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往
人与人怎样才能长久交往。有的是一面之交,有的是一辈子的交往,有的则是通过他人间接产生的交往。有的交往,从第一面开始几十年不变,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更加醇香深厚;有的交往,则随着星移斗转由好变坏、由深变浅、由近渐远,形同陌路。总之,人对人的交往无论是主观认识还是客观评价、无论是好坏还是高低,都是从处事开始的,所以要交往长久,诚实守信很重要。
有的人忘了初心,尤其有了名利地位之后,不懂得登上了人生的顶峰之后,总有下来的时候;鸟瞰了峰顶的秀美景色,忘记了自己的脚还踩在大地上;有的人以为自己成功了,就可以呼风唤雨、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狂妄自大、忘乎所以。岂不知,这个世界上是风水轮流转,离开了谁地球都照样转,不要过高估计了自己。忽视别人的感受,丧失行为的底线,毁灭自己的形象,将多年的奋斗积累化为灰烬,也就是一瞬间的事。老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惨,人在做、天在看,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人,与人交往耍些手腕,想必你懂得,在过于粉饰,过犹不及,什么事做过了头,就必然走向反面,你的心思总有人知道。在交往中一些事可以理解,投其所好者应戒,言过其实者应远,阿谀逢迎者应拒,特别要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交往之大忌。
人生的路上应甘做铺路石,经受车碾人踏的磨砺、风霜雪雨的考验,慢慢被压紧压实压出型来,成为可以载重的道路,自然会给人留下终生之念想。以平和之心、从容之举、谦厚之德、做人处世之道。
有的人环境条件变了,见多识广了,受到别人的尊敬了,或者体会权力的滋味了,就找不到方向感了。言行举止、眉目之间透着一股傲气、官气,喜欢前呼后拥,愿听恭维之语,说话拿腔拿调、干事颐指气使,看其春风得意、目中无人、洋洋自得的模样,不免为其尽头不远的未来感到遗憾和悲哀。
有的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需要仔细辨别,慢慢品味真相。可谓不经事、不过招,不可能透过现象看透人的内心和本质。有的看似豪侠仗义,满是哥们义气,可一旦动了他利益的奶酪,或者满足不了他的非分之欲,立刻翻脸置人于死地,变得让你不曾相识。有的人看上去宽宏大量、不甚计较,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实则心胸狭小、冷酷无情,凡有违逆者打入冷宫,凡有超越者掐头去尖,让你永无出头之日。所以看清人的本质、悟透人的内心很重要。
站在不同角度、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下看人看事,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己给别人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特别是印象一旦与舆论相连接就变成一把看不见的杀人刀,砍得你伤痕累累,终身难以反转。人海茫茫,虽近在咫尺,别人也无兴趣了解缘由,你也没有机会解释澄清,所以传言的印象就会留在记忆中,甚至误解一生。所以为人处世一定要慎独慎微,与小人相处一定要留心警惕。
领导也是人,也会有普通人通常有的认识误区和死角,对人产生不客观、不全面、不真实的印象,可能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所以一定要兼听则明、去伪存真,不可偏听偏信、轻易下结论。但实际上要做到明察秋毫、目光如炬,识人精准、用人得当也是很难的。有的人表面上对领导谦恭卑微、机灵乖巧,趋之若鹜、唯命是从,但领导一旦失去其依靠或利用的价值,立刻调转船头,弃之而去,另寻码头。认识这种人需要一个过程,其虽可能一时得势,但做人不好,最终路走的不远、势不得长久。
对一个人要看他的修养、教养,谦逊、平和,知识、睿智,善良、仁爱,公道、正派,真诚、忠诚,沉稳、成熟等等,都是具备的要素,但不可能样样求全。人生虽不能至善尽美,但心之向往甘之若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