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雨芳华
9月3日,由辽宁文学院、《鸭绿江》杂志主办,锦州市文联,锦州市作协协办的巜漫谈小说创作》讲座在锦州市综合运行指挥中心进行。这是一次新颖的线上线下互动讲学活动,锦州是主会场,全省设多个分会场,由周建新老师主讲。
周建新,满族,一级作家,1963年生于辽宁兴城。著有《大户人家》、《白色预言》、《老三难》、《锦西卫》、《香炉山》等长篇小说,另有《分裂的村庄》、《平安稻谷》等中短篇小说集十余部,并在《当代》、《十月》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中短小说百余篇。周老师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还多次入选年度文学选本。周建新老师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二级巡视员。
聆听这次讲座的有锦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籍馨,副主席刘远武以及其他三十余名基层作家。现场气氛热烈,收到了良好效果。
讲座以聊天的方式开始,气氛自然显得十分融洽。周老师说“虽然生于兴城,但锦州是自己成长的摇篮之一,其处女作便是在锦州发表的。我的成长离不开锦州的两位老师,他们一人拉着我的一只手成长起来,是我的贵人,使我少走了弯路。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每个阶段创造不一样,从精神方面讲,不同时期分享不同的快乐”。接下来,周老师从七个方面对小说创作进行了阐释。
首先是关于什么是小说,他把它归纳成五个字,即:真实的谎言。所谓真实不是形式是内容,真实发生那一刻,是心灵的真实,时间真实,真实才具有可靠性。只有真实才能保证艺术的真实。第二,是关于小说是探究什么的。他说是探究不可能,由不可能入手到后发现它的可能这就是艺术的魅力。第三,关于怎么写好小说。他说在这方面要学会把个人命运同社会命结合在一起。写故事的语言要素要有画面感,音乐感,色彩感,味道感。谈到关于选材,认为读者也是作者之一,共同参与创造,因此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生存空间。选材莫生化,不要别人不知,我知,我知后别人再知。第四是关于开头。有好的开头才能引人入胜,着重谈了创作中万事开头难的重要性。第五、第六部分是关于创作中想象和结构的,因太专业不一一赘述,这里作一笔带过。第七是关于结尾。周老师这里借助交响乐来比喻,他说一曲交响乐在大气回肠的高潮后,总在乐章的结尾留给人无限的回味,一本好小说结尾亦然。一部作品,结尾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品味个中滋味,越品越有味。
讲到怎样才能成为优秀小说家,周老师比喻到,创作中如指挥千军万马,要唯我独尊。要用阳春白雪的语言写出下里巴人的故事。文学创作必须保有高尚的人格,站到最高点定能写出精品来。
线上提问环节,我市小说家安勇和杨越分别提了“关于如何写好乡村题材小说”、“地域和故乡带给你什么”的问题;《鸭绿江》主编陈昌平代表听众提了“对作家寄予什么希望”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周建新老师都一一作了回答。他说,写农村题材小说,不是歌功颂德,要基于真实的。国家强大的重要方面,就是新农村建设,这是很好的题材。要用家乡的土地做为背景,写出人类的生存状态。每一代作家所积累的经验需一代一代传承。
在线下活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发言,周老师耐心解答,气氛相当热烈。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最后籍馨主席做总结发言,提议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周建新老师,感谢他为咱锦州文学界送来一道文化盛宴,激励在座的各位作家,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创作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好作品问世。
2022.9.3。
【作者简介】蔡淑华,女,满族,笔名:才华;网名:蔡雨芳华,辽宁锦州人,锦州市诗词学会会员,省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去感悟生活,退休开始从事诗词、散文、随笔、小小说的创作,作品屡次发表于微信平台、报刊、杂志上。现【诗韵传播正能量】公众平台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