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导读:“城步北门”,指湖南省城步县北境。
城步北门“花样”多
杨进文(苗族)
西岩镇地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部,东接威溪乡,南连茅坪镇,西界湖南绥宁县武阳镇,北抵湖南武冈市邓元泰镇。辖区总面积239.62平方千米。境内地势开阔,向东北倾斜,资水自东南而北,田畴阡陌,西北山岗绵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乡村既有新生产业羴(shān)牧牧业有限公司分场、大面积种植荷花,又有传统的民间篾匠竹艺人等,可见城步北门“花样”之多。
山腰羊咩咩,田垄荷莲莲
“山腰羊咩咩,田垄荷莲莲。资水潺潺流,苗乡美家园………”这是西岩镇资江村的真实写照。
资江村是由原来的五桂、庄上两村合并而成。省道S219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山清水秀,茂林修竹,鸟语花香,藏风聚气,土地肥沃。村居依山傍水,悠悠的资水上游“执意”地从村子中央穿越而过,犹如一条“神龙”,昼夜守护着村民的安宁。河水深浅适度,河底游动的鱼儿、晃动的沙石,皆清晰可见。
河堤上长长的一排杨柳,伸长着细长的柔枝,轻轻地随风飘荡,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各个自然院落。村子边上围着碧绿的树,红砖小别墅,掩映在绿水翠柳丛中。家家户户在空坪隙地栽着果树、种着花草,整个村里都被勤劳的苗、汉村民收拾得干干净净。
党的光辉照苗乡,资江村与时俱进,已彻底地改变了昔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观念,而今打造的是“靠山养羊、靠水种荷”民生发展的新格局。
六年前,城步羴牧牧业有限公司在资江村的一座山腰投资4000万元,牧场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374平方米,建成了一个现代化智慧牧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五桂千头级核心育种场,已成为集牧草种植、奶山羊养殖、良种繁育、羊乳制品加工、产业旅游为一体的羊乳全产业链企业。
羴牧牧业有限公司核心育种场在不断地发展壮大。2019年8月,公司斥资300余万元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纯种奶山羊183头,通过精心繁育,目前纯种萨能奶山羊已扩群到852只。当参观者走近羊圈时,羊则“不约而同”地发出“咩咩—咩咩”的欢快叫声,是明显“欢迎”的代名词!
五桂牧场现已升格为湖南唯一一家取得奶山羊“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萨能奶山羊种养场,牧场为湖南城步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种源支撑。

(苗女江雪花又去对岸放羊了……)
站在山腰上的育种羊场,放眼望去,距场一箭之远的大田垄里,有成片的荷田,在山寨中,秋后的荷花依然开得热烈,开得最美,一点没有逊色过别处盛夏之时。顺着蜿蜒的小道,走近荷莲,只见翠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多姿多彩的荷花挺立于中央,一阵山风徐徐吹来,荷香扑鼻。
那日,我与文友闫光日老师结伴而行,来到资江村赏荷“打卡”。从公路旁沿着机耕小道,就进入碧荷的世界了。荷叶如伞如盖,层层叠叠。手掬河水抛洒出去,落到叶面上,便化为水珠,仿佛在盘旋起舞,优雅地滚落池中。再仔细看看花瓣,红色、粉色、白色,千姿百态。有的灿烂绽放,每一瓣层次分明;有的含羞抱成一团,微微舒展,蓄势待放;有的则开始含苞,娇嫩清雅,让人萌生爱恋;也有的花瓣终于零落,擎出莲蓬,像性急的孩子。不时有蜻蜓在荷池穿梭,偶尔停在荷尖上小憩,似乎在观察游人的行踪,增添了灵动之美。

我们在赏荷之时,正巧邂逅众多的美女三五成群地从四面八方赶来观赏,她们穿着各式各样的盛装、摆弄着各种姿势,在与身后的荷花合影。我们边走边看,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游玩之际,我本想抽出一些时间去登门看望该村耋耄之年的杨盛容老师(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结果经过一番打听,得知杨老师随女儿在外地长期居住。拜访未果,顿生遗憾!
我尽管没有见到杨老师而心怀遗憾和歉意,却被他村里的这一大片片密密匝匝的荷叶、河水缓缓流动那美景所吸引了。当我们快要离开资江村时,我还特意地做了几口深呼吸,让五脏六腑浸透清雅的荷香。
资江村荷花基地是集生态、产品开发、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新型综合农企,系西岩镇实施乡村振兴而重点打造的新名片。据悉,该基地近期将动工兴建鱼鳞坝、音乐喷泉等多项景点,并全面改造人行道、灯光、绿化等基础设施。
我相信,未来美丽的资江村将成为苗乡人民向往的家园!
罗家寨里的篾匠
一条大河从(湖南城步)永丰大山沟蜿蜒而来,近处的虎溪水、小河江之溪水皆在罗家寨前汇合,又向那远方斗折蛇行而去。生活在罗家寨的村民,以家族为核心,以萧姓村民为主体,组成了一个二百余人口的寨子。

罗家寨,我没有考究过寨名的来历。让大家感到费解的是罗家寨里竟然没有一户姓罗的人家。而罗家寨容易被人识记,最大的理由是整个寨子里,男人统统精通篾活。
罗家寨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花桥村境内的一个宽阔而美丽的“平原”处,与邻县武冈的浪石铺村连山共界,苗、汉关系亲如一家。罗家寨村民住宅,座东朝西的居多,其房屋结构“随大流”,看起来新颖别致。
罗家寨的寨前有一口古井,是生命之源。井底的泉水不断涌出,水源充足而丰富。古井曾经洗过祖辈的衣裳,淘过父辈的白菜。古井里的水一年四季保持高度一致:春天不溢,夏季不涸。而井水又会自然“变温”:夏晾冬温。古井与寨子里的人有着密切联系,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我心中,罗家寨最为特别的是那些极为普通的篾匠师傅。他们为我竖起一座座精神丰碑,一种伟大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风貌,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和推崇。
罗家寨与威溪竹海相距不远,周边的山场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竹海源源不断地给这里的篾匠提供优质材料,让鸡鸣犬吠和袅袅升起的炊烟,多了几份动人的韵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怪乎,在罗家寨生活的人家,不论男女老少,皆会篾匠的手艺。
除了农忙生产时节外,罗家寨子里的篾匠们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乐趣和生活方式。他们每天“按部就班”,在各自的堂屋里或禾堂坪里,抱着自己正在编制的竹器物品。如果遇上登门来访者,师傅照样边说边干,一点儿亦不会影响其“手上功夫”。
说话的间隙,篾匠那粗糙的手指却能在自己的胸前指挥出一场动人舞蹈,扁扁长长的或黄或青的薄篾如那少女舞动的丝巾在风中飘扬,柔柔长长的细篾犹如少妇在阳光里扭动着腰肢起舞。那是一场同生活相关的语言和动作的艺术交融。虽然多了一些俗气,却能更完美地演绎出寨子里的篾匠的清澈淡远的心境。乡村振兴,生活之中的美好,就如此被篾条们拓印出来了。
提起竹器,寨内数以百计。解放前,这里的篾工是以编织床上篾席为主,而如今则五花八门了。既有尿勺、又有畚箕;既有晒席,又有箩筐,还有扁担、蒸答团箱、围子背篓………应有尽有。当我看到这些“老物件”时,一种乡愁油然而生;一些往事历历在目。
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寨子里的小孩们想吃一餐肉是很不容易的,为人父的篾匠挑着篾货出家门赶集时,总是板着脸用那句诱惑崽女的话来征服其不哭不闹:“今日在屋(家)里要听话(指不吵闹)呦!伢老子(爸爸)去赶场卖篾货,卖了钱称巴巴(肉肉)回来给你们吃!”此言犹如一道圣旨,果真奏效。小孩们乖乖地待在家里既等爸爸,又候“巴巴”。
前不久的一日,我特意走进罗家寨,去拜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我一同并肩修建过水利配套工程——南岭倒虹吸管的萧明生,他现已年逾古稀。离明生家还有好几丈离,就见到他坐在堂屋门前,依然“刀”耕不辍。堂屋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小竹椅、小晾床、困椅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具。从明生家出来又见其邻居萧怀能。怀能是一位年近花甲的退伍军人,只见他坐在门前的矮竹椅上,手持短把锯聚精会神地忙个不停………

古稀之年的萧明生
罗家寨子里的篾匠所制作的竹器用品,经久不衰。有史以来,强势进入就近的西岩镇、茅坪镇、邓元泰镇等几个大型集贸市场。近几年,罗家寨的拳头产品,通过当地的邮政电子商务,采用网络和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的服务类业务推销,则“远走高飞”,销往全国各地。
多少年来,罗家寨的篾匠,有了变卖的竹器,手指头便宽裕了,家里亦搞得宽松了许多。不但锅子里有了肥美的猪肉,孩子们有了“新俏俏”(新衣),而且地里有了种子、农药、化肥。部分人家还购买了小车,他们的日子过得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提升。从而不断满足对美好生活向往。
罗家寨里的年轻篾匠也有不甘寂寞呆在家里做篾工的,他们自带工具主动出击,到周边的武冈、绥宁、新宁县去做“百家客”(上门制作),他们不论在镇上还是乡村,只要是长满翠竹的地方,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走村串寨。遇到有需要编织箩筐、晒席或制作竹椅、晾床等用品的人户,就停住脚步放下工具,干个三五天或十天半月。精湛的技艺,使他们常有做不完的活计,东家的工夫还未做完,西家就三请四催要去他家了……
最有意思的还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先后有几个人长得潇洒,人品好,手艺亦高超。曾经在外地给人家做篾工时,不仅挣了人家的钱,而且将别人家里美貌如花的闺女“讨”(娶)了回来做老婆。
生活在罗家寨的人,井水是甜的,饭菜是香的,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全凭党的英明领导、全靠自己的手艺所获。(2022.9.6)
推荐阅读:
点击杨进文作品-看山员情怀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