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名家孟宪法老师的佳作:《倡导整本书阅读到底有多少意义价值》「飘舞的剑」(2337辑)

倡导整本书阅读到底有多少意义价值?
孟宪法
学生为什么缺乏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无非是师生缺乏自由的思想,不会也不善于进行深入灵活地思考,惯于听从指导指令,所以思维就日益僵化了。缺乏深入灵活地思考,批判性思维就难以实施!再就是当下热炒的“整体阅读”,主要是一要给学生阅读时间(问题是学生却缺少读整本书的时间),二要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地去读,解决疑难疑问,着重吸取精华就行了。作为老师别太多指导理论,没用!
名师特级教师们天天云集开研讨会,真热烈,可怕的是往往脱离学生实际而自显“高明”,这有多少用处?一位姓肖的特级教师又口吐金句:“读了就没有差生。”捧着整本书,被动地疲于应付地去读,到头来仍然是差生,是不是?万万没想到,要转变差生,仅靠这“整本读”有如此“神效”?这金句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出一辙。警告一些特级教师名师,别说外行话了,也不用你表达多少真知灼见,真诚地多多说合乎情理的话就行了,以免大家对你的闪闪发光的称号大加怀疑。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整本书阅读还是单篇阅读,真正的阅读无非是自己对于所阅读文字要深思熟虑,要形成独特的思考,要读出自己深刻的见解,评判出作品的优劣,如此而已。离开自己深入的思考,只抱着一堆阅读方法指导,啥用?老师贵在精通教材,而不是一味迷信参考书,老师贵在给学生留出充分的阅读思考时间,而不是瞎讲解。要懂得,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只有自己深入阅读兼以老师精当指导,才能提高,没有别的捷径。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高不了,是因为让老师给忽悠傻了,语文老师不懂得去精通教材,是因为让教参和所谓名师专家给忽悠傻了!
读书除了功利性(所谓的“整本书阅读”就是典型功利性,流于形式主义),应是读出情趣,读出灵感,读出智慧,读出独有的心得,总之要自发去读,要带来快乐或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