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67)
诗║李耀文
第九章~第二节
朱元璋诛杀胡惟庸
废丞相中央集权政


明朝建立后,中央集权政。
太祖疑朝臣,恐有谋反行。
设立“锦衣卫”,监察臣活动。
朝堂设廷杖,威慑臣言行。
谁惹龙颜怒,当堂受杖刑。
丞相胡惟庸,随太祖起兵。❶
凤阳定远人,颇受璋信宠。
由参知政事,一路往上升。
官拜至宰相,百官之首名。
权势不断大,跋扈又骄横。
擅决人生死,百官之降升。
奏章先查阅,利己才上呈。
藏匿不利折,欺君瞒下情。
仕进之徒者,曲意攀附庸。❷
庸暗结党羽,异己排除空。
害大将徐达,重臣刘基等。
璋觉胡惟庸,威胁明朝廷。
欲治惟庸罪,暗暗观其行。
借庸杀马夫,治罪入牢笼;
一三八零年,有人告惟庸。
拉帮又结派,实有谋反行。
惟庸被处死,并追其党朋。
株连文武官,三万人之众。
疑人全杀戮,冤魂数不清。
又诛功臣将,灭其九族宗。
丞相李善长,南雄候赵庸。
共有廿一候,全部处极刑。
宋濂受牵连,马皇后求情。❸
方才得幸免,九死逃一生。
肃逆党十年,老臣全清空。
璋遂罢丞相,革去中书省。❹
令后代君主,不得改规定。
奏请再立者,统处以重刑。
由六部分理,宰相之职能。
新政之结构,皇权更集中。
中央集权制,加强被推行。
注:❶胡惟庸(?—1380年),男,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❷仕进:指当官又求取进步上升者。
❸宋濂:当朝学士。
❹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去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后代君主也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再立者,处以重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