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派京剧传人——朱永康》
文/朱勃勃
京剧被誉为国粹,近代我国著名的有:梅兰芳、程砚秋、旬慧生和尚小云四大名旦,四十年代又流行旦角流派——黄派,创始人是一代名旦黄桂秋(1906——1978),他吐字行腔,讲究技巧,独树一帜,唱腔寓抚媚于刚劲,极为动听,素有“青衣首席”,江南第一旦之美誉,遗憾的是黄氏1978年谢世后,黄派艺术唱腔和表演后继无人,几乎失传。然而“黄派艺术无绝境,曲径深处得永康”,上海黄派艺术研究小组组长朱永康为黄派的继承和推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朱永康1923年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是上海市某中学一级教师,享有局级离休待遇的优秀教育家。朱永康1939年起专研黄派唱腔,1956年正式拜在黄氏名下,从此一直追随左右达22年之久,尽得黄氏衣钵,他的唱腔酷似乃师,甜甜地、脆脆地,吐字清晰,韵味醇厚。上海唱片公司在清理库存时找到了黄桂秋当年的原模,为保存黄派艺术资料,乃精心翻制成盒带,A面唱腔是黄桂秋,B面特约朱永康录了黄派名剧《蝴蝶媒》及《起解》选段,一起播放时,竟令人难以分辨,其造诣之深可见一斑。
1980年12月份,朱永康在上海戏剧家协会支持下,成立了“上海黄桂秋艺术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不仅从事“黄派”艺术的理论研究,而且还登台演出,1985年他在北京演出《别宫祭江》时,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张健民同志亲临观看,统战部副部长宋堃同志观后说:“演出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不少观众看后连声说;“过瘾!过瘾!”,演出结束后,台下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几次谢幕,欲罢不能。

1991年朱永康赴美探亲,他在美宣扬黄派艺术,不谴余力,使某些原来不知黄桂秋为何人的票友,都知道黄派好听,美国“世界日报”、“华声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朱永康的黄派艺术在美国深受欢迎的盛况,称赞他“宣扬黄派艺术达到高潮”!
由于朱永康想方设法宣扬黄派,使黄派艺术在美国方兴未艾,朱永康还到纽约、华盛顿、纽泽西、洛杉矶等地“以戏会友”,受到各地京剧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朱永康在美国已教授了14位京剧学生,其中有二位是外国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有二位从香港来的,对京剧一窍不通,但经过他教唱后,竟然也能唱得有板有眼,有戏味儿,在举办“朱永康演唱会”的结业式上,他们博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2003年国庆节,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在北京举行,从10月1日到6日角逐6场,胜负已决,此次报名参赛者高达2272人,而入选者仅72人,上海唯一选手是朱永康,竞赛结果居旦行前茅获金奖,从电视广播中看到朱永康的演唱确实与众不同,其音色之优美,仪态之端庄,吐字发音之严谨,令人叫绝,大有乃师之风。
朱永康1956年拜京剧青衣首席黄桂秋为师,从此追随乃师达22年之久,黄桂秋当年曾与四大名旦同时期享盛名,他所创的黄派以“娇、脆、嗲、甜”著称,很少有人能学得像,可以说得其真传实授者,现在只有朱永康了。永康此次演唱的是已经绝响的黄派名剧《蝴蝶媒》,这出戏是乃师给他的开蒙戏,当时用钢丝录音录下后,1992年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发行的盒带,B面就是朱永康《蝴蝶媒》的唱段,发行后极受欢迎,很快即告售罄。
永康虽已年逾8旬,而精力十分健旺,当电视主持人白燕升报出年龄时,台下一片轰然,都在想:“这哪像80岁的老头呀!”待其开口一唱,更令人惊讶,简直像18岁少女的声音,怪不得评委给以那么高的评分。
我与朱永康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他在(上海艺术剧院)义演,送票邀我前去观看,同时也请他文艺界的好朋友去捧场,那天,上海最著名的滑稽戏演员杨华生就坐在我的右边。朱永康先生因患尿毒症住(徐汇区中心医院)干部病房,于2009年去世,享年86岁,那一年我因病也住在该院,因此每天傍晚都去看他,尿毒症晚期皮肤奇痒,我用毛刷为他挠痒的印象,至今难忘。
2022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