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声伴中秋

2022壬寅年八月十五,今年的中秋节更加喜庆,沟北村领导根据村民愿望,请来了韩城秦声艺术团,在村文化大院舞台演出,秦声伴中秋,农民们这个节日,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陕西人爱唱爱听秦腔,可能源于都是秦人的缘故,这种腔调如同这里人们的性格,豪爽梗直,激情满腔,倾吐直白,牵动人心。是茶余饭后,甚至在劳动中间,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娱乐。久而久之,使人们唱或听上了瘾。喜唱者,经常不辞辛苦,跑到城里公园,或其它开办有自乐班的地方,不挣一分钱,甚至还会陪钱,只要能让他或她唱上一段,把心中积累的喜怒忧思悲等情感,隨戏倾倒出来,浑身会轻松许多,精神上也会感到份外的满足。

喜听这种腔调戏的人,不管是白天晩上,只要打听到那里有唱秦腔戏的,不管路有多远,就会赶过去。年青时,我们有好多人,夜晚跑到昝村,党家村,寺庄等村去看秦腔戏。
有的跑到城内剧院,由于拿不出钱买票,等着看那拉桌子不收钱的半截戏。故而有些戏迷就有了外号,比如邻家三哥,他最爱看赵引莲老师的戏,村人就直接把他叫成这个名子。
后来农村户户安上了小广播,或家里买上了收音机,听唱机等,地里干活回来,啥都不重要,只要能听上一段秦腔,人们说:心内就好象吃了蜜糖一样甜,上了年纪的人,好多都有过这种相同的感觉。
今天下午两点半,沟北村文化大院舞台上,那条红色大条幅上写着:2022年陕西省韩城市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承办韩城秦声艺术团。台上乐队早己就位,都是各种乐器的高手,我那位象山高中时期的老同学康达,从上学就有音乐天赋,退休后就参与其中,几十年互相没有见面,今日喜得一见,两鬓也已花白,但人还是那样聪慧健康,让人感到高兴。还有一位就是韩城文学社的台柱,博学多才多艺的朵爷,他不但文笔超群,评论文章特别一流而到位,关中牛老师的大作天藏和半阁城,记得就有他的精彩点评,特别感人。如今他又是韩城秦声艺术团的主管,精气神十足,人也富态慈善,让人高兴特别。

台上演的是秦腔精彩剧(对银杯)全夲,故事就发生在中秋节,一个家庭遭遇禍事,将一个银杯分为俩半,分别交给两个孩子保存,直到长大后功成名就,对杯相认。一段悲剧转为喜剧结尾,剧情曲折起伏,叩人心弦,教人行善勿作恶。台台下看戏者确实不少,四流八村喜欢者都赶了过来,还有煤矿职工和家属,大部分都是年长之人。

有的开着电动三轮车,有的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还有的是儿女们开着小车送来的。年龄最长者是田志正大叔,他如今己九十七岁,除过眼晴不太好,耳朵和腿脚都还可以,而且是自己从家里慢慢走过来的。他的大侄子赶紧给让了一个凳子,扶他慢慢坐下来。他看过的秦腔戏很多,耳朵一听就能给你讲下来。他曾是沟北村锣鼓队的指挥者,什么走锣鼓,上坡,乐器等全懂。另一位高寿人是东村金各叔,今年九十二岁,耳不聋,眼不花,腿脚特别灵活,走集上会一个人到处能跑。

他曾经是农村的老干部,后来在沟下务育几亩桃,每天挑着东西从沟坡上下,长期锻炼下来,使心肺功能特别好,说话声音宏亮,看似象五六十岁的人。那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太太,今年也离九十岁不远,生命力最为顽强,得过好多次大病,蜂疗,针灸,中西药,吊针,什么方法都用过,一次次都从鬼门关挺了过来。她可是一位秦腔戏迷,生下了几个孝顺儿女,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保持现在的状态。今天是她大女把她用轮椅推了过来,再次看到这么好的古装戏,你看她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那一位妇女比我大一岁,今年七十六岁,是沟北村一位秦腔戏的老演员,经常还给年轻人指点。今天台上好几位她都认识,过去和大家打招呼,表示欢迎。那边听戏入了迷的那几位,曾经在生产队都是干将,修铁路修水库时,拉士方跑的真欢,如今个个都是两鬓斑白,成了家里的老掌柜。那一位用手机录像的男士,就是村上的老书记,自乐班的创始人,每周星期天,四流八村喜欢唱戏的,会拉胡琴的,都汇聚到我们沟北村来演出,都是奔着他这么好的人气而来。你听,台下掌声和欢呼声不断,人们都被那精彩而高超的演出所吸引,对银杯演完后,又加演了红鬃烈马中的选段。

天虽然不停下着间断小雨,淋湿了大家的衣服,可人们看戏的热情高涨,加之又逢中秋,中午家家那猪羊肉饺子等好饭吃的,胃中有火,那一会大一会小的雨,人们根夲不在乎。
今年中秋节,沟北村村民及附近的群众过足了秦腔戏瘾,过了一个特殊的文化戏剧中秋节,秦声伴中秋。感谢韩城秦声艺术团的全体人员,为振兴乡村,不辞辛苦,惠农送戏下乡,充实农村文化生活,宏扬党的英明政策,所做出的一切,为你们点赞,谢谢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