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轮回,日月交替,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像金梭和银梭穿梭到秋天,中秋已至。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我从小就爱吃甜食,对月饼更是情有独钟。

总记起父亲讲朱元璋巧用月饼传军情,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奇故事;总想起母亲蒸的红糖馅的月饼馍,是那么的甜那么的香;忘不了全家人边吃月饼边赏月,欢天喜地庆丰收的情景;忆不尽奶奶摇着大蒲扇,娓娓讲述那寂寞的嫦娥,伐桂的吴刚。
月饼是中秋节当仁不让的主角。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月饼不只是我们小孩子梦寐以求的愿望,平时商店的柜台里很少欣赏到它可人的样子。买月饼也是一种享受,我和小伙伴手里捏着上边发的月饼票和凑够的钱和粮票,排着长长的队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柜台上用草纸裹成圆筒,外边包一张印有嫦娥奔月图标的月饼,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月饼领到了,回来的路上,你摸摸我的,我摸摸你的,闻着透过油纸飘出来的香味,憧憬着吃月饼的那一刻。几十年过去了,那一路的幸福和快乐仍然刻在心里。

一年一次享受月饼的神圣时刻,是在中秋节的傍晚。太阳偏西,大人们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把小桌小凳搬到院里,天上玉兔东升,树下月影婆娑,母亲把盛满月饼和水果的盘子摆放在桌子中央祭拜月亮,祈求月神保大地肥沃,五谷丰登;护佑阖家太平,岁岁平安,而我们则站在一旁急切地等着。 祭拜过月亮,迫不及待地从母亲手中接过雕着迷宫般花纹的月饼,感觉无比兴奋激动,欢呼雀跃,一只手托着,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小心地从边上开始蚕食,慢慢咀嚼,感受着唇齿之间的香甜。这时候,你就是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换这块月饼,我也不会答应。一块小小的月饼没几口便下了肚,连那些掉落的酥脆的渣子也一片不少地捡起来送到嘴里,恨不得把手指上的月饼味儿也舔进肚里,还边吃边想:月饼为什么要这么甜,难道是因为中秋要团圆,月饼就要尽量地甜?甜蜜的滋味从舌尖传递至心上,那份至深的喜悦,刻在了经久的记忆里。真个是:吮指难忘月饼香,幸福就在分享时。夜色渐浓,皓月当空,我们依然兴致勃勃,不肯回屋。吃月饼已不仅仅是记忆中难得的美味,更是儿时纯粹的快乐生活印记。那时的月饼一年吃一回,吃一回却香一年。

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馈赠亲友,联络感情。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一轮圆月周围,徜徉在月色里,吹着徐徐的小风,我们这些孩子抱着土布手帕里的中秋礼品走街串巷,出这家进那家。送去软香的柿子,带回脆甜的红枣;你家珍珠般的石榴,换来他家玛瑙似的葡萄,却没有人舍得把月饼留下,往往是这家送来,再拿着去那家。母亲留了几块放在箱子里,想让我们慢慢吃,最后却放成了“铁饼”,硬得快咬不动了。 我就读的闫景中学,果园里的国光苹果成熟了,中秋节前夕,学校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苹果,外加两块月饼。我忍住口水用粉连纸包好攥进手心,一路摸一路闻,到家后拿月饼的那只手竟被浸得油光滑亮,母亲看着我和妹妹津津有味地吃着月饼,那种幸福感直达心底。

那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彩彩同学骑着自行车去九十里外的运城配眼镜。上半天精神抖擞,又是下坡路,只两个小时,就轻松愉快地到达目的地。出了眼镜店,时间尚早,我们俩就钻进隔壁的新华书店看起书来。不知不觉天已过午,精神上饱了,肚子却咕咕地叫了起来。口袋里的钱多数都送给了眼镜店,只好每人二两粮票五分钱各买了一个火烧,就把午饭解决了。
副食店的月饼金黄耀眼,像中秋的圆月一样光彩诱人,我俩用剩余的钱和粮票分别买了一块,裹上包装纸装进口袋,骑行在返校的路上。人困马乏,上坡路用了三个小时,太阳落山时才赶回学校,错过了饭点,只好吃月饼。一个“月亮”瞬间变成了“月牙”,很快“月牙”也不见了,脚下落了一层碎屑,像是散碎的月光,我们眯起眼睛,陶醉在月饼的味道里。手里的“月亮”进了肚子,天上的月亮升了起来,我们的心里好甜好甜……

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风味各异,不管是质量,还是花色品种以及包装,都有了今非昔比的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月饼之中饱含的团圆、欢乐等丰富内涵,从古至今完全一样。吃月饼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日久弥新的风俗,一枚小小的月饼,寄托了华夏儿女对于团圆最美的期待,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大诗人苏东坡短短的二十个字,描绘着中秋的景象和醉人飘香的月饼,包涵深深的思念,让人梦魂环绕,情意绵绵。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词人浓浓的相思之情,也安慰了世人近千年。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则把散落在天涯却仍能共赏同一轮明月,看作是人之幸事!浅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一定会让远方的游子眼含热泪,遥望故乡。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中总结出的农事谚语,形象地表达了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往往正月十五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谓之“云遮月”和“雪打灯”,有“瑞雪兆丰年”之意。
早上去扔垃圾,几块品牌月饼被人遗弃在桶盖上,不由想起了曾经吃不饱饭的岁月,那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吃饱穿暖。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依然保持手捧月饼吃的姿势,从不觉得不够雅观或者卑微。现在,我们过上了拿月饼当饭吃的日子,但是没有理由这么浪费,应该力求节约奋发图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伟人的教导要警钟长鸣!

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月圆人也圆,一家人聚在一起享受温馨的天伦之乐,有儿孙绕膝时老人幸福的笑容,更有游子归来时那几行酸楚的泪水。月饼铭刻着往昔酸甜苦辣的生活,记载着欢度中秋共赏明月的情景,描绘着未来国富民强的社会。如今这美好的日子就像这月饼,团团圆圆,香香甜甜,久久年年。

一份月饼一份情,我们用节日的仪式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表达对吉祥团圆的期盼。年年中秋节,岁岁吃月饼,转了个身,双鬓已染白。望着那又胖又圆的月亮,啃一口又香又甜的月饼,感慨留不住岁月的阴晴圆缺,感受时代的变迁和不变的情感,想起从前的我们,和我们的从前,无论身上背负了多少风尘,都不会涂改那泥土与阳光的颜色,以及岁月与乡愁的味道。
责任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