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风涝池岸北庄族谱序
□翟功印
盖闻编纂之事,国之重史,方之重志,家之重谱,由来久矣。史志谱有之,国之疆域国是、泰平动荡、圣贤雄杰方藉尔汗青载而有鉴;方之沿革山水、政绩兵事、风土人情方藉尔铅椠(qiàn)寄而可察;家之宗族先祖世居之陵谷迁变,处身之懿行令范方藉尔记牒传而有承。故史志谱者,足可鉴往知来,继古开今,昭彰于当世,勖勉于后来者耳。然谱者,志史之基也,族者家者,方国之基也。由是乎,族谱家谱之修者,其意义重而尤甚。
明•王应麟《三字经》云: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此乃人有九族,人之天伦也。人且上可知乎曾祖、高祖名讳者是为幸,下可饴乎孙、玄孙之乐,远眺于曾孙之苗芽者是为福。故世之所重者家乘也。家乘有传,我之何来,来之谁续,心之明也。家学家规,家风家训,远有续也。
北庄村者,今之扶风县杏林镇涝池岸村之自然村也,地处今县城新区之正东近三十里,形胜错绣,物产蕃殖,历来层出之英贤巧慧清德事功代有传颂。
据清•嘉庆二十三年宋世荦(luò)纂修之《扶风县志》乡里篇载:扶风县于明初额设三十二里,成化间大祲(jìn)逃亡,弘治十五年(1502年)裁杏林、龙槐、辛店三里为二十九里分为四乡。当今之北庄村属明清时东北泰川乡(俗称三乡)鲁马里,时有长命寺东王家堡村、涝池岸张家村。王、张二姓能各自名村者,是谓早驻此间也。翟、索当为后入者。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谭绍裘撰《扶风县乡土志》氏族篇载:王姓,周灵王子晋之后,五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时自三原来。张姓,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纲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元初自直隶永清来。翟姓,齐翟偻新之后,明末自山东东平来。索姓,本殷民,七族东晋初自河南洛阳来。
按姓氏落地说,一方外来姓氏总有落地本土而生根,随枝繁叶茂继而成为原生民居所,或堡或村,之后又于本区域内发散。如斯原始村落缘姓缘业而名者多,加之岁月更迭,少有一姓固于一地不移者千年,而因战乱灾荒百年或数百年以徙移,远迁者之于他县他州,近移者之于本县他里他乡。
原生姓散居杂融于他村或散居他村经数年数百年自强而夺他村名者,一是旧堡富足而于他村置田置业;二是财东后继无人,长工承其家业;三是遭战乱饥荒而流亡他村,后时过境迁家族繁荣昌盛;四是入赘上门或为人顶门立户,后改回原姓。等等诸因在此不作细述。
据《扶风县乡土志》氏族篇仅得知王、张、翟、索四姓于何时何处至于扶邑,而具体至于本邑之何里何村,不甚明了。参考1985年《扶风县地名志》,得知翟姓自清前至于今之漳召村(明清曾名张赵,今归马席村),即明清之任马里,时筑城为堡,北翟村析分于其北。索姓自嘉庆《扶风县志》得知仅安定里有两村以索为名者,其所在地青龙庙之索姑故事流传久远,故应为大姓耳。北庄索姓之于青龙之索姓者户稀人少,二者隔湋川而相望近在咫尺,岂不猜疑今之北庄索姓当自青龙而来哉?
扶风大地远自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烟,至先周已然成为其政治经济中心,人口稠密。村落之实存千百年不易,而村落由住户姓氏而易名者众矣。王、张二姓乃大姓也,明清县志诸里之王、张者甚蕃,究竟孰为迁来之原始村,或自扶邑此二姓之原始村散布而来,无存考证。唯翟、索二姓可略探其之于扶邑之原始村落暨发散所居尔。
曾闻北庄翟姓老者云,其先祖自任马里翟家堡迁来,翟家堡老人亦讲,清初翟家人丁兴旺,析部分居官道北,称之北翟村,仍隶属任马里,后又有迁居鲁马里者,今之涝池岸北庄翟姓也。翟家堡其先祖自明末而来,其上文于《扶风县乡土志》《扶风县地名志》之中已有佐证。翟家堡原有祖案,据抄录者文字载:祖之第一人者曰开疆,开疆生三子,长子昌,次子宽,三子让,昌无子,宽又名弘,弘、让与瓦岗寨翟弘、翟让二兄弟名同,翟让名响,翟家堡民国初年老人亦曾言举堡之翟乃瓦岗寨翟让之后裔,故翟家堡人以让为先祖代代口口相传。而宽、让是否实为瓦岗寨之弘、让,但缺史料证实,待考。
清代扶风县志载以翟姓为村堡者唯有任马里(今之杏林镇马席村)有翟家堡、北翟村,训义里有翟家沟(今属岐山县青化镇),他村有翟姓者知而未以翟为村堡名者,有信义里谷陀村(今城关街道扶陀村)、黄甫里蔺家卫。索姓为村名者,唯有安定里索家东村、索家西村(今属段家镇青龙村);今之段家东魏索姓及午井小寨索姓皆为少数。
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五十年间官方将晋之百姓集于洪洞大槐树之下发生大规模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陕、皖、苏等18省,500多县市,涉及882个姓氏。除索外,张、王、翟皆为迁徙之姓,至于是否迁于扶邑,不可考。而扶邑涝池岸之此四姓者是否与明之移民相关,亦不可考。
综合所述,北庄四姓之源渊,笔者倾向于扶风县志、地名志、乡土志之史实为出处者多矣。
北庄自有烟火,历经人事更替,至于王、翟、张、索四族团簇和合,素业耕读,精神𢉼续,承累叶之资,负醇朴之风,逸群于四围数村。其间虽际兵燹(xiǎn)天灾,年谷不登,不乏浪迹流离,饱受疾苦,然水火淬砺,依旧村在人在,中落复兴,跌荡起伏。迨至新中国,尧天舜日,百废俱举。尤称当今,风清载鹤,化洽鸣琴,党恩遍布,政声四达。北庄小村亦蒙天意垂爱,猗欤盛哉!田务遍结硕果,庭训广出人才。迎养发于孝,分鹤俸之余,里外义士,接济贫弱,以报桑梓,无口不碑,北庄遂饮广誉哉。
北庄四族众乡贤知本思源,聚心协力深挖理清本族血缘脉络,恰有村上杰魁人士襄赞,兹整合编纂成册,其举于后来者知往启今功莫大焉。
壬寅初夏,族谱倡仪主纂者翟新全宗兄经人绍介知余略通文,旋访央序,念其同宗,亦感其恳心,即应允耳。岂料入暑奇热,杂之百事纷扰,催之再三,倍觉亏欠,及新秋新凉,又转至中秋月满方才草就竣稿,气长舒扬矣,亦算了却一笔文债尔。诚祈此谱传芳后世,绵历久远。然之于读者专家,恕愚才疏学浅,姓氏溯源之考证难免存有不妥之处,尚待纠偏补正之。
公元2022年9月10日岁在壬寅中秋夜于七星河畔北庵书屋
作者简介:
翟功印,扶风杏林南翟人。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陕西人民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宝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扶风县政协常委,扶风县文联副主席,扶风县书法家协会主席。著有《中国嵌名题赠辞海》《吉祥语组合字书法浅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