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千里 宝刀未老守杏坛 文/何万力
(原创 灵秀师苑风
2022-09-09 发表于河南)

在宜阳实验二高,有一批满腔热忱的“老教师”,他们就像一坛美酒,愈久愈醇,愈醇愈香,不仅酿造着自己,也熏陶着别人。语文组丁干波老师就是一位蕴含教育情怀,周身洋溢诗意的师者。
一、坚守教育初心
 丁老师,19岁参加工作,至今已耕耘37年,从初出茅庐,干到两鬓染霜。37年来,丁老师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坚守三尺讲台,为宜阳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从小学教到高中,从乡村教到县城,无论走到哪里,都留下一片赞扬之声,教过的弟子遍布全国。丁老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读书先做人的思路,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丁老师做班主任时,十分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给学生提出:意志力就是学习的核心竞争力。学生入班初期,丁老师就要求学生每人选择一件与学习有关的事,坚持去做,以历练意志。比如写日记、跑步、跳绳、做俯卧撑等等,要求每天坚持,同学们相互监督。久练为功,日久成习。对能够坚持两个月不间断的学生,丁老师及时给以奖励。丁老师率先垂范,每天坚持写班主任日志,记录教育过程中的困惑、思考、喜悦和感动,日志就放在教室内,对学生公开,为学生做示范。学生通过坚持一件事,不仅锻炼了意志品质,也感悟了人生成大事者,来源于细碎的积累和坚持。丁老师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小到自身,大到国家,做任何事不仅需要聪明才智,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丁老师深植于心的信念就是: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行者无疆,梦在远方。
丁老师责任心强,成绩突出,多次荣获表彰,2022年,又获得了宜阳实验二高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二 精准导航教学
从2025年起,河南省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模式。新教材、新高考要求教师要有新的理念。作为一名将近40年教龄的老教师,丁老师并没有懈怠。他的原则就是不吃老本,不追求驾轻就熟的惬意,力求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丰富自己。今年暑假,丁老师积极参与了新教材培训,并仔细研究了新政策、新课标。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语文的地位会越发的重要,大语文的理念再次被强调。特别是高考作文,多以情景作文为主,重视参与性。丁老师就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景区的导游,博物馆的解说员,历史人物的对话等等。丁老师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篇作文《给联合国大会主席的公开信》,让学生以青少年的身份,表达“反对战争 呼吁和平”“关注环保 降低碳排放”等全人类的心愿。学生不仅体验了各种身份,各种职业,而且为了完成角色任务,又查阅了大量相关政治、地理、历史以及生态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了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
学生体验感增加的同时,又激发了阅读的欲望,极大的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每天课间主动找丁老师问问题、背名篇的学生都排着长队。

三、多元多彩课堂
为了提高课堂的丰富度,实现语文的多维度教学,丁老师的语文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即兴作文,有诗歌朗诵,有演讲比赛,有限时名篇背诵等等。
就阅读而言,丁老师强调阅读要回到本真状态,享受阅读,忘我阅读。班里开设了“图书角”,每位同学献书一册,资源共享,丁老师先后为学生献书50多册,既有大家名著,也有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诗词摘抄。给学生布置课堂阅读、课外阅读、快速阅读、做阅读笔记等任务。丁老师强调,阅读过程中要养成随手圈点批注的习惯,鼓励质疑,鼓励反思。让学生逐步在“沉浸式”阅读中通过探索、质疑、思考、自悟提升独立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探究能力。
 活动多样,备课量就大,工作强度明显增高。为检查落实学生的经典背诵,丁老师利用吃晚饭的时间逐个落实,并一一记录。为指导学生朗诵技巧,丁老师利用午休时间单独辅导,丁老师还把抽象的朗诵技巧理论变成简单易懂的符号,什么地方该轻读,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升调,什么地方降调,都用简单符号标注在字词间。为让学生弄明白“声断气不断”的朗诵技巧,丁老师反复为学生示范,直到学生心领神会。为展现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丁老师亲自为不同的学生挑选朗诵篇目,寻找合适音乐,使学生们拥有了丰富的获得感。

丁老师还创立了实验中学文学社——风帆。他请书法名家题写了刊名,又指导学生设计了社标。丁老师与文学社的老师同学一起写稿、校稿、排版、印刷,通过《风帆》校刊激发了更多同学对语文的热爱。学生闫新策的诗通过《风帆》的推荐发表在了省级期刊《疯狂阅读》上。
同事和学生们都知道丁老师是位大诗人!丘吉尔说,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是动手写历史。丁老师说,教好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写诗,老师写,同学们也写。惟有把自己融合于诗的意境里,让课堂始终充满诗意的灵光,课堂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丁老师的课堂,是诗意的课堂,老师激情豪迈,学生生龙活虎,学生们每天都期待着丁老师的语文课。
丁老师的活力也感染了身边的年轻人。大家也悄悄的学习着丁老师的经验,想方设法让学生更主动,让课堂更高效。
有同事问丁老师,快要退休的人啦,为什么能这样充满活力?
丁老师说:我对语文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对教书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对讲台发自内心的敬畏!只要心态年轻,人就永远不老。

作者:何万力,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宜阳县第二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