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志敏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09-14 00:00 发表于河南)
本期导读:(知识链接)桂花的功效与作用:祛痰止咳、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桂花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是一种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的花,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味辛,性温,归肺、脾、肾经。1、祛痰止咳:桂花中所含的芳香物质,有着稀释痰液的作用,并且还能够促进呼吸道痰液的排出,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2、行气止痛:桂花辛香,具有行气之功,能够缓急止痛、散血止痢,并促进肠道秽浊物质的排泄。3、祛口臭:桂花馨香,能祛除口中异味,并有杀灭口中细菌的功效,是口臭患者的食用佳品。4、活血化瘀:桂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女性月经不调以及痛经,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周期延长或者月经量少、行经腹痛等,都有改善作用。

早晨锻炼,路遇一株芬芳四溢的桂花树,深深地呼吸,久久不愿离去。这也自然让我联想到了学生时代大学校园里那几株葳蕤茂密的桂花树!
三十二年前的一九九零年,经过几番的高考,我跌跌撞撞地挤进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大门。包括我在内的三百名新生被贴上了“委培生”的标签,一起被编入到了学院的培训中心。我们不能像正式录取的军人学员那样,有军籍,穿军装,享受免费的三餐。
幸运的是,学院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操场北边有两口矗立在高架上供接收卫星信号的“大锅”,据说当时亚洲最大。这为学院外语的教学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学院有宽阔的运动场,供军事训练。春夏季节,两个足球场上,绿草如茵,驰骋于足球场上的身影特别美。当年洛阳其它的高校尚没有游泳池,看到我们的游泳证,曾引起做客这里的外校学生们的羡慕。外院的最大优势是它的图书馆,这里的中外文图书甚丰,足以撑坏任何一个好学者的皮囊。

走进外院的三道门,迎面是一个圆形的池沼,喷泉鼓涌着浪花,池水里金鱼安闲自在地游动着。在水池的周围,几株高大的桂花树,如几位扣手赏鱼的游人,将水池围了个圈。正值国庆前夕,它们又如高挑的、饰以粉黛的女子,散发着浓烈的香气。入校报到那天,我平生第一次闻到了桂花的芳香。自此以后,这里成了我们一日三餐的必经之地。许多天里,大老远,桂花的香味就扑面而来;待走过了一段距离,它又常常芬芳了我们的背影。
外院的中文系,被教授现代汉语的老师戏称为“小儿科”,这大抵是中文系人最少,中文又是辅助为学好几十种外语服务的。中文是我喜欢的科目,走进大学之前,其实自己也很少阅读过国内外的文学名著。
外院的图书馆,我认为是那个年代最好的图书馆之一,尽管它的馆舍并不高大。这里的环境安逸静谧,这里的灯光柔和温馨,十分适合阅读。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男女学员着军装读书做笔记的靓丽身影。军人自律性强,他们静静地阅读,默默地摘抄,听不到一点高声说话的声音,他们坐姿端正,气场宏大。外院的图书馆,和地方大学的图书馆相比,风景实在有不同之处。混迹这样的草绿色中,有时简直让我们心虚气短。

第一次走进外院的图书馆,无异于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切皆是好奇。上千种的报刊杂志,弄得我眼花缭乱,到处瞎翻一通,等到闭馆离开时,心里却是空荡荡的,不知到底收获了什么。后来,我浮躁的心渐趋平静下来,我把注意力锁定在了中外名著上。这里的外国名著尤其多,有中文版的,外文版的。外文版属英文的居多,偶然翻一翻权作消遣。其它如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语种的图书,拿在手里,无异是天书一部,以后再不敢问津。
外院的中文系不大,可教师的名气却不小,在学院很有影响力。至今能记起潘伟军、王珏、周敏、华星白等教授的名字。从他们那里,我开始对中外文学史的脉络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在他们的推荐下,我从图书馆借来了许多文学方面的书籍进一步潜心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画廊里,作家林林总总,群星灿烂,熠熠生辉。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依次列坐,远不止梁山一百单八将的阵容。那时,周敏教授教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史》,我第一次听说了“郁达夫”这个名字。不知什么原因,从此,我对他“一见钟情”,我查阅他的生平简历,我从图书馆借来了他的《沉沦》等作品反复阅读。

其实,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大腕级”的作家。他生于1896年,1945年在印尼遭日本宪兵的枪杀。文革及以前一段时间,他受到了不公正的评价。那时,几乎见不到他的任何书籍,他的作品被视为“毒品”。文革结束后,他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他被认定为革命烈士,他的作品又被文学界所肯定,且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那年我给自己的毕业论文拟定了一个怪怪的名字《“色”变之后仍谈虎》。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人认为郁达夫的作品情趣比较低,多有色情的文字。随着后来他被平反昭雪,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渐趋凸显。拟写这个题目,意在表现我对他的崇敬之意。
三十年过去了,当年读过的中外名著,包括郁达夫的许多作品,现在留下的只是浅浅的印象,唯独他的《迟桂花》一文,至今还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窍。
《迟桂花》是郁达夫写于1932年的一篇小说。作品写郁先生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去翁家山看望一位日本留学时的友人翁则生,遂和则生的寡居乡间的妹妹翁莲相识。小说对翁莲的面部和体态描写极为细腻生动,既突出了她的健康和自然之美,又通过诸多美点在郁先生身上引起的心理反应,为情节进一步发展作了充分的铺垫。

在同游五云山的路上,迟桂花的撩人的香气,郁先生闻了“似乎要起性欲冲动的样子”,和迟桂花一样的翁莲更是把他完全迷倒了,因而产生了想要亲近的欲念。然而,翁莲的眼里脸上,既没有羞惧也没有兴奋,显得非常的直率而自然。小说着重描写了人物“欲情的净化”:郁先生终被翁莲的那颗同高山上迟桂花似的纯洁的心所净化了。他并对自己的“邪心”进行了“严正的批判”,俩人最后以“兄妹”相称相待。
作品既写了迟桂花的芬芳,更写了和迟桂花一样高洁的人。格调开朗清新,感情浓郁真挚,充满诗情画意。这篇小说像迟开的桂花在秋天的山野中久久地散发出朴素的清香,令人百读不厌。作品中的人性美堪比桂花。
作品题名为《迟桂花》,文中又多次提到并直接描写了迟桂花,“迟桂花”是小说 的“文眼”,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迟桂花的特点是开得晚,却经得久,具有清香、朴素、耐久的品性,在作品中,它既代表着一种沉静自得的安然之美,也体现为一种顽强生命的意志力。

人生会遇到各种险阻或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奔腾不息的;文学是一条漫长而没有尽的路,历久方能弥香,亦如这迟开的桂花!
我怀念当年就读的外院,惦记着此时也正在洒播着芬芳的那几株桂花树!

作者简介:刘志敏,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七十余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现为白杨写作学会副会长,平台主编。

主播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


(本期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