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化寨地铁口的“原始森林”
文/樊春亮

一场秋雨一场寒。大自然终于在处暑节气撤回了旷日持久的高温模式,给古都西安送来了清凉舒适的秋雨,让我想起贾岛的那首送别诗《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此刻绵绵秋雨过后,薄雾弥漫古城,西安仿佛重新回到了长安,我也像一千多年前的盛唐诗人那样在思念着远方的家乡、亲人和朋友,你们还好吗?虽然现在信息沟通非常方便,没有杳无音讯的相思之苦,但从闲适安静的韩城古城,到置身于钢筋混凝土森林的繁华都市里,难免产生焦虑和孤独,我决定出门散散心,去看看雨后的“原始森林”。

因为自己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恰好又生长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陕西韩城,曾经和同学一起爬遍了韩城境内林源、盘龙、薛峰的山山水水,对森林有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由衷的喜欢,真切感悟到了大自然神奇的生存法则和树木花草的顽强力量,领略到了禹门春浪、猴山秋韵、横山烟雨、象岭朝霞、苏柏南柯(它们分别是韩城八景之一)的独特美景。禹山神柏的神秘传说,五池寺(韩城北边的山上曾经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寺庙)的风水宝地,香山红叶的烂漫绚丽,总是让人留恋忘返,回味起来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当我的画笔下总是出现家乡的田园山水时,女儿看出了我的思乡之情,就陪我到鱼化寨地铁口化龙三路的路西边散步,原来这里有片大约2000平米的树林,汇集了南北植物好多种,看似杂乱无章,但却自由自在茁壮生长。可能这里当初只是一片苗圃,地势较低利于水份的储存,种树的人只是把各种绿化用的树苗暂时寄种这里,不想多年过去了并没有挪走,树木以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此扎根、生长,于是就出现了一片蓬勃发展、恣意生长的树林。
一场秋雨后,这片树林更加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棕榈树和柿子树勾肩搭背,银杏树和枇杷树高低相依,柿子树和无花果互不相让,藤蔓类植物在树间四处蔓延,白皮松、黑松、玉兰、七叶树、紫薇、枸树、竹子等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不同的树叶泛着于众不同的绿色,带着晶莹剔透的的露珠,青翠欲滴,让人想伸出舌头舔一舔,湿润空气中的富氧离子沁人心脾 ,清新自然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在这繁华都市能偶遇到如此的“原始森林”,令我感悟很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是家乡山上的原始森林、城市里的景观林,还是刚才遇见的树林,它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长环境,不论是贫瘠还是肥沃,给点阳光就灿烂向上而生,来了雨露会拼命向下扎根,从不抱怨和挑剔环境,努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式,团结一致,才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树木学习,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只有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才能生活的更加从容。
学会在心中修篱种菊。看着地铁里早高峰时拥挤而脚步匆匆、上下扶梯上健步如飞匆忙赶路的人群,自己赶紧给他们让路,默默地把方便让给他们,心中充满了欣慰,自己不用掐着点去赶路上班,让脚步慢下来,随意去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也是一种幸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毕竟人的一生那么短,世界那么大,即使马不停蹄的旅行,一个接一个,那也未必能够在临终前将世界走一遍,所以你也只能粗略的认识整个世界。因为每个人旅行的意义和感受是不一样的,真正喜欢旅行的人并不是单纯的想要让自己的足迹遍布世界,而是满足他内心的灵魂探索,虽然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征服大自然,征服周边的一切,但真正喜欢旅行的人却不是这般野心勃勃的,他们会去爬山涉水,也会休养生息,真正的去感受身边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珍惜眼前风景和人,寻得一些心灵的慰籍和愉悦,想想我又何尝不去做个这样的人。
散步回来,我的脚步轻快了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