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佳节品月饼,又成了网络热门话题。

话说中秋品月饼,有颇多思念,颇多惆怅,时过境迁,月饼跟随时代的变迁,各种口味,各种花色,各类品牌的月饼,越来越富丽堂皇,品种繁多,花样百出,的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其然,话说中秋品月饼,品的是家乡的味,品的是岁月惆怅,品的是时代变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对中秋月饼的印象,只记得从薄薄的,黑乎乎的芝麻饼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才有了今天各式各样,各种口味,品牌繁多,眼花缭乱的月饼。
生活紧张年代,大人娃儿过中秋,能品上一块芝麻饼,那就谢天谢地了。

中秋节前的赶场天,大人们挑着箩筐,步行30多里路,来到东溪场,用粮票、食品票、购货票,买回一家老小,职工每人每月供应的32斤,家属每人每月供应的24斤口粮,每人每月供应的半斤猪肉、半斤菜油,再到供销社副食品门市,用购货票买上中秋节供应的每人三两,一家人供应的二斤一两芝麻饼,在三合楼馆子一角二分钱吃碗臊子面,挑着食品担下到太平桥乘坐渡船,过到綦河对岸,沿着川黔铁路,歪跩歪跩挑回生我养我的伍都坝养路工区。

我们一大群鸡狗娃,多远就看见大人们挑着担儿,出现在大填方线路上……父母一进屋,没等放下担儿,我们五兄妹已经把父母挑回的食品担团团围住,都知道明天的中秋节,父母出门时说好的要给我们买月饼回来。

父亲放下食品担,取出用金黄色硬壳纸包装的綦江“金星牌”芝麻饼,发给我们五兄妹每人一块,我们从父亲手里接过黑乎乎的芝麻饼,放到嘴角小口小口慢慢品尝,生怕两嘴下呑一会儿就没了,细细品尝芝麻饼的甜味,细细慢品父母的酸楚……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百年老字号“冠生园”等名目繁多的中秋月饼进入千家万户,传承了数百年,黑乎乎的芝麻饼,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每年中秋佳节,各式各样,包装精美,大盒大盒的中秋月饼,成为民间、团体、单位公款购买,感恩回馈的礼品,也让厂家、商家大赚了一笔。
自从中纪委八项规定出台后,每年中秋节到来,年年如此,各级纪委专门下发文件:禁止用公款购买月饼相互馈赠。中华全国总工会出台文件,统一由企事业单位工会购买,慰问干部职工,刹住了公款消费的不正之风。
时代变迁,让我们见证了建国73年发生的巨变,改革开放44年取得的成就,建党100周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

对于中秋品月饼,就像过年一样,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渐渐淡化,昔日天天盼过年,而今生活好了,天天日日当过年,中秋佳节品月饼也同样如此,何必节前赶逗凑,去花几百块钱盒的月饼来品食,即使要买,许多家庭都是买点价格适中的散装月饼品食,中秋一过,几百块钱盒的月饼立即跌到几十块钱盒。
时过境迁,月饼档次变得越来越高档,包装变得越来越精美,味道变得越来越好吃,不变的是那份亲人的牵挂,那团聚的欢欣,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中秋佳节品月饼,品的是家乡的味,品的是岁月惆怅,品的是时代变迁,品的是中秋月圆,品的是家人团聚,品的是孝敬父母,品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美德,品的是岁月静好,品的是家和万事兴。
中秋佳节之际,祝新老朋友及家人中秋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