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寨里吴姓裔》
作者:申屠梅祥
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今摘取清代诗人吴伟业《圆圆曲》中的诗句来叙述本次参观 陈圆圆墓地和吴三桂后裔集聚区见闻的引子。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个岑巩县古时叫思州,有个水尾镇马家寨。马家寨有280多户人家,1300多口人,清一色姓吴,与周围以姓氏命名的寨子形成反差,例如:胡家铺、尚家寨、邱家湾、郑家湾等寨子,都以姓命名,那么这个全是吴姓人的寨子为什么叫马家寨呢?
由此,引来一个又一个谜团,这些谜团就是马家寨与陈圆圆之谜。由于吴三桂为陈圆圆冲冠一怒断送了明朝,也扑灭了刚刚造反成功的李自成农民运动,而成就了大清王朝的崛起。也引出了吴三桂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人,其父吴瓖因贩马来到辽东而发迹成为富豪,于是结识了东北最高军事统帅祖大寿,祖大寿赏识吴瓖才能,将妹妹嫁给他,从此吴瓖弃商从戎,考中武举。其儿子吴三桂16岁也在这里考中武举,开启了功高盖世的侯爵征程,也开启了其冲冠一怒为红颜,进而演义出了反明又反清到自立为王精采悲壮的人生故事,也留下了无数身后的迷团。
先讲马家寨里没有马姓人为什么又叫马家寨?导游让我们看一座古墓,先看墓联:“重垒土茔人祖即已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这幅墓联很朴实,又通俗易懂。从侧面反映墓主人是外族人,与马家寨人没有血缘关系。意思是:“我们重垒坟茔是要把别人的祖先当成自已的祖先,为他修坟扫墓,要把别人的父亲当成自己的父亲来祭祀”。为什么立碑人要把别人的祖先埋在自己的祖茔地里呢?那么他是谁呢?请看碑文:“清故上寿先考明公号公玉老大人之墓”。首先,请看“明”字,据秘传人说,它不指姓氏,而是指明朝。这里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马宝这个人物。
马宝是明朝人,原本就是一位明将(明朝淮国公)。他于顺治16年投降吴三桂,后成为吴三桂的军师,吴三桂反清时他跟随他;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后他也跟随他;最后又帮助护送吴氏子孙逃难来到这里,因此,马家寨的子孙将他比着“明公”。这里的“明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马宝是明朝的明将;二是将他比着日月之明,贵同王公。“公玉”,这个玉字,暗指马宝,宝就是玉,玉就是宝。马宝之所以被尊崇为恩公,不仅仅因为他护送吴家遗脉到这里,更重要的是,他用生命保全了吴家。马宝于康熙18年8月奉吴应麒命令护送陈圆圆她们来到马家寨,安营扎寨后于康熙19年2月赴昆明抵挡清军,康熙20年5月又诈降清朝,同年8月在北京被康熙凌迟处死被判3800刀,从他眼皮割起,刽子手换了几个,直到最后刺杀心脏,大叫一声而死,没有半句吐露吴氏隐藏秘密。而像他这样侠肝义胆的勇士为何投降呢?这就是他舍命保护主公吴三桂遗脉而诈降的目的。
马宝如此舍身救主之大义是何等悲壮忠烈,所以吴氏后人将他衣冠冢葬入祖茔中以祖先供奉,将寨名叫马家寨。一为迷惑清军二为报答救族之恩。
从碑文来看,是清光绪三十二年间立的碑。大家知道,光绪32年已属于清朝末年,当时清政府已腐败不堪,国库空虚,国势低落、义军四起,清政府已完全没有能力追踪吴三桂子孙的下落。这个时候,吴氏子孙在政治上才开始抬头,才敢为自已祖先立碑,尽管如此,碑文仍不体现真名,也不载生卒时间。现在我们通过碑文,结合当时的历史来分析,陈圆圆携带吴三桂子孙逃难到这里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马家寨墓地有男女之分,我们来到吴氏女主人墓地。也就是本文重点,陈圆圆的墓地。这座墓已经重修了两次,原始旧碑已保存在陈列馆。导游说:“我将这块墓碑的情况向大家解释一下。陈圆圆墓原本是一个小土堆,没有墓碑。在上世纪80年代,县政府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对中国历史名人进行收录。对此原文化局晏晓明局长一行来到在这里。最初,个个守口如瓶,不敢接受外人采访,害怕历史重新追究。为此,县文化部门的领导向他们宣传党的文化政策,打消他们对历史政策的顾虑,通过多方宣传,总算打消他们的思想顾忌,所以吴家才敢将家族的历史对外吐露。但苦于没有什么实物来佐证,于1983年8月在马家寨第十二代秘传人的带领下,在陈圆圆墓拜台前一米处挖出了这块小碑。碑是清雍正六年立的,一直埋藏在地底下,这裂痕是当时在挖的时候不小心弄断的。目前,这块碑已出土30多年,有些风化了。这块新碑的来历是这样的,马家寨与陈圆圆之谜揭晓后,陈圆圆墓对外开放,引来了不少游客和朋友前来考察、观看。同时,也引来了盗墓贼,1989年,陈圆圆墓被盗。当马家寨人赶到这里,盗墓贼已逃跑,尸骨散落一地,作案工具也丢弃这里,他们及时向县政府、派出所报案。事后,县政府拨出专款做善后工作。马家寨人买了棺材,到湖南请一个学人体骨骼学的专家,将陈圆圆尸骨进行收殓:她的骨骼高1.68米,头盖骨完好,从全身的骨骼来看,只少一个右手指关节,特别是她那36颗牙齿非常完美。因此,重新安葬后,先后立了两次新碑。内容是复制小碑上的,唯一不同的是增加这幅新对联和墓誌铭。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碑文。“寅山申向”是指墓葬位置,立碑时间:清雍正六年。请看碑文:“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故先妣”与男士墓的中国传统意义上来解释,指女人去逝后,她嫁到谁家就称谁门。如:嫁到张家就称张门,嫁到李家就称李门等。据秘传人吐露:这里的“吴门”有二层含义:一是她嫁到吴家,称为吴门;二是指他的祖籍,陈圆圆是江苏苏州人,古时候苏州称为吴门。于“聂”氏,很多人不解。陈圆圆怎么姓聂呢?如果你到马家寨问:你们的始祖老太婆是谁?他们一定会答复你,是陈老太婆,而不是聂老太婆。为什么用这个字来代替陈圆圆呢?首先,大家从整个墓碑上看,除了这个“聂”字外,其余都是繁体字。二是她的墓碑是雍正六年立的(1729年),在雍正6年我国汉字还没有改革。所以这里的“聂”字在当时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个符号。为什么用这个符号来代表陈圆圆呢?因为陈圆圆她原本姓“邢”,叫邢沅沅,在4岁的时候,他父母双亡,成为孤儿,被寄养到姨父家,于是跟姨父姓“陈”,改名陈沅沅。14岁时,姨父家也遭到不幸,迫于生活于是陈沅沅就到当时有名的玉峰歌剧院去学艺,她的师傅知道她的身世后,说“沅沅啊,你的名字水太多,命太苦,我送你个字,花好月圆的圆”,于是改名为陈圆圆。
“圆”意味着美满、圆满。鉴于她是邢、陈两姓,两个姓都有耳旁,如果墓碑上用邢圆圆,吴氏子孙又感觉对不住陈家的养育之恩,如果用陈圆圆,他们又感觉对不住邢家的生育之恩。于是采用一个耳又一个耳组成的符号来表示陈圆圆。这充分说明,他们这样做是非常隐讳的。这个“聂”字在当时来说,繁写体是三个耳字组成“聶”,“聂”字下面的“双”字,繁体字是“雙”。到1954年我国汉字简化才将“聶”字简化成“聂”字。由此,更进一步证明当时的“聂”字只是一个符号。与1954年的简化“聂”纯属巧合。下面请看“位席”这两字,位席”这两字一般很少见,出现“位席”两字,这要从吴三桂做皇帝说起,吴三桂毕竟在衡阳做了几个月的皇帝,所以,吴三桂的子孙将陈圆圆当着皇妃的规格来进行安葬。我们知道“位席”一般只在皇氏家族的灵堂上或墓碑上出现,说明在雍正年间,马家寨吴氏子孙是不敢张扬的埋葬她的老祖先,而用这块小碑,以十分隐讳的形式,写出他们的老祖先陈圆圆。并且将它埋在地底下,甚至在光绪32年间,也不敢将这块碑挖出来,体现马家寨人自始自终都非常谨慎。从这些现象完全证明,这里埋的就是陈圆圆。这里,同样没有生卒年月,现在我们来看立碑的人: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等等,吴启华是吴门二世祖,而二世祖又是这位聂氏的儿子,由此断定一世祖就是陈圆圆。通过对马家寨的了解,我们应该确信陈圆圆隐居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他的真实性,用4句话就能概括:1、吴家后人能理直气壮承认是吴三桂后代,2、吴氏家谱,18个字,17辈,用“应启(应麒)”两字开头,且两字代表一辈,3、三月初三祭祀活动中的“铲糠(康熙)除青(清朝)”仪式,4、秘传人制度。2002年,国家旅游总局副局长孙钢考察马家寨后,题词“晚明遗事何处寻,龙鳌河畔树青青。马家寨里吴家后,细说圆圆护佑情”很坚决地肯定了陈圆圆隐居在此。那么,大家一定还有疑问:像陈圆圆这样的名人,为什么要来马家寨隐居?为什么能够在马家寨隐居?这就说来话长,简单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即形势,据秘传人说,康熙十一年,吴三桂不满康熙削藩,产生反清念头,陈圆圆知道后,立即反对并劝告吴三桂不能反清,提了4条理由:“第一,你现在反清,已失去时机,清朝今非昔比,你是以卵击石;第二、你反清,你昌志(吴应熊)即被满门抄斩,你忍心吗?第三、你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你又在篦子坡杀了人家皇帝老儿(康熙元年吴三桂在昆明篦子山杀害了明朝永历皇帝),明朝的元老不会相信你;第四、你认为他俩(平南王耿尽忠、靖南王尚可喜)会拥护你,但他俩跟你不是一条心,你一旦失利,他们就马上背你而去,那时,你只能孤军奋战。吴三桂历来都很尊重陈圆圆的意见,但这次没听,他认为康熙削藩针对的是他,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拼死一搏,同时,他认为耿尚二人支持反清,如果放弃,会被世人耻笑。吴三桂还是反问陈圆圆: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陈圆圆说:失败了,面临诛灭九族,所以,最大之计是“保住根脉”。围绕“保住根脉”,吴三桂在反清的5年里,一直在云贵川培育隐藏地。
“地利”指水尾龙鳌河可以通航,加上鳌山寺香火旺盛,便于隐藏。
“人和”指思州知府李敷治和南明兵部尚书郑逢元,康熙十九年二月,清军打到芷江,李敷治派经历官谢恩伦到芷江投降,向清军首领行贿,于是清军在芷江停留5个月,于8月绕道从旱路攻下镇远府,李敷治亲自到镇远投降,于是,清军向朝廷禀报李敷治表现,康熙准予李敷治继续任思州知府,兵权、人权一律不变,他任知府保护了陈圆圆及吴氏后人;
郑逢元(天问和尚)是岑巩茂隆人,18岁在龙鳌里任里长,因为,德才兼备,很快升任衡州(衡阳)知府、楚黔滇桂粤5省军督,最后任南明兵部尚书(正二品),郑逢元生于明万历43年,比吴三桂小3岁,南明灭亡后,郑逢元不愿投降清朝,回到老家茂隆,到天安寺出家当和尚,他与吴三桂、陈圆圆交情甚好,引荐吴三桂、陈圆圆隐藏在马家寨”。
经导游的详细解释,陈圆圆带领吴氏子孙隐居马家寨似乎符合情理,也就解开了马家寨里吴姓裔的疑团。
(本文根据马家寨导游词改编)
作者简介
申屠梅祥,笔名:上下求索,浙江桐庐人,桐庐县作家协会会员,荻浦乡村(公益)图书馆常务馆长,《世德之家》村刊常务主编。早年供职于中国煤炭工业部33处,于2005年回故乡定居。热心公益,为挖掘、传承弘扬古村文化,十几年笔耕不辍,发动组织荻浦《申屠氏宗谱》续修,引进杭州心远公益,以众筹方式创建《荻浦乡村图书馆》志在推广阅读,教育低龄儿童,为传承弘扬古村文化,推动创办《世德之家》村刊。
(图文供稿:申屠梅祥)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