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姜诗专读(四)
云 湖 秀 色
姜 诗
云湖,好一个清丽动人,富有诗意的名字,好一个拥秀藏奇,令人向往的地方。
多像一面明镜,镶嵌在千峰竞秀,万木滴翠的万重浓绿之中,云湖小巧玲珑,湖面不宽,气势称不上壮阔,但造型美观、环境清幽,映碧流光,秀色可餐。我曾经怀着无比欢快的心情,两度同文友结伴畅游云遮霞蔚的云湖森林公园,但由于两次游历时的心境不一,观赏的景点各异,所以前后两次的感触和体验也就大异其趣。
记得第一次云湖之游,是同德阳电视台的一些朋友一道。是在96年8月那烈日炎炎、骄阳的盛夏时节,主要意图是寄情山水,领略森林风光。虽然来去匆匆,在山上仅停留了不到两天,但留给我的印象却是久而新,始终难以抹去。
云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凉。
记得上山那天,艳阳高照,酷暑难当,屋里屋外没有一丝凉风,到处是一片滚滚热浪。那蒸腾而上的暑气,令人大汗淋漓,心烦意乱。可是当汽车一步步驶进云湖公园,我们的眼前豁然一亮,只觉得这里的气温骤然降低了好多度,只见山岚绕树,野腾泻绿,那习习的凉风迎面吹来,我们的身心顿时为之一爽。
云湖森林公园管理处,座落在一个地势平坦的山凹之中,像一个瓷盆的底部,四周是峻峭的青峰,遍野是葱茏的碧树,纵目远眺,满眼是醉人的新绿;满眼是鲜活的生机;满眼是诱人的野趣,很自然地发生一种沦肌浃髓,清凉无汗的感觉。我爱这里的恬美、清幽,更爱这里的清爽、静谧。云湖,好一个清凉的世界,绿色的净土。
云湖留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无尘。
云湖有蔚蓝的晴空,多变的云霞。这里群山碧透,天地长青,浓荫长青,满眼葱茏,空气清新得出奇,到处一尘不染,象是过滤了似的,干净的找不到一丝尘埃。置身云湖周围无尘的天地,游客有一种纯净澄明、神清气爽的感觉。有幸倘祥在这远离尘嚣的绿色净土,只觉得尘俗尽涤,烦襟顿爽,心里是那样畅适,那样自在,那样惬意。
生活在这片绿色净土上,你的心也自然会变得透明、纯净。
我第二次上云湖时在97年5月,应邀参加云湖创作笔会。这次历时3天,观察也更深入、细致,当然对于云湖的了解也是总体印象,而且对于云湖的全貌,对云湖的有代表性的局部,都有了更清新的了解,更准确地把握。
这次云湖之游,重在实地考察,对其独具特色的景观,更是趋之若鹜,一个也不肯放过。我们首先兴味浓郁地参加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木屋。这精致别致的小木屋,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密林深处,宛如一幅幅宁静、恬然的天然图画,给秀逸的云湖平添了几分韵致,使得云湖的风姿更加令人陶醉。这林林总总的小木屋,对游客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受好奇心的驱动。你不仅想要推门进去走一走,看一看,而且还想留下来,住一宿,亲身体验一下那特有的浪漫情怀。这一座座碧笼翠绕的小木屋引得多少游客频频顾盼,又是多少游客对他产生出联翻浮想,幽幽遐想。
这次云湖之游,除了探访林间小木屋之外,另一个收获是游览了几分神秘色彩的森林迷宫。其实森林建宫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惊现,那样神秘,只不过那一片山林特别幽深,特别冷清,遮天蔽日,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林海,深入进去,不小心就会迷路。
要造访森林迷宫,必须通过林莽间那条铺满落叶细致的松软湿润的小路。这条小路蜿蜒曲折,时而向左弯,时而向上盘,时而往下落。这里山高林密,绿树欣欣,绿草茸茸,绿藤蔓蔓,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走着走着,忽然迷路了,在这十字路口,大家都拿不准究竟该往哪里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忽然小李一声惊叫,你们看,那是什么?大家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原来前面有一座守林人小屋。我们欢天喜地地跑到小屋前,恰好守林人正好在家里,他给我们详细地指点了路径,我们一行八人又继续向前走去。大家穿行在茫茫的林海之中,攀岩在崎岖的山径之上,映入眼脸的是怡人的浓绿,绕树的藤蔓,看不到行人和林区常见的小生灵。大家怀着几分狂喜,也怀着几分惊悸,坚韧不拔地向迷宫深处走去。我们最希望能有幸亲眼目睹藏在密林深处的金丝猴、松鼠之类体态娇小,不会伤人的小动物,最担心不巧撞着熊、豹之类凶暴难驯的猛兽,因为就在几分钟前,同行的李君刚对我们绘声绘色地讲了一只又肥又壮的大笨熊无意间闯进县城骚扰小巷居名的传奇故事。
走着走着,不觉又回到云湖边上的珙桐林边,那盛开的珙桐花香飘逸,耀眼夺目。一阵微风送来阵阵花香,声声乌鸣。这青山秀湖边上的啾啾乌语,时而清脆圆润;时而悠扬曼妙,给飞花滴翠的云湖平添了无限的生机。让我们在这里感受了绿色的风韵,滋生了绿色的情感。
云湖是它那碧绿翠绕的奇特景观同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我同我的文友,也吸引着更多想要接近大自然,走向灵山秀水的朋友。

从这里可以看到五千年
——三星堆遐想
姜 诗
享誉世界的三星堆博物馆距历史文化名城广汉3公里,距德阳26公里,距成都40公里。它坐落在风光旖旎的鸭子河畔,这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景色十分迷人。
走进三星堆,便走进了幽远神秘的古蜀王国的大门,便走进了神奇梦幻的艺术殿堂。这里陈列着从“三星堆文化遗址”两座祭祀坑中发掘出土的近千件造型奇特、精美绝伦的国宝重器。这一批稀世珍宝的“横空出世”,震撼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被专家誉为本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的首席中国考古专家杰西卡·罗森就曾经说过:“这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看来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这些充满艺术美感的文物瑰宝中,陶器、石器、玉器、金器、青铜器应有尽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的专家这样评价,这“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同河南商城的古文化遗址遥遥相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荟萃的众多精品文物中,有的是中国之最,有的是世界之最,其中属于国家级的文物就有六件之多。这些标志着远古灿烂文明的瑰宝,巧夺天工,有着迷人的魅力,曾应邀先后去瑞士、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展出,都受到了所在国参观者最热烈的欢迎,并引发了最强烈的轰动。
这六件国家级的文物分别是:
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的大青铜立人像。它头上戴着高高的莲花冠,身披法带,身着左衽燕尾长袍,袍上绣着有龙的图案。两只手臂上弯下曲,两手夸张的拉成圆环。这位青铜巨人庄严肃穆,威仪凛然,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立人像身高172厘米,加上基座通高262厘米,它比埃及那帮扎城出土的古埃及第六王国国王沛比一世的铜像(高约187厘米)还要高大得多,更何况那尊铜像的腰部早就不知去向了。
还有就是被参观者视为外星人的青铜纵目面具。它长着一对极富特色的招风大耳,面相奇特,造型夸张,就像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似在警示人们要耳聪目明,把眼光放远一些。这个面具通宽138厘米。
还有流光溢彩,长达142厘米,净重500克的纯金手杖。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到的属于殷商时代的最大的一件黄金制品。这根手杖制作精致,图案美观,工艺水平极高。
还有世界上最早最高的历史奇宝,神灵怪异的青铜神树。树高384厘米,树枝分为三簇,每一簇又由三枝组成。树上立着九只展翅欲飞的鸟,树上还结着熟透的果,树侧有一条飞舞的金龙。这鸟、这果、这龙,造型生动,真个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还有通体满饰图案,人见人爱的玉边璋。
还有美轮美奂,通长90厘米的王牙璋。
这些灿烂的文化瑰宝,令参观者心为之所动,情为之所牵,为之震撼,为之自豪。这些令参观者拍案叫绝的文物,以其极尽夸张的构思,逼真的造型,充分展现了古蜀先民无比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以及勇于探索创新的实践精神。展厅中除了这些传世珍品之外,能深深震撼我的心灵,引起我浓厚的观赏兴致,并激励我久久思索的还有这样几件:
一是造型精巧别致,敞口翻沿,靠三足支撑的“三足陶盂。”它被专家同参观者所推崇,被誉为“中国火锅的始祖”。难怪有的学者欣然题词“火锅之源在广汉,不信请看三星堆”。现在四川的火锅火爆异常,深受欢迎,就连北京、上海、广州也时尚火锅,在街头巷尾闻得到火锅那特有的香味。你能说时下的火锅热同三星堆的“三足陶盂”没有传承关系吗?
二是能体现古蜀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传统,被有识者誉为“川酒之源”八鸟四牛尊,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精美酒具。这一批酒器的重见天日,充分表明我们四川是酒的故乡,诗的国度,有着极其长远的诗酒流韵的特殊风光。在古蜀皇帝就有这样多形式美观,装饰华丽典雅的酒具,在今天的天府之国的四川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全兴大曲这些飘香全国,斐声世界的名酒,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三是以钩喙大眼鹰形铜铃代表的43件铜铃,这些精美的乐器向我们表明四川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川人的祖先早就重视治礼作乐的人文教化。
这些酒具、这些乐器,这些陶制火锅,件件皆精美,样样令人爱,它充分展示了古蜀先民那非凡而又惊人的创意。就是这样超强的创意焕发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得他们巧夺天工创造出了那么多充满艺术灵气的出神入化的精品,使我们今天仍然赞叹不已。
创造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展示人的非凡才能,创造能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创造是最可宝贵的品格。古蜀先民凭借这种弥足珍贵的创造精神,缔造了与黄河文明并称的长江文明,创造了上千件璀璨夺目的艺术精品,使我们从三星堆看到了中国的五千年。三星堆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不同凡响的艺术美感,展品特有的吸引力。三星堆启迪我们的是千古不灭的创造精神。这种难能可贵的创造精神是我们代代相传,不离不弃的精神财富。
走出三星堆,我心潮澎湃,思绪飞跃,这神奇的“雾中王国“引发了我多少奇思妙想,等待这破译的“无字天书”带给我的是无穷的韵味。来三星堆以前,我们根本未曾想到原先被认为“不与秦塞通人烟”的交通闭塞独处一隅的古蜀帝国竟然会有这种非凡的创造,这样卓越的成就。在继往开来的新世纪,由于种种原因,西部尽管暂时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但如果我们继续发扬先辈这种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创造精神,我们就能创造人间奇迹,我们就能在正在大张旗鼓开展的西部大开发中大显身手,创造更加非凡的业绩。
此文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第五辑

作者简介
姜诗,男,四川广安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抒情歌词集《留住春光》《星光灿烂》、文化散文集《山欢水笑》《桔红橙绿》。多件作品荣获中宣部及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广播金奖、巴蜀文艺奖、四川散文奖、《中国作家》金秋征文一等奖、三星堆文学奖等奖项。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顾 问 张鹏飞 龙 秀
总 编 郭培友
主 编 王维正
编 委 贾小瑞 贾永丽 茹秀奇
赵永晓 高 智 樊丽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