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09-12 00:00 发表于河南)
本期导读:(知识链接) 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第一个真正出身于无产阶级的作家(因为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大家都是从没落的旧式家庭走出来的)。(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内容大众化作出了有益的探讨(在此以前的作品很少把农民作为歌颂对象,大多数文学作品只是暴露其落后、麻木、受压迫的一面;而且这些作品都是以知识分子的笔写农民,多少有些“失真”)。(三)最早描写解放区农民生活风貌的作家之一(因为在40年代前根本没有“解放区”这样的字眼)。上述三点,都是文学发展与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民需要自己的文学家与艺术家。

九月份的第二天,也就是本周星期三,我们山西游一行7人,在依次看完王莽岭、皇城相府、郭峪古堡、天官王府、李布政司街、湘峪城堡后,又在高速公路行驶三个小时,便来到沁水县尉迟(yù chí)村,走访人民艺术家赵树理的故居。
尉迟村位于沁水县东南部,北依嘉峰,东沿沁河,它原名吕窑村,因吕姓居多而称之。唐大将尉迟恭为躲避李元吉追杀,而躲在该村,并教当地村民柳编技艺,帮农民谋得了一项生活技能。为感谢尉迟恭的恩德,纪念他的忠勇,人们把村名改为尉迟,并建大庙以祭祀。听人说,赵树理的故居距尉迟庙很近(直线距离仅200米),若不是庙门紧锁,大可一睹尉迟恭的大将风采。
车到尉迟村口,高大牌楼就映入眼帘,牌楼下两侧四个狮子相望守卫。牌楼以红色琉璃瓦为顶,雕梁画栋,绘满了各种吉祥图案:双龙逐日,松鹤延年等等。村中街道宽畅,一式二层楼排列有序,莫非该村早已脱贫致富,进入小康村行列了?果不其然,该村2003年就被山西省命名为历史文化村,早几年已奔小康了。

赵书理故居,座落在村东头老房区内,和村里整齐别致的二层小楼不同。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落,也是两层楼,是清代乾隆时期建筑,大概有200多年,透着一种岁月沧桑,沉甸甸的有些厚重。院子座北朝南,大门位于东南角。现保存有上屋三间,东西厢房三间,耳房两间,西南小房两间。一律两层建筑。父母房上屋,一个本家哥住东屋四间,赵树理就住在西屋二楼。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都是在这里长大的,他的两次婚姻也是在这里完成的。楼下是堆放农具杂物之处。院门前,立着两块写有“赵树理故居”的四方石碑,院里没人居住,但显然有人管理,院前的枣树和田畦中的西红柿,透着红艳,带着快要成熟的色彩。从看到的情形,上屋内放有赵书理的书籍或其它遗物,而西屋一块牌子上写有“售书”二字。
赵树理,出生于1906年,逝世于1970年,原名赵书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文学”流派创始人。他出身贫苦,在农村长大,热爱农村、农民和农民艺术。青年时代出去流浪和求学,后就读于山西长治第四师范学院,接触到左翼文学,受到新文化的影响。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是中共八大代表,人大一、二、三届代表。他的作品乡土气息很浓,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赵树理早期文学作品有《金字》、《盘龙峪》等,参加革命和抗战后,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年)、《李有才板话》(1943年)、《李家庄的变迁》(1946年)、《福贵》。建国后有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小说巜灵泉洞》(上集》、巜三里湾》和《实干家潘永定》等。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熟悉农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在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艺传统,促进革命文艺的大众化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贡献。

赵树理的小说,影响了好几代人,我们也都是读着他的小说长大的,尤其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对我们的成长影响很大。
今天,有幸到赵树理大作家的故里一看,心中颇多感慨:人民作家需要人民来保护,更需要当地政府支持。因为这样的作家不是明星,也不是腰缠万贯的巨贾大富,可以一掷千金,赢得膜拜、掌声和鲜花。
看看他的故居,再看看皇城相府、郭峪古堡、湘峪城堡、天官天府、康百万、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你就会明白,人民艺术家的富有只是精神世界,物欲和功利和他们一点也不沾边。我想起了家乡走出去的陆柱国,他也是人民作家,他是建国70余年来唯一获得终身艺术成就奖的人,他的作品也脍炙人口,影响深远,可家乡人能记得他什么呢?其影响远远不如一个在当地的房地产大佬。为什么呢?我们到外面旅游,看贾平凹、看白鹿原、访赵树理……当地政府有为弘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给子孙后代留点什么的冲动吗?我们宜阳有召伯、李贺,但以后呢?一个地区最怕的是文化断层,可又怎样弥补这不应有的文化断层呢?
走访赵树理故居归来,细细想想,想法也就是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2020年9月6日于古宜轩)

作者简介:蔡宁武,男,1953年生,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早年从事教育和新闻报道工作。曾在河南日报、洛阳日报,河南电视(电)台、洛阳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许多篇,著有《昨夜星辰昨夜风》。

诵读者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


(本期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