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林寺秋韵
方瑞华
“敦煌的驼铃随風在飘零,那前世被敲醒……”,MP3中刀郎那粗犷飄渺的歌曲旋律萦迴耳畔,我們在心灵的感动中震撼,突发了一睹大敦煌美景的奇想。但去大敦煌毕竟路途遥远,机会还不成熟,想起俗称“徽州小敦煌”的歙县小溪丛林寺有许多历史遗迹值得一看,丁亥秋朝,我们驾车“沿着尘世的路”,去找寻那似乎“今生无缘的共舞”。
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柏油马路坑坑洼洼,与城市宽阔的大公路相比,这里的路只能算是羊肠小道。那清悠悠低吟浅唱的小河,那漫山遍野蓊蓊郁郁的青松翠竹,那村边地头挂滿了红彤彤圆嘟嘟果子的柿子树,还有那随处可见的丛丛簇簇桃红粉白盛开如霞的秋芙蓉,无不象征着“垅亩民”日子的红火舒心。路边田中稻谷金灿灿,打稻机在欢唱。山峦河畔枫叶红,芦花白,一片祥和气象。
车在山中穿行十数里后来到小溪村口,看见一个破败的亭子,“桂溪”二字镌刻在墻头一块大石碑上,鳌鱼飞檐翼然,朱红色的梁柱上,镂空的狮子木雕梁托保存完好。二楼木板已破旧,楼梯也不知去向。有两位大姐正在庙前地里挖山芋,她们在揣度了一番我们的来历后,热情地向我们述说起来:以前这座庙中有许多菩萨,包括千手覌音等,解放初被认为是迷信,菩萨被毀,桂溪庙也改为路亭,供村民们走道。文革中破四旧,又被彻底破坏。菩萨壁画等踪迹全无。我们注意到“桂溪”石碑上有“明代嘉庆丙辰XX项氏重修”字样,看来这桂溪庙起码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可叹的是,在“一杯乱世的茶狂饮而下”的人们手中,菩萨的佛法也无法“笑拈天下”,最终在尘世的群魔乱舞中败下阵来。
离桂溪庙不远处的山坡上,挺立着一座六面体的四层佛塔,塔体上的麋鹿、葫芦、莲 花等朱红黑色彩绘还很清晰。从二层开始,每一面塔体都有一扇门,我正在猜想这些门是干什么用的,锦说那不是门,可能是安放菩萨的佛龛。问当地的村民,他们也说不清楚。看那顶层塔身已严重开裂,塔顶一株很茂盛的杨树把根系直接嵌入塔身中。颓败的古塔,残破的桂溪庙,都在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着浮云千年横渡的沧桑。文物毁坏了不可再生,我们的老祖宗给后代人留下了无尽的宝藏。由于现代人与古代人的思想隔阂,已形成了古今人们灵魂深处“始终无缘”的困惑。
塔下原来还有一座庙宇,文革中被拆毁,仅存的几块弃石在诠释着那曾经辉煌的历史。庙宇的遗址处,有20世纪烈士齐朝伟的衣冠冢,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烈士的血肉之躯化为山川大地。这座杂草藤萝包围中的烈士墓有点寂寞悲凉。我用手指抠出烈士墓碑上野苎麻,摘下太阳帽,向着衣冠冢深深鞠了一个躬。
路边两株很粗的白果树上,跳跃着一只松鼠在欢迎我们。淌过一条小河,踏上了一条千年沧桑的石板路,鞋底抚摸着古人留下的脚印,体味着千古轮回的魅力 。遥望层层山林中茂密的松竹,元宝式的山峦逶迤起伏,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那就是俗称“小溪院”的丛林寺。丛林寺初建于唐代太和五年(831),历经千年历史风霜,战火兵燹,主要建筑现在仅存一殿。在此仅存的一殿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壁画,其中中国顶尖级佛像绘画大师丁云鹏的水墨画“十八罗汉拜观音”和观音说法图,不仅在徽州硕果仅存,而且在全国也罕见,因而被称为“小敦煌”。我们在一位热心的小男孩的带领下,敲开了寺门,走出一位头上戴着朱红色太阳帽的中年人。在他的热情招呼下,我们踏着杂草丛生的石板路,来到这座硕果仅存的千年古寺,看大殿内藻井中的“双龙戏珠”、“双凤翱翔”彩绘,还有大雁仙鹤瑶花异草等。由于历史久远,部分彩绘已侵蚀剥落,有的部分已残缺。大殿后丁云鹏画的水墨画“十八罗汉图”,也剥蚀得几乎看不见,只剩下一个罗汉模糊的轮廓。后殿两边墙壁上的水墨观音图像,据说也是丁云鹏所作。传说其原想画24个水墨观音像,后遇到清兵追杀,只画了23个半,没有最后完成。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仅存的十几个观音像,或坐或立。在青松翠竹下,云雾缥缈中,观音娘娘洒甘露普渡芸芸众生。看着这残留的一幅幅观音说法图,端详着我们那日夜思念的亲切的脸颊,我们觉得历史的珍贵,文物的稀有,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去开发。从而联想到,虽然我们现代人能够临摹菩萨的表图,却无法临摹菩萨那博大宽仁的内心。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如果我们拥有了佛的博大胸襟,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世界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在攀谈中,我们接过释也农常住的名片,知道他的父亲释元空曾是此丛林寺中的僧人,曾陪伴着寺中的观音罗汉念了几十年的大藏经,心灵是虚空静寂。可惜后来遇上了不信佛的年代,他无法进行心灵的守望,只好还俗做个垅亩民自食其力,不能“羽化骑日月”,只好“云行翼鸳鸯”。圆寂后葬于丛林寺对面的山坡上那株千年古松下,生前无法在梵音中沉迷,死后也要聆听丛林寺中的晨钟暮鼓,是多么执着的追求呵!释也农用沉痛的语调,述说丛林寺中菩萨在遭劫时,火光冲天,焚烧了几天几夜,如来佛、文殊普贤观音等在火光中化为灰烬,悲也,喜也?
我们面对这座在浩劫中独存的千年古寺,在仿佛渐行渐远的佛的铃铎声中黯然魂销,试想那些已经离去的佛家子弟们在此近朝旭,挹彩云,看夕阳,送晚霞,数繁星,延素月,悠哉游哉,有着“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的潇洒旷达,那真是一种幸福啊!
离开满目疮痍的徽州“小敦煌”,与释也农先生告别后,我们踏上了归途。有一只红蜻蜓,总是不远不近地跟随着我们。在我俩前面的路上致意,待我们走向前了,它又飞到我俩前面停下,一直送了我们一里多路,好像有神灵依附似的。我开玩笑说:“佛舍不得我们离开,在此依依不舍呢!”
作者简介:
方瑞华,女,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散文编审编辑。曾出版文学专著《华风瑞影》《徽风丽影》《歙风练影》,其中《华风瑞影》被评为“2009年影响教师成长百部科研论著”,荣获三等奖。散文《云海日出》收入《全国大学生游记选》、湖北省《黄冈语文读本》、福建省《快乐语文》等,还被东坡语文教学资源网作为美文做成课件,在网上广泛传播。《黄宾虹故居掠影》收入黄山市《语文》乡土教材。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个人辞条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