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散文】“故乡”这个词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突然想起故乡,突然觉得“故乡”这个词很重,拾也拾不起来,拎也拎不动。
百度上是这样解释故乡的: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
其实我感觉:故乡,是对成人或老人而言的,它是一种念旧情结,是血脉与亲情的贲张。
故乡,是回首时的顾盼,
它是每个人记忆里的云影,
那些思念,那些乡愁,
把每一位游子的日子拉得很长。
许多诗人都写过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是席慕容诗中的那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是余光中笔下的那张窄窄的船票,总是在呼唤游子归航。
故乡,是慰藉心灵的家乡话,是粉墙黛瓦的那条青石板雨巷,是黄土坡上的兰花花,是插在爷爷坟前的三炷香。
鲁迅先生写过《故乡》,那是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故乡在远方,
有诗可吟;
故乡在心中,
坐立成魂,行走成殇。
出生于南京的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说:“人往往是在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土地之后,反而对故乡有更深刻的认识”。他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淘空。”“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余光中充满深情的话语,令海内外多少华夏儿女感慨唏嘘。如今,诗人远去,诗心与诗作长存。
在余光中老人家中的书桌上,摆着一块很普通的老瓦片,这老瓦片并非稀罕的古董,他却视如珍宝。余老讲述了这块老瓦片的故事:2005年,他偕夫人范我存首次回到江北县悦来场——他曾经就读的学堂。60年前在此求学的情境历历在目,而今学堂却已不在,仅留下一地瓦片。过往的村民用他熟悉的四川话对他说:“捡一块瓦片回去,算是纪念嘛!”余老便拾了这块老瓦片,渡过台湾海峡,带回家中,写下《片瓦渡海》。
乡愁如那中国结,一绳一结都紧紧系在心里。余老说:“我的乡愁有三层,首先是地理上的,其次它不局限于一地一山一水,而是对整个大中国的怀乡,更是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所以余光中所怀之乡,不只是南京,也不仅是长江之南,而是泱泱大中国。
乡愁道不尽、说不完,余老说:“终我一生,这方向是不变的。回乡之前,写怀乡;现在,写还乡。”2008年,余老为《乡愁》赋了新句:未来\乡愁是一段长长的桥梁\我来这头\你去那头。
有记者问余老,乡愁那么深,怀乡时哭过吗?他沉思了一下,摇摇头:“不,它不是那种刚烈的痛,也无法一时倾泻,而是延绵不绝的。”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里,余老往返大陆60多次,在这一来一往中他在为中华文化传承接力,他说:“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所寻觅,半径就是中文,我要把中文这个半径再延长一点。”
故乡在上,每个事物都带有一丝留恋,包括岸边的垂柳、老房的屋檐和闲置多年的手推车等等,这些灰白的记忆,素描般的物件,被思乡这只笔涂抹,被思乡这首曲改编……而此时的我,只是把这种情思,托付给岁月,给乡愁腾出地方,将思乡当成习惯。
看着“故乡”这个词,我不敢拆开它,生怕拆痛我魂牵梦绕的思念,生怕触疼我柔软的泪腺。我只能喊,用我的笔尖喊,用我的破锣嗓子喊,我在喊故乡。
顺着“故乡”这个词去找,我们可以找到父亲的背影,母亲的针线,可以找到故乡五彩斑斓的秋天。
伴着“故乡”这个词侧耳倾听,你可以听见山涧的溪水汩汩,听见炊烟袅袅的声响,听见江边芦苇凄风冷雨的呼唤!
我深情的凝视着“故乡”这个词,那是我走不出去的地方,我常常感觉有种沉重压在心口,那是对故乡控制不住的思念,那是远离故乡游子的行囊,那是故乡的色彩溢满了的画卷。我常常泪湿眼眶,任思绪恣意飞扬,
我常常梦里一次次踏回故乡。那是惦记日渐苍老的爹娘,我把思念和牵挂寄托给黄昏,我把回忆和向往写进诗行,一字一句都盈满渴望,那山、那水、那情、那景,以及那呼吸、那温暖,正向我打开一扇扇窗……
时光摇落一地的苍凉,故乡依旧长在我心里最温暖的地方,与一袭故乡的月华对视,让灵魂静静安放,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朝朝暮暮,地老天荒!

二,【组诗】故乡
1. 《喊故乡》
2.《故乡的秋天》
3.《故乡的痛》
4.《故乡的云》
5.《故乡的土地有时是脆弱的》
6. 《回不去的乡音》

1.《喊故乡》
余光中写《乡愁》
我写不出来,我就喊
喊我的故乡
喊我的江南
我对着明城墙喊
我对着秦淮河喊
我对着玄武湖喊
我对着滔滔长江喊
喊出了声
喊出了泪
喊出了爱
喊出了笑语一片
我用笔来喊
我用心来喊
我用情来喊
我用我的破锣嗓子来喊
颤抖的声音啊
喊出了城南旧事
不屈的声音啊
喊出了和平宣言
叱咤的声音
喊出了楼盘崛起
乐鼓的声音
喊出了青奥举办
我对着城东喊
我对着河西喊
我对着江宁喊
我对着江北喊
抑扬顿挫的喊声
在钟山萦绕
绘声绘色的喊声
把钟山盘旋

2.《故乡的秋天》
想起故乡的秋天
眼里,便噙满了泪花
我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孩子
背负着故乡的嘱托,我远走他乡
在每一个远行的日子里
我听见长江在用波涛捍卫着它的尊严
我看见母亲在用双手浣洗着她的白发
我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母亲
更不会忘记饱经沧桑的长江
听着故乡的声声呼唤
我想回家,我要回家
记起故乡的秋天
脑海,便浮现出岁月的浪花
从宋齐梁陈到唐宋元明清
从龙蟠虎踞到金陵甲天下
故乡的历史渊源流传
故乡的血液流淌着千百年的文化
故乡的泥土啊,浸透着勤劳的汗水
故乡的云朵啊,飘逸出龙一般的神话
忆起故乡的秋天
心里,便涌动出亲人的牵挂
炊烟袅袅,高楼大厦
鳞次栉比,温情开花
风驰电掣中,我感受到了故乡的速度
地铁穿行时,我领悟到了故乡的光华
望着故乡的秋水长天
我的念想,一步步聚集
我的渴望,正蓄势待发
站在秋天的玄武湖畔
我心潮起伏
明城墙的遗址是否保护完整
栖霞的红叶是否尽染层林
清凉山的银杏谷,夫子庙的江南贡院
哦,那山、那水、那情、那景
以及那呼吸、那温暖
正向我打开一扇扇窗
故乡的秋天,我向往的季节
秋天的故乡,我灵魂相依的地方
你看,秋天的故乡
果实饱满,稻谷飘香
秋天的故乡
真挚友善,昌盛富强
故乡啊故乡
我已把浓浓的乡音托付了秋风秋雨
我已把满满的情愫寄回了故乡
放一只白鸽
故乡,牵引我航向
唱一曲茉莉花
故乡,萦绕在我身旁

3.《故乡的痛》
故乡啊,我的故乡
对着你的山山水水
对着你的朗朗明月
我有太多的话要说
我有太多的痛要讲
故乡啊,我的故乡
对着你的朝朝暮暮
对着你的生生不息
我有太多的情要表
我有太多的伤要疗
明城墙上的灰砖
为何在片片剥落
秦淮河里的河水
为何在点点犯愁
雨污分流了
为何还会水漫金山
小区有物业了
为何房屋维修仍没有保障
多少条马路
为何总是挖开,填埋,再挖开,再填埋
800多万人口
为何有300多天要在雾霾中煎熬
玄武湖的荷花
为何开花的越来越少了
紫金山的纸屑
为何丢弃的越来越多了
故乡啊
我的故乡
我不要你变成现在这样
我想营造出美丽的家园
定格你最真的面庞
故乡啊
我的故乡
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
我想在迷途上把你找回
在你的怀里把灵魂安放

4.《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很远
远得望不到边
故乡的云很近
近得就住在心里面
故乡的云很重
重得迈不开腿脚行走
故乡的云很轻
轻得挂在母亲的唇边
故乡的云为何这么软
软得如母亲的白发翩翩
故乡的云为何这般柔
柔得日夜飘抚我的耳帘
故乡的云啊为何这么淡
淡得执守着痴情一片
故乡的云啊为何这么浓
浓得化也化不开心尖
故乡的云其实很胖
胖得像个葳蕤的睡莲
故乡的云其实很瘦
瘦得只剩下远方的魂牵
故乡的云其实很傻
傻得把童话故事搬上了蓝天
故乡的云其实很真
真得经常哭破了声线
故乡的云很新很新
新得把深情层层包裹
故乡的云很旧很旧
旧得常常在唐诗宋词里流连
故乡的云啊牵动了多少游子的眼眸
故乡的云啊凝聚了多少赤子的爱恋
我无法忘记你的容颜
更无法抗拒你呼唤的千遍

5.《故乡的土地有时是脆弱的》
沏一壶思念
慢慢地品味故乡的气息
抬头,看一眼天上的云
有没有对故乡的回忆
低头,闻一闻脚下的土地
有没有对故乡的情意
故乡的土地啊
你变了
变得如此的脆弱
不见了黄牛
不见了耕地
不见了牧童骑背的踪迹
故乡的土地啊
你变了
变得如此的脆弱
那一根根矗立的烟囱
取代了稻草人的身影
那一台台播种机
忘记了木制犁耙的呼吸
故乡的土地啊
你变了
变得如此的脆弱
村头那棵老槐树下
听不见了小兰悠扬的嗓音
麦垛的清香里
闻不到了强子粗壮的气息
那抹夕阳西下
再也看不到了老农们收工时的欢笑
那坑坑洼洼的田埂
再也听不到了牛鞭挥舞的脆响
凝眸我的故乡
你是怎么了
土地退了色
蜿蜒变了样
折叠我的故乡
你脆弱得太多太多了
沟沟坎坎的温情
善良淳朴的景象
都在一一呈现
都在无法割舍
都凝聚成我难以磨灭的记忆时光

6. 《回不去的乡音》
寄一个U盘给你
里面
录上了我的乡音
这是我
积攒了多年的乡情
这是我
南腔北调的乡音
这是我
想改也改不掉的柔软
这是我
想回也回不去的乡音
我无从说起
也无法抗拒
只好用录音的方式
来表达——
我读,你听
我把这乡音录了很久
几句录在床头
几句躲在身后
几句刻在心口
几句录成永久
在那月明星稀的夜晚
我对着故乡的方向
掏出我的乡音
喊着我的父老乡亲
在那月圆之际
我对着流经村前的那条小河
涮出我的乡音
喊出我的思念和深情
也许这声音小了一些
只有我自己能听到
可它,却是我鲜活的记忆
从未走远,也未曾忘记
乡音里有骑在牛背上
唱出的歌谣
有低矮的教室里
传出的读书声
有妈妈送儿到村头的叮咛
还有那槐树下情意绵绵的眼神
习以为常的乡音啊
为何在不知不觉中
碎了一地
它已找不着原来的感觉
更找不着原先的调门
它随着我
走南闯北,已成过往
回不去了
真的回不去了
我的乡音

作者简介:洋漾,江苏南京人,中华文艺学会高级会员,中华声动诵读协会成员,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金陵好时光朗诵艺术团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