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200(六)
200(六)孙新春篡改退伍令
关政委从中协商妥协
十六
部队完成南泥湾垦荒任务务,1977年3月结近尾声。这两天,两件军务大事,压在团直司的肩头。一是新兵三个月训练己结束,急需下连队;二是因拍电影,开荒,退后了将近三个月的老兵退伍工作,迫在眉㨗……担子都在宋团长一人身上。各连上报的二十二份退伍士兵名单,在他的办公桌子上躺了100多天了……他是新调来一年多一点,江政委在兰州开会未归,他心里清楚,有多少优秀的军政骨干,都有这批退伍士兵名单中……这一串串名单,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生的战斗力量,有三分之一的人员,都是连队的班长——部队是所革命的大学校,刚刚培养好,又要离队,奔赴新的岗位。宋团长以前是副职,没有这么多想,现在,他是这部队的军事主官,宋时钟三个字一签,将有1000多名老兵退伍!这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时间不等人,他在犹豫中分别写下了宋时钟三个大字——419团1977年老兵退伍命令签发了。
十七
命令转到419团政治处。政治处是执行机关。按正规途经,盖完办公公章,转发退伍命令就算完成办公程序。可孙副主任没有这样简单的执行宋团长的退伍令,他专门查看了三营八连的名单,怎么没有柳军军?他回忆起和柳军军共事的五年,一个老牌高中生,把他一个军政大学的名牌大学生,压的喘不过气来!三年前就该退伍!让这样一名新兵蛋子,在政治处混了五年,失误,失误,这是自已主持政治处工作,最大的失误。个人败就败在柳军军一名战士的手下,成何体统……他压下团党委关于柳军军提千报告没发……谁知碰了一鼻子灰,江老头子要亲自报送……官大一级压死人,自己确实无可奈何!县官不如现管,文件从我手中过,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此时不灭柳军军,日后咋处……想到这里,他大笔一挥,在三营八连退伍名单明细表格中,亲手填上了柳军军三个字!做完这一步,他心惊肉跳,一屁骨坐在沙发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
十八
退伍命令就在南泥湾工地当天宣布。退伍士兵撒出南泥湾,留下的战士们仍在南泥湾做垦荒的扫尾工作。
柳军军仍在政治处忙他的工作。退伍命令一事,他压根连一丁点儿信息都不知道。主持南泥湾垦荒工作的关副政委找柳军军谈话了。
关副政委是何许人物?关副政委是419团的老前辈,人老资历老,人称和事佬。他不但能说会道,善于明者保身,左右逢源,同年入伍上战场的王秉勤,温玉良都转业了,他还能留队,足以证明他的智商及处事能力。关于柳军军退伍一事,他和孙副主任发生了争执!旦他说服不了姓孙的主任。转念一想,他和孙副主任还要长期共事,大事化小,小时化了,对谁都有利,一名士兵和一名政治处的副主任争职位,败的肯定是士兵,于时,他灵机一动,决定做柳军军的工作。
十九
柳军军从关副政委口中很知,八连退伍士兵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单时,他有一种彻底解脱的喜悦心情涌上心头。他对政治处主任一职不感兴趣,从根本上来说,他从没想和孙主任争官;二来他有自知自明,他没资历,没背景,管理不了政治处。他明确告诉关副政委,请组织放心,他虽然非常非常热爱部队,不想脫下这身军装。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坚决听党的话,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脱下军装,奔向新的战场……
关副政委做梦都没有想到,柳军军这么好说话,这么通情达理……他心头的石头落地了!
二十
柳军军没有忧郁,也没多想,只有一夜准备时间,他给团党委写了一份思汇报,——他声言,个人入伍是为保卫祖国尽义务,压根没想到当官!当官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没想到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力,要报酬!我就是普通一兵,不论在何地,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那一夜,柳军军打好行装,天一亮,他搭称送老兵的卡车,和战们一起,离开南泥湾,离开九龙泉,也离开了人民军队……
车轮滾滚,柳军军眼含热泪,向南泥湾,九龙泉频频招手!
(第二部完)
2022年9月4日
作者简历:军人,退伍军人;农民,农民工。一位自由拟稿人。相关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章杂志刊发,深受读者喜爱……从2013年起,在《敦煌研究院网站》,都《市头条》发布文稿多篇,读者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