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多女多福
刘克勤
年逾七旬的退休老师罗光华之所以被村民们视为“德高望重”的一类,一是源于他扎根乡村小学任教40年,育得桃李满天下。二是因为他前后共生育了六个女儿,且个个貌美如花,村民们常称“六朵金花”,老来享福。
然而,在那生育无计划的年代,与农村大多数人一样,罗光华的脑子里也有过“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曾一度想儿子想疯了的。可老天不遂人愿,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后,仍不死心,一心想生个儿子,想到将来百年后有人能捧灵位牌子。谁知,第六个婴儿一声啼哭呱呱坠地后,他迫不及待地凑近床头,当瞧见又是个“不带把的”时,禁不住一声长叹:“如果这世上还有人打光棍找不到老婆的话,就别怪我罗光华了!”看,到底是教书匠出身,讲的牢骚话都不乏幽默风趣,与众不同。
“老头子,我是尽力了,就认命吧。”床上的老婆含泪带笑一句开导。
“是得认命,天意难违啊!”罗光华频频点头。
按照孩子出生的时令季节,罗光华前面生的五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春花、荷花、菊花、梅花、雪花,如今生下第六个,他取名为昙花,寓意“昙花一现”,从此断了再生的念头。
作为乡村老师,每月工薪36元,养育8口之家,确实困难。好在当时改革开放春风已吹拂大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实行,他家按人口分了4亩水田3亩旱土,老婆子浑身有的是力气,加上学校离家近,他课余时间可回家帮一把手,农村人家该种的作物,他家一样不少。那小日子过得算不上小康,但糊口不成问题,六朵金花没饿过一天肚子,个个吸取了他俩的优点,出落成仙女一样,健健康康,惹人喜爱。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依次上学,罗光华多愁的脸上暂现笑容。也许是遗传了父亲的良好基因,六个女儿天资聪颖,读书不用父母操心,个个上进,成绩名列班上前茅。但毕竟是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不及城里,六个女儿虽然都是高中毕业,但无一人考上大学,毕业回家不久便先后出嫁成家了。
罗光华的择婿标准,事前已对六个女儿当面讲清楚了:男方的家境好差、长相好丑、性格脾气好坏由女儿自个作主,毕竟是女儿与人家过一辈子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让她们自己睁大眼睛挑去,苦乐自受。但有两个硬条件必须坚守父母之命:一是对方学历高中毕业,二是家庭住址方圆15公里以内。提此要求,自有道理。他认为,在农村,不管男孩女孩,多读少读几年书到底不一样,通情达理,聪明全靠书垫底啊!至于行程控制15公里范围以内,则想到自己家无男儿,当时农村交通不甚发达,家里有个轻重缓急的事儿,一呼即可赶到,少了望眼欲穿之苦。
事实证明,罗光华这点考虑既为长远,又很实在。六朵金花所找的六个夫君没有一个甭种,各有优势,不相上下,在村里一时传为佳话。
就说那年“双抢”时节,村里各家各户忙着抢收抢插,不亦乐乎。可罗光华却背着手儿在田地里转来绕去,游哉乐哉。等大伙的农活接近尾声时,他一个电话传呼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六对女儿女婿一齐归来,收稻、插田,晒谷,归仓……短短几天,分工合作,一气呵成。老两口只管在家烧茶做饭,体力活儿不用插手。村民们见了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然而,更让村民眼馋的是,那年,罗光华七十大寿过生日,六对女儿女婿商议,父亲七旬为大生,抚养女儿操心劳力不容易,要好好庆祝一下。可罗老力劝:不要大摆酒筵,也不去城里店家操办,大家都不容易。只请亲戚人家和曾经与自己同校的几个老师设家宴款待,饭菜质量适当高点,不图奢华,只求实惠。至于发放红包及所用烟酒标准,罗老对女儿女婿耳语几句,彼此抿嘴一笑,心领神会。
生日这天,六桌饭菜齐备,亲朋好友团聚,把酒言笑,举家欢庆。席毕送客之时,按照罗老事前所定规矩:除了所有来宾礼钱分文不收外,还按照他们所送数目,来多少就回馈多少红包。这不,那些平时小家子气只送上200元礼金的亲戚得回馈礼盒200元红包,心里后悔当初没多送。而那些为人大方仗义送上500或1000元的亲戚,自然多送多得,心里暗自得意。
事后,村民中传言:罗老七十过生日,有人欢喜有人愁。罗老听后哈哈一笑:少送少得,多送多得,礼尚往来,各自心里有数,怪不得本老汉啰!
如今,罗老和老伴赋闲居家,自煮自食。寂寞了,就结伴去女儿家走走。按他们的话说,每个女儿家住上十天,一圈下来就是两个月。够了,够了,足够了!
村民们不得不说,看看罗老两口子,还是多女多福啊!(2022.9.13)

电影《五朵金花》插曲:《蝴蝶泉边》(宋艳红、李初健).mp3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人。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已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时光短笛》个人专著4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刘克勤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