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
原创:文/嘉卉
原载:鲁地文艺

今日白露,是二十四节气秋天第三个节气,今年的白露与往年不同,今天是我们邹城疫情期间静默的第四天。
白露是富有诗意的节气,秋高气爽,清晨晶莹剔透的露珠挂在花草树叶上,幽幽湖面,衣袂飘飘的白衣仙子若隐若现从远古的诗经中走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朋友圈引用的大都是《蒹葭》,不排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企盼。单单从节气上讲,《蒹葭》中的白露已凝结为霜,芦苇已枯黄衰竭,时间上最起码已是晚秋甚至初冬。
时值白露,正是孟秋向中秋过渡之时,再过三天就是中秋佳节了,更适合吟诵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佳节,阖家团圆。不禁想起外地工作的儿子,前几天电话交代他别忘了早点购买车票,广州伯母寄来的五仁月饼等你回来再吃。
世事难料,9月4日,我们的城市按下暂停键,大街小巷从喧嚣进入静默,就连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医生工作人员志愿者也是默默付出奉献中。
清晨推窗,看天高云淡、云朵芳菲、片片白云游动在湛蓝澄澈的天空。阵阵馥郁幽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冲淡了心中沉闷,缓解了不少郁结。院里的桂花开了,香气氤氲浮动。每年这个季节左邻右舍都夸我家院里的桂花比别处的香!
"花气袭人知骤暖。"今早虽没看到露珠,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偏爱,情有独钟。露珠,小小的,圆圆的,纯净洁白,粒粒饱满,一尘不染。是从哪里来的?从天而降,日月精华。无需过问出处,从古代文化到现在,有关白露的诗词为数不少。我从背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开始,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再从大学语文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深谙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露珠不仅仅纯净洁白,还很神奇且有延年益寿功效。虞世南的《蝉》:"垂危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在他所住的建章宫铸了一个高大的金人也就是青铜,手里托着盘子承接露珠,承露盘仙人。汉武帝的承露仙人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生活总是向前的,疫情已成为常态化管理,心里早已没有了以往的焦虑不安和恐惧。
足不出户,唯一的活动就是排队做核酸,间距一米,松松散散的队形歪歪扭扭地排出老长老长,人人戴着口罩,不声不响。
往返的路上经过体育广场,往日的体育广场人声鼎沸,跳广场舞的、跑步散步的、唱歌的、打太极拳的、就连看台也坐满闲聊的人们。如今静默的日子空无一人,悄无声息。
同是秋天,以往的秋天五彩斑斓中不乏涌动的人海茫茫。如今少了车水马龙,少了行色匆匆,少了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少年,如同烟雨江南的寂寥小巷少了一个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愁怨的姑娘。美,会留些许遗憾,让人无奈又思念,向往中期盼,祈愿锦绣山河安然无恙!

作者简介
曹春梅,笔名嘉卉,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协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济宁分会理事,作品散见《青年文学家》、《济宁晚报》、《邹城文艺》、美国《海华都市报》、加拿大《七天周报》等海内外报刊。
编审: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