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诗行里写满了乡愁, 每一行都写着故乡的模样 ,每一行都写着游子的思念。

时光荏苒,岁月悠长。依然记得那是十年前的一个中秋夜,一家人吃过中秋节的团圆饭后,妈妈带着我们赏月,她说:“今天是中秋节,要看着月亮吃月饼,吃一口月饼许下一个心愿。只有圆圆的月饼,许下的心愿才会圆满。”听了妈妈的话,我们一起抬头望着夜空中的月亮。月亮宛如一轮金灿灿的圆盘冉冉地升起,挂在了树梢上。我们兄弟姐妹们看一眼月亮,咬一口月饼,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再看一眼月亮,再咬一口月饼。中秋节的月饼,竟然是这么香甜醇厚、回味悠长……

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下,妈妈又给我们讲起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有一年,京城闹瘟疫,瘟疫的传播速度很快,一下子病倒了很多人。老百姓四处求医,可是医生给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效。病人一拨一拨倒下,老百姓急得没办法,只好在夜晚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摆上圆桌,在圆桌上摆上贡品,焚香拜月,请求月宫里的嫦娥救命。中秋节的夜晚,升起来的月亮圆圆的、大大的。嫦娥看着夜空中老百姓跪地求自己救命,她便派月宫里的玉兔下凡救人,为老百姓治病……

在妈妈娓娓道来的神话故事中,我们渐渐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睡梦中的我们突然被狗的叫声惊醒了!接着听见有什么东西使劲顶着我家院子的门,门被顶得咣咣直响,隐隐约约似乎听到鹅的叫声。

爸爸急忙拿着手电筒出去,大哥提着一根粗粗的大木棍紧紧地跟在爸爸身后。爸爸对着院子门大喊了几声,没有人答应。爸爸又大喊了几声后,听到了鹅的叫声,他急忙打开院子的门,举起手电筒,竟然是我家走失的两只大白鹅。我们兄弟姊妹听到大白鹅的叫声,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就冲到院门口,激动地抱起了大白鹅。
这两只大白鹅是爸爸同事一叔叔调走的时候,因为舍不得杀这两只通人性的大白鹅,便把这它们送到我家来了!于叔叔反复叮嘱我们说:“这两只鹅养了两年多了,分别叫大白和二白,它们都会看家、会看着家里的鸡不被黄鼠狼咬,黄鼠狼最害怕大白鹅了!” 两只大白鹅的到来,给我家的院子增添了新的生机。我家养了20多只鸡,还有一条狗大棒,再加上这两只大白鹅,院子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
这两只鹅刚到我家的时候,总是闷闷不乐的模样,对我们处处提防着。给它们喂食的时候,两只鹅躲到了一边,等到我们走远了,两只鹅才小心翼翼地过来吃食。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们一家人和两只大白鹅和平相处着,对这两只大白鹅也是格外地呵护着。在默默地相处中,这两只大白鹅似乎渐渐懂得了我们一家人对它们的善意。
在这明月朗朗的中秋节,我和三姐紧紧抱着两只大白鹅。大白鹅的意外归来,给了我们一份意外的惊喜,这中秋夜,犹如童话故事那般美好。
记忆中,故乡的中秋夜,总是那么令人难忘!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故乡又何尝不是如此?少年时的故乡谁又能真正回得去呢?回不去的从前,回不去的故乡。那故乡在哪里?只能在梦里,只能在“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的记忆里。回忆起故乡时,只能与故乡隔着中秋圆月相望了。
皎洁的月光下箫声悠长,竹影摇曳。细细品味着中秋夜,感叹月色的浓郁。就着这美丽的夜色,一笔一笔,写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有时候,会提醒自己,宁可清风辜负了明月,阳光辜负了烟云,也不能辜负了故乡。
仰望天空,月的阴晴圆缺,不会为了迎合人的喜怒哀乐,那一定是月亮的生命轨迹。若是从月亮的角度来看,月缺,是月圆的起点;月圆,是月缺的重生。正如我们的人生,每一个轮回,都不是表面的重复,而是一种生命的循序渐进、在这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我们渐渐读懂了成长,也读懂了故乡,读懂了故乡的中秋夜话。编辑/文字(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