三口就在山下,这样两地也好有个照应。”
“自古说兄弟不到头,该分开的时候也得分。咱们虽有困难,但总也会有办法。不要牵挂,大哥你们明天就起程走哇”。
“我看这里的乡亲很好,暂时就留在这儿,你们过不去山时,还可返回来,咱们这里还有个落脚的地方。”老二噙着泪一字一句地说着。
“大哥,大嫂你们就听老二的吧,我也实在走不动了。”老二家的哑着嗓子抽搐着接着说:“再说丫丫在山上陪伴着我们呢,我也现在不想离开她”。
朝君缄默不语沉思着,听得出朝政俩口子的意见是一致的。虽自己心有不甘不想分离,然心有余悸,如再遇上个三长两短将怎样向死去的老父亲交代?他的内心交集着,扎心了的痛。

山前山后不足百里,可山高林密,坚石挡道,兽类横行,强人出没,处处险境,到处都是屏障。看似分别,实则是分离。何时相见?谁也说不清,遥遥无期啊!……
准备停当后的第三天,兄弟俩洒泪相别,妯娌俩也抱头痛哭,反复叮嘱。
榆树村的乡亲们给指明了路径,他们牵着马,驮着不多的行李,还有够吃三天的干粮,丢下了至亲的兄弟一家人,流着泪走了。
小兄妹五人从小一块玩到大,更是难舍难分。离别之际痛哭流渧。
那架木轮子马车给老二留下了,一是因山高路险,道路崎岖车马不便。二是老大不忍心就这样撇下老二朝政一家人,不管不顾地就这样走了。他将大部分家当留了下来,只带了些简单的必需品,有一匹马驮着也就足够了。
原计划安顿好早早地就可以上路,让大家痛苦的作别耽搁了时辰,到出发时已近午时,向东走了十多里到了沟口古路板村也是下午时分了,不得已早早地打尖住宿。
晚上当地村民向他们指明了方向,还告诉了大山里的危险,叮嘱多做些防范措施。
他们也按村民的指点,认真地做好了路途防范的准备。三兄弟手拿短棒前面开道,父亲牵着马,一家人临晨时分便出发了。
大青山的春天湿气重,雾朦朦的,一里之外不见路径,不过也没有什么路。听村民讲,顺着河沟一只往北走,翻过山就到了。
进山的河滩很宽,三十米有余。被山水冲刷下来的大石,散落在沙滩各处,奇形怪状的吓人。
有圆形的,有尖形的,有卧石,有立石,刚进河滩这些大石被朦胧的月色牵拉着,疑是人,又疑是豺狼野兽之类很是恐怖。
清晨的山林里,静的怕人,大禽鸟叫唤的声音更怕人。本来黑压压的森林静悄悄的,松涛处冷不丁“咕嘎嘎……咕嘎嘎……嘎……!”地就响起猫头鹰古怪的叫声来,山谷间余音阵阵回荡,让人毛骨悚然。或是突然间从旁边草丛里奔出一只兔子,都会让你胆战心惊。
那沙河槽时窄时宽,窄处河弯处时时还有冰雪融化后的小塘。当你行走的燥热时,用手可捧上一掬喝下肚里,你会感到冰凉透心。山里的泉水放心的喝就是,绝对的爽口,甘甜、润泽、生津,让人流恋。
蜿蜒的大青山层层叠叠,阳面暖处不知名目的花儿也悄然地开了。有红色的、粉色的、蓝色的,一株或一蓬蓬地绽放着。在枯草、梢林、山樱桃等矮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的娇艳。
当你再走过山弯回头向上看时,却是另一种景象,又不由得让你惊叹不已,只见那白桦树傲立在半山坡上。白色的树干,高大的树身,一片片地生长在背阴山腰处,而脚下却见有冰雪还覆盖着。
沟沟叉叉弯弯曲曲不辩西东,奈何只有这样的路,寻着向北方向行走就是。一行人跌跌撞撞走过了不知多少弯弯路,望见的是一山又一重山,始终都在山脚下。
黄昏打尖犯愁之时却又豁然开朗,顿觉神清气爽。
拐过山脚后只见一大片宽阔平滩的小河流淌,望见不远处还有白色的几座毡包房屋。大家顿时兴奋,提起精神前行数里。寻着狗吠声到得近前,见是一家牧户,木栅栏里还有圈着的百十多只羊。
牧民一家人见他们老少六人,远道而来路过打尖住宿。很是热情,问寒问暖喋喋不休,还摆上香米奶茶盛情招待。
当说起翻山去往十号地逃荒,老牧人爽朗地又为大家讲了许多大后山的事儿。
当围坐在地下一块吃饭时,老牧人就讲:“后山乃好地方啊,尤其十号地,乃种出来的莜麦还真好吃”。
“后山的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祆,说的就是这个莜麦做出来的面真香!或蒸、或炒、或水煮都行。宁舍顿饺子,也不能舍顿莜面,比吃饺子上口。你进了村远远的就能闻到莜面味,闻着味就能找到吃莜面的哪一家”。
“去年去了一趟,用奶饹、炒米换回来些,虽舍不得吃,但也早就吃完了”。
是啊,侯朝君这是知道的,山西老家也种莜麦,莜面加工手续也多,先用清水把莜麦淘洗干净,再把乃二料子、沙土去掉,粉干后,上大炒锅里炒熟,破了肚就行了,这个时候就闻到香味了。
要是忍不住想吃,就抓把炒熟的黄莜麦,吃起来乃真叫一个香。
如果你去炒莜麦房子里转上一圈,人们就知道你去过了那里,因为你的满身都沾上了莜麦的香味,这味道是真的灵。
莜面有三熟:炒熟、泼熟和蒸熟。炒熟也就是炒莜麦,泼熟是泼莜面,用开花儿滚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开水倒到干面上,用搅面棒缠绕开,再把面和起来。第三熟是蒸熟,把和好的面圪蛋做成各种样式,如鱼鱼,窝窝,抱扎扎等,放在笼屉里蒸熟就可以了,沏上点酸盐汤真的是好吃了。
再说说过去后山的那个山药,个头不是太大,方可一握。黑红颜色,芯里有紫色圈纹很好看,外号叫“黑美人”或叫紫山药。吃起来沙甜爽口。
单一的吃法就不用说了,如跟莜面和在一起更好!莜面饨饨,、莜面傀儡、山药莜面饺饺,丸丸等很多种做法。
老牧人又接着说:“一句话,好地方!养咱穷人的地方!”
“大青山原本是我们蒙古人放牧的草场,大清政府和牧主一起就把草地卖了,来种地的大部分还是你们山西的人”。
“不过后山地区就是有点冷,冬天春天就得穿皮祆,早中晚上温差也特别大,一天三变化,让人受不了”。

老牧人一家在山沟里放羊,多见石头少见人,遇上了逃荒来住宿的,还都是穷苦人,性情又很相投,在马奶酒的催化下,话也就说的多了些。
马奶酒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饮品,自古就会自已酿制,酒精度不高,却后劲十足。奶饹、奶茶与马奶酒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佳品。他们族人豪爽的性格,常常也会使你深受感染,与老牧人喝酒的侯朝君不免也放纵了起来。
朝君红着脸说:“老哥哥,我自从半个月前走出来,就没喝过一口酒。今儿个我代表全家人谢谢你们的热情招待”又说“等我走过了大青山,过的好了,三年五载再回来看你,给你送莜面吃,咱哥俩好好再醉一回”。
酒过三巡,两人话越说越多,知道的不知道的天南海北的无话不讲,不知不觉中已喝过了量,朝君不胜酒力酒醉而卧。
老牧人海量,微醉心明,见俩老婆子热情闲谈,又见自家的姑娘与昌儿玩耍得开心愉悦,偷偷地露出了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