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的形式很多,无论步韵、藏头还是藏头步韵,都是应运而生。
步韵因白居易和元稹贬谪后的唱和友谊益增,享誉诗坛。藏头因苏东坡解救了官妓郑容和高莹验证了其实用价值,受到青睐。
藏头步韵出现于1980年6月。游颐和园西堤,我想填一首《西江月》,藏头“人生如梦,无可奈何”。上阕腹稿草成,我发现韵脚与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相同,下阕我便刻意步其韵。这样便有了中国诗词创作的第一首藏头步韵诗词。
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难度很大,每一句的前面要藏头,后面要步原韵,通篇还要守格律,自由空间非常小,无异于戴着镣铐在牢笼里起舞,所以很多人望而却步。
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拷问作者根据有限条件抒发情感的能力。如同玉雕大师要根据玉石的形状、色彩、质地、纹路等精心设计,雕琢,才能创作出艺术品。
桐荫仕女玉山子
2004年9月,我填了一首《南歌子•桐荫仕女》,为玉工唱赞歌。
故宫博物院的《桐荫仕女》玉山子,被誉为镇院之宝,是用一块废料雕琢成的。其展现了玉工利用有限的条件量材施艺进行创作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1773年秋,苏州玉工奉旨用一块长二十五厘米,高十五点五厘米,宽十点八厘米的羊脂玉为乾隆的母亲雕一个玉碗。剩下的废料中间是一个大圆洞,周边是黄色的玉皮子。玉工舍不得扔掉,想用其雕琢一个物件。
玉工冥思苦想也没有什么好的设计,心旌摇荡。后来看了油画《桐荫仕女图》有了灵感,将挖出玉碗的圆洞雕成了桐荫月亮门洞,上面的数轮圆筒覆瓦,微微下垂,左右两边的黄色玉皮子雕成了梧桐树和蕉叶。
最难处理的是取玉碗时玉石上留下的裂痕,这是个难以掩饰的缺陷,即使鬼斧神工也难以恢复其原状。玉工深思熟虑后,奇发妙想,将其雕琢成镶嵌的半月形门扉半开半掩的门缝。
月亮门将庭院分成了前后两部分,门外右侧桐荫下的仕女手持灵芝,向门内瞧。门内左侧的仕女捧一宝瓶,向门外看,两个人从半掩的门缝处对视,欲语。
乾隆对玉雕《桐荫仕女》玉山子非常欣赏,题诗其上,大加褒奖:“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荫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根据有限条件,取其自然之形、自然之色和自然缺陷,精雕细刻,传神写照,如《文心雕龙•定势》中所说“乘利而为制”,不是一般玉工所能做到的。后世玉雕大师的作品可以与《桐荫仕女》玉山子媲美的,不多。
我想填一首藏头步韵小令《南歌子》吟咏这件事。
《桐荫仕女》玉山子之所以被誉为镇院之宝是玉雕大师技艺炉火纯青,智慧出类拔萃,量材施艺,变废为宝的见证。这首词,我决定藏头“精心雕镂,巧夺天工”予以赞赏。
步韵,我起先选择的是洪适的《南歌子•云拂山腰过》原韵,写了两句便写不下去了,继而换成了李太古的《月下秦淮海》原韵,还是难以切合发挥,后来我决定采用苏东坡的《感旧》原韵:裁、开、猜、灰……
晚饭后,我趴在桌子上开始创作,笔走龙蛇,没用多长时间便有了上阕,自以为还说得过去。填下阕的第二句时问题来了,任凭我怎样搜索枯肠也想不出一个“夺”字开头“灰”字结尾的五字句。
这次,我横下心来不再更换所步的原韵了。如果我是个玉工,那么我只能老老实实地根据有限的条件就石论工,绝对没有三番五次地更换原材料的可能。从这个角度说,步韵、藏头和藏头步韵的创作比玉工的雕琢宽松多了。
我非要把这首藏头步韵的《南歌子》填出来不可!然而豪言壮语替代不了智慧。
我一筹莫展,放下了笔。
第二天午餐后,《保健时报》的同仁聊起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和王楠大战韩国李恩实和石恩美,荣获女子双打冠军捧回波普杯时,一位说,这两个选手,实力雄厚,争夺冠军如探囊取物;一位说,强强联手,夺冠如吹灰。
“夺冠如吹灰!” 我茅塞顿开!这正是我到处寻觅的诗句,真可谓踏破鉄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这五个字都是平声,“吹”字处必须是仄声,要不就出律了。吹灰和画灰都有不费劲儿的意思,更改一个字就可以了。
夺冠即夺锦、夺袍。夺袍是个典故。《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武后游洛南龙门,诏群臣赋诗。左使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锦袍以赐。”后来称出人之才为夺锦和夺袍。
我想《桐荫仕女》玉山子如果参加全国的玉雕大赛,可以断定比乾隆他老娘喝药用的那个羊脂玉碗有胜算。夺锦之易,会像用木棍在灰中播动一样不费劲儿。
最终,我将“夺冠如吹灰”改成了“夺袍比画灰”。这样我的《南歌子》下阕便有了:
南歌子
桐荫仕女
(藏头步韵)
《桐荫仕女》玉山子是玉工用废料雕成的,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被誉为镇院之宝。
精致无一处,
心旌怎剪裁?
雕刓隙裂月门开。
镂就蛾眉相顾惹人猜。
巧力琢图美,
夺袍比画灰。
天酬勤奋亦悠哉。
工致如斯比试有谁来。
二〇〇四年九月
(藏头的文字)
精心雕镂 巧夺天工
(苏东坡原韵)
寸恨谁云短。
绵绵岂易裁。
半年眉绿未曾开。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
温风到冷灰。
尊前一曲为谁哉?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桐荫仕女》玉山子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创作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曾经认为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是最难的,其实不然,玉工的雕琢才是最难最难的!
岳阳楼上
范仲淹是北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传诵千古。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始建于唐,宋滕子京重修,纯木结构,重檐盔顶,主楼三层,通高19.72米,黄色琉璃瓦顶。全楼衔接对榫,不用一钉。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岳阳楼重修后,滕子京请范仲淹撰文记述。范仲淹当时在河南邓州,相距千里。他没有登过岳阳楼,也没有到过洞庭湖。滕子京便找画工画了一副《洞庭晚秋图》送给了他,请他看图作文。
洞庭湖在长江南岸,湖面广阔,约两千四百三十二平方公里,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湖中君山独秀,有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墓。
范仲淹根据《洞庭晚秋图》和生活阅历及现实处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撰写了《岳阳楼记》。记述了洞庭湖晨昏阴晴的景观和迁客骚人至此的不同心境。
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旅游者趋之若鹜。
登岳阳楼者,无不心仪宋代文雄范仲淹。范仲淹为官清廉,有敢言之名,《宋史》记载其“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宰相韩琦称其“中正大贤,天下属望”。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议朝政,被指为朋党,贬知饶州。庆历三年任参知政事,建议十事,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和推行法制等,遭保守派的反对,后罢去执政。
范仲淹仕途坎坷,但是依然坚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其在《岳阳楼记》里发出心灵的呼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后来成为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岳阳楼记》文词简约,音节合谐,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衔远山,呑长江,浩浩汤汤”的气势;“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惆怅;“宠辱皆忘,把酒临风”的豁达,让人折服。
2006年,我将《岳阳楼记》谱成了歌曲,在景山执鞭教唱,岳阳的游客九江惊喜地说:北京有这么多人在唱我的家乡,而且是我喜欢的《岳阳楼记》,太高兴了!他也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带走了我的歌片。
2018年6月,我南下旅游,登上了岳阳楼。回到北京后,我决定填一首《临江仙》,藏头杜甫的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步韵用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
我在记忆里搜索前贤先哲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时留下的诗词做为借鉴。由于迁客骚人的身世不同,阅历不同,各自至此的感慨也自然不同。
清文廷式《过洞庭湖》中有“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的诗句。境界壮阔,气势恢宏,表达了其要操练水军,洗甲午战争之辱的民族气节,简直可与宋代文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家国情怀相媲美。我有了《临江仙》的前两句:“昔借重湖八百里,闻达堪比文雄。”
岳阳楼的门票七十元。登岳阳楼时,检票员跟我说:“您如果能背下《岳阳楼记》的全文,免票。”我微微一笑,说:“我唱给您听吧。”姑娘的一双大眼睛惊讶地望着我,问:“您能唱《岳阳楼记》?”
我说:“是的!”我毫不犹豫地唱起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我唱得很流畅,用实力赢得了她的赞赏。很多游客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候,有人在喊:“韩老师!”我吃了一惊,北京千里之外的岳阳有人认识我?回头看时,一个小伙子微笑着向我走来,说,“我是当年在景山跟您学唱《岳阳楼记》的九江。”于是他做了我的导游。
岳阳楼上扶栏眺望,远山隐隐约约,长江浩浩汤汤,水禽追逐着空中的白云,游客嬉戏在宁静的湖边。我有了《临江仙》上阕的后三句:“洞察双鹤舞长空。庭皋织锦绣,水路旅游红。”
我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回忆时心情也挺舒畅,就差把酒临风了。很快我有了《临江仙》下阕的前两句:“今日放歌白雪调,上时老马嘶风。”
这几句填得顺风顺水,可是后面的卡壳了,半天我也没有想出“岳”字开头“逢”字结尾的诗句。我颇有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感觉。老伴儿问我,你今天怎么直坐着发愣?
看来我采用“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做为藏头的文字进行诗词创作难度比较大。第二天还是一筹莫展,我决定将其换下,用郑思肖的诗句“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我很快完成了创作,而且还比较满意。
临江仙
岳阳楼上
(藏头步韵)
韩明华
岳阳楼上远眺,诵范仲淹雄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望洞庭千顷碧,
心仪宋代文雄。
中情鸥鹭舞长空。
国人期变法,
梦寐普天红。
万景湘山添秀色,
古今罕有清风。
下才方寸与君逢。
泉凝无所谓,
诗溢九江中。
二〇一八年六月
(藏头郑思肖诗句)
一心中国梦 万古下泉诗
(杨慎原韵)
滾滾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诸上,
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半个月之后,我在整理手稿时看到先前换了藏头的《临江仙》,十句完成了七句,功亏一篑。我于心不甘,想再费点时间炼出“岳”字开头“逢”字结尾的诗句。
我突然想起,在岳阳楼上偶遇那位诗友不是现成的诗句吗?“岳阳诗友喜相逢”,为避免岳阳的“阳”字和下一句的“阳”字重,可将“岳阳”改成“岳州”呀!这里,用得着《故乡》中祥林嫂常说的一句话:我真傻!
登岳阳楼,我又有了一首词。
临江仙
重湖八百里
(藏头步韵)
韩明华
昔借重湖八百里,
闻达堪比文雄。
洞察双鹤舞长空。
庭皋织锦绣,
水路旅游红。
今日放歌白雪调,
上时老马嘶风。
岳州诗友喜相逢。
阳波帆影远,
楼外画图中。
二〇一八年七月
(藏头杜甫诗句)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杨慎原韵)
滾滾长江东逝水……
人机写诗大赛
围棋人机大赛,机器人阿尔法以四
战胜了,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
诗词创作是否也有人机大赛的盛事?百度上搜索,我吃了一惊。清华大学举办的人机写诗大赛,我的一首《中秋月》赫然在其中,代表“现代人类诗人”与机器人“薇薇”比赛。
《中秋月》是我2005年中秋节写的一首绝句,标题原为《咏月》:
未负苍生望眼明,
云间偶尔露欣容。
难得今夜无风雨,
万里清辉谁与同。
这首诗,我没有投给任何报刊杂志,一直沉睡在我的柜子里,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2012年10月,我的歌曲选集《景山放歌》出版的前夕,为了填补一个页码下面的空白,我将《咏月》放到了歌曲《伤心枕上三更雨》的后面,这便是第一次正式发表。
《咏月》是怎么传到清华大学的?当时,每个星期天我都在景山执鞭教唱《再别康桥》《月满西楼》《陋室铭》《岳阳楼记》等原创歌曲,也许是哪位歌友喜欢《景山放歌》中的某一首歌曲将其带回了家。至于后来是怎么传到清华大学语言与语言试验中心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人机诗词写作大赛是 “现代人类诗人”和机器人“薇薇”的诗词写作大赛。2015年9月,清华大学语言与语言试验中心遴选了天津、北京、上海、南宁、德阳、牡丹江、广州和法国的十位“现代人类诗人”的十首好诗和机器人“薇薇”写的十首好诗进行比赛。
比赛评比公平。二十首诗全部隐姓埋名,混杂在一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专家张一南等十二位老师进行盲审,就每一首诗的格律、流畅度、主题和意境等四个方面评比打分,满分5分。
最终机器人“薇薇”写的的十首诗的平均分是2.72分,“现代人类诗人”写的十首诗的平均分是3.20分。机器人败给了“现代人类诗人”。
围棋人机大赛,机器人阿尔法的战绩辉煌,战胜了九段高手。人机诗词写作大赛,将来的机器人是否有战胜“现代人类诗人”的可能?研发机器人“薇薇”团队的王琪鑫说:“争取在未来超过人类!”
围棋有三百六十一个眼,每一步都可以用数据推演,眼再多也有穷尽的时候,而诗词创作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可能量化,任凭多大的数据也囊裹不了情感的奔涌飞驰。从这个意义上说,机器人要战胜“现代人类诗人”是个未知数。
诗人有生活,有阅历,有情感,好诗好词是推敲而成的。卢延让《苦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和贾岛《题诗后》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最好的诠释。而机器人没有生活,没有阅历,没有思维,没有灵魂,一切都是研发者群体的智慧输入。其没有炼句和推敲的功能,所以要战胜“现代人类诗人”,有点难度。
机器人“薇薇”写的诗之所以会被盲审的老师识别出来,一是文词不顺,解释不通;二是用字突兀,句法不稳;三是意境杂乱,缺少情感。只有解决了这些内在的问题才可以与“现代人类诗人”争雄。
我决定填一首藏头步韵的《临江仙》记述这次人机诗词创作大赛 。藏头的文字用“诗人有情感,微机无灵魂”,借以强化主题,表达我的观点和感受。
步韵,步谁的韵?要考虑所步的韵脚在创作时是否用得上。步韵是可以选择的,而且是必须选择的,要不劳神而无成效,冥思苦想也写不出一句诗。
步韵,我选择了牛希济的《江绕黄陵春庙闲》的关、斑、山……起先挺顺利,当写到“感”字开头“山”字结尾的诗句时搁浅了,任凭怎样搅脑汁也寻找不到答案,我放弃了。
后来,我选用了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原韵:雄、空、红、风……一路吟咏,顺风顺水,但是写到“无”字开头,“逢”字结尾”的诗句时,我的思路制动失灵了。
我在陋室狭窄的通道来回踱步,心想机器人不断地更新软件虽然会更聪明,更灵利,更敏捷,更能随机应变,然而在诗词创作方面我还是相信人类的智慧。对决,无须忧虑人机再相逢。
我的诗句有了。
临江仙
诗界一出新赛事
(藏头步韵)
韩明华
3月20日,清华大学语言与语言试验中心网站发布人机诗词写作大赛结果:机器人薇薇以2.72分败给了现代人类诗人,相差0.48分。半年后始知,我的《中秋月》为现代人类诗人争得了荣誉。
诗界一出新赛事,
人机混迹争雄。
有名盲审比真空。
情思虽欲左,
感慨捧谁红。
微妙尽皆人制作,
机关唤雨呼风。
无须忧虑再相逢。
灵犀心有韵,
魂魄在诗中。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藏头的文字)
诗人有情感 微机无灵魂
(杨慎原韵)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杯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综 述
前面叙述了《桐荫仕女玉山子》《岳阳楼上》和《诗界一出新赛事》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出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难度很大。
诗词是艺术品,艺术品的创作要有难点,要有创新,要有欣赏的价值。纵观诗词的发展,是一步一个难点地从自由走进“牢笼”的,这个过程漫长而辉煌。
格律是在唐朝初期形成的,不仅有韵脚的限制,还有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粘对的制约,总之诗词的创作越来越严格,如同牢笼,而历代的诗人却心甘情愿地钻进牢笼里展示自己。毕竟诗词有音乐的回环美。
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已经有很多诗友迎难而上。现在百度上搜索“藏头步韵”四个字,便可以看到不少藏头步韵的诗词作品,这让人很欣慰。
藏头步韵诗词这股清冽的山泉已经形成了涓涓的细流。
韩明华1944年生于山东荣成,曾任《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医药养生保健报》和《保健时报》编辑、记者。
《西窗夜话》《景山放歌》《韩明华诗词》和《掩卷心语》是其先后问世的四部著作。
《韩明华诗词》是其六十年的诗词创作,共遴选了二百五十一首。题材广泛,情感真挚,格律严谨。有其跋涉奋斗的足迹和漂泊流浪的惆怅;有共和国历经的凄风苦雨和振兴腾飞的豪迈。
1980年6月,韩明华的一首《西江月•何日清莹可见》开启了中国诗词创作“藏头步韵”的先河。
2006年6月,韩明华将《岳阳楼记》谱曲,演唱,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