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苔草带》
高大林
川俞大旱,嘉凌江干涸。南方江浙地区多达40余度高温不下,人类赖依生存的地球循环不畅……地球病了!2022年的夏天,人类的世界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
生态环境的退化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灾难……于是,也使我又开始了“岂人忧
天……”
我再次想起了我儿時“草长鹰飞”的茫茫科尔沁大草原……草原上有数不清鸟儿和各种各样草;开着让人留莲往返的花……远远超过了鲁迅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难忘记的是在草原深处的洮儿河、霍伦河、嫩江、松花江流域,长着一片又一片的苔草。人称“塔头也叫塔头沟即苔草带……”
苔草是一种湿地中生长的千年生植物“现已经存量不多,几呼绝迹……”
“苔草”俗称:塔头。型状为圆型墩座,墩座生长的非常缓慢,百年小如狗头,千年大如百年树墩不等;高者1米有余,倭者如膝以下,墩座为宗色网状,层层相抱,根须深厚,相互盘结,无论多强大激流浪涌都很难冲毁。墩座上边生长“乌拉草”(乌拉:是过去六十多年前北方冬天,打鱼人穿的牛皮制成的一种鞋)它是一年一茬生长,叶子细长,花穗绿褐色。晒干后,用来垫鞋子保暖。主要生长在嫩江、松花江流域。从前的中国人称东北有三宝“即:人参、貂皮、乌拉草即苔草”现在改称为“鹿茸角”。(可能其它江河流域也有生长)
这种植物的“根和墩座”蓄水能量特别强大。有对水质、淤泥、淤沙有良好的过虑作用。其神可赞:“淤泥污沙滤其脚下,相盘互助水清可饮。大水过后英姿焕发,草长鹰飞,壮阔无垠……”
苔草植物的生命力特强……江河干涸他不干涸。一片苔草带就是一座隐型“水库……”
儿時的我,家住小城东南。前有大庙“三圣奄”,东去百米就是茫茫一望无际的“东江湾苔草带……”;东江湾有一条十几米高的防洪大坝已有百余年历史,非常壮观,宛如长城。两侧的苔草带尽收眼底;顺着大坝向北十里是“老坎子码头,即大安港江对岸苔草带”;向南有杨树林道口、四家子道口。再向前是著名的辽金古城“塔虎城即长春洲苔草带。”它们的历史丰厚,若有览物之情,可一阅千年……
这里也是松花江、嫩江交勾处。只所以说“交勾!相传“松花江是公龙、嫩江是母龙”,每年在这里繁衍……”
按河图洛书记载“阴阳交合,二龙交欢……青龙开路,无极五十丈。”即:公龙松花江,母龙嫩江。每循环交合一次,河道出槽即向西滚动五十余米……龙卧床,床出槽即是河图涌;周而复始无限循环,遇坎成崖;后而,浩浩东向……从古至今“苔草龙鳞……”就是龙身上长满了苔草成片成带,茂盛壮阔。龙床逐渐寅变成圈河。古称“八百里翰海……”
有诗曰:“圈河苔草带,环环老北江。沙滩王八多,鱼虾共合谋。修台供神龛,五百一陀佛。松嫩蛟龙起,巡抚斩妖魔!”
回想,嫩江右岸坎壁,形成于“白恶纪”,其常现蒙玛象牙、犀牛头骨等古生化石……科学说:“每次洪汛”地球自转,月球绕行……公自两转,引力所至,形成松嫩流域“八百里瀚海即科尔沁草原”这也给苔草生长创造了条件。
因东江湾正常平行水位,在海拔130米左右。形成了土崖断壁,海拔148米左右。其高差20来米;嫩水为阴、松水为阳,阴阳交合为湿(温)伴合苔草丛林,形成国内外少有夏季氧吧清鲜气候,即:24一26℃气候带,给苔草生长形成了有利气候条件。也形成了人们避署的胜地。
这里又是大清王朝“孝庄皇太后”在科尔沁草原祖籍故里;辽代契丹族首领“春捺钵胜地”;再向前三十余里,是著名《查干湖旅游区》几十年前,都是苔草生长好地方。
回头,向东望去对岸是400年前的《衍福寺》,寺内周边有黄榆古树巍巍攒动,如蛇如龙,片片苔草其形怪异。再听,佛号阵阵,钟声淼淼……你仿佛看到400年前的康熙在寺内巡祭……正赏望着江滩苔草茫茫的无垠景色。
在这一片,百里余宽的开阔苔草带间,布满了千年的历史与传说的东江湾。是嫩江水与第二松花江水和笫一松花江水,三江在此地汇合处。长满了密密如鳞的一片一片苔草带…… 古時候,这里常常群龙聚首,群蛇聚集,相互争斗!百姓不能风调雨顺……为此,大清帝王修建藏传佛教《衍福寺》寺院内有“双塔。内有高僧舍力子法器镇江。”此地,磁场感应强烈,寺外手机信号畅通,寺内手机信号失灵……(2004年7月我接团,吉林大学化学院一行。从“五大连池考察回返时,准备去大安姜家甸草原考察,路过此寺,得到了真实验证。)寺内双塔,其灵性十年内乱大显,无人敢毁。致今完好如初……
再远望,仿佛仰望大庆油田创业者铁人王进喜站在钻井台上,手握抄把,高呼“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那气壮山河的声音。仿佛看到周边的苔草带与铁人齐呼共唤!
见眼前,官家亮渡口、船泡子、贡舍、河神台、卧龙带、哈尔戈势如战舰待发,兵戈相搏,一千多年前,金太祖完颜阿古打,在这里,摆兵布阵,水陆交锋,塔虎城,烽烟四起……苔草带一展英姿:“水中阻战船,岸上垒碉堡……”真是如龙鳞炸起,为辽金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责不细述……
东江湾,是我梦萦魂牵的地方,总有我儿時的影子,有時使我夜不能寐。虽然江湾里的奇花异草数不胜数,但是都比不上苔草带,它是我心中的胜地。
当春天来了,苔草带顺着河滩沿着“牛毛岗”即在沙岗生长的一种毛毛草。(可用来切成砖块垒墙盖鱼网房)有時还有一些野葱野蒜拔下来就吃……我最喜欢躺在牛毛岗上看蓝天白雲,晒太阳。无限向上伸展自己。 翻身坐起,不远处那圈河里的水,清澈湛蓝,走过去,用双手捧起,饮如甘泉。然后,捧上几捧,洒在脸上。无论多么疲惫,脸上立刻露出纯真微笑!有時,会对着水中的你说上几句心里话……
春天,也是苔草带百鸟翔聚在一起的季节。鸟儿成群结队顺苔草沟觅食,一不小心就会踩上了“地雷”成为扑鸟人的美歺;苔草沟里的青娃已早早醒来,睁着突起圆眼,在泡沼沟沟里戏叫……
野鸭和大雁、白鹤時而飞起时而落下,他们在寻找着昨天自己走过的,苔草带痕迹或想起昨天,在苔草里的故事。麻燕低飞着,往返于苔草带,沟滩河谷之中,传递着春的信息…
儿時的我,很小就在姐姐背上,来到了苔草带中和百鸟一起欢唱,看着大人们欢快的走在这绿水绕膝,我就兴奋无比,手舞足蹈。有時我也会站在高高的大坝上观赏这波阑壮阔的科尔沁草原,仙境玉露般的苔草带景色……
夏季,各种鸟类都在苔草带中繁殖生息,这里是各种鸟类的家。
这些鸟儿在塔头上垒窩、产蛋、生子,等待着草长高了,好安全的完成繁殖任务。時常有人来寻找她们的窝。为了不让人找到,她们开始和人们捉迷藏,看到有人来了,鸟儿俏俏把人引开,往往在离窝很远的地方扑扑飞起,以便引人注意,把人引开,怕人把他们孩子抓走……
我也時常加入找鸟行列和伙伴们一起寻找,偶有收获,找到了鸟儿的孩子,拿回家喂养。当我抱着鸟儿的孩子走出苔草沟時,苔草带里,是鸟儿的家。鸟儿气得踉踉跄跄,跟在我的身后管我要他们的孩子……那凄惨的场面至今还在我的眼前。可惜,那時我并不懂得鸟儿母子情深。我把小鸟带回家,把鸟儿养大再放回苔草带让他们回归大自然。
塔头沟里 ,(苔草带)趣事很多。最有趣是在塔头沟里钓鱼。苔草沟里水温均柔,鱼儿喜欢在这里繁殖,可以说苔草沟又是鱼的窝。用竹制的掃把细杆1米长左右,拴上鱼钩绳,抓一些“小青娃或蚯蚓”做鱼的诱耳。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時候,带着“渠钓钩”,到东江湾有水的苔草沟的圈河傍。脱下衣服,把鱼钩插到大腿根部以下深的水里。记住地方……就可以回家睡觉了,待到明天早上太阳刚刚冒红的時候,来到鱼钩处起钩。如果来晚了太阳出的高高的鱼儿就吐钩……跑了。
在苔草带里钓鱼起钩,是最有趣的了。青草、露珠、鲜花和各种虫儿、鱼儿、蛙儿、鸟儿都和你一起伴着,刚刚升起的太阳欢笑……特别是当我把鱼钩拔起,鱼钩上的鱼,想挣脱束缚,在水里拚命扑腾起来,层层溅起的浪花打在脸上,会使你无限快乐!最后,鱼儿还是进了网篓里。
早晨,起完鱼钩,如果余兴未尽就在“牛毛岗上”挖一个锅灶,把铁锅放上,找来淤到岸边干柴烧起来,放上圈河里的水,放上几把食盐,放一些红辣椒,等水翻开,把鲜鱼放入铁锅。大火炖汤,小火炖味……著名的“嫩江水炖嫩江鱼”就成了。大人们喝上小酒,架起沟火,放开歌喉……回想起原始生活真的幸福啊!
苔草带里最有趣的记忆,还是苔草带里“王八抬。”
记得有一年,我和小伙伴躺在“牛毛岗”上晒太阳,晒得迷迷糊糊時,突然,听到小毛道里哗哗在响,大家一抬头,从塔头沟里窜出个老者,掮上挑着揙担下面,一头一个锅盖大小圆圆的活物。有人问“老爷子从那来呀?”老者说:“圈河!”挑的啥?老者说:“王八…”这么大个?“老者说:这还算个大,圈河里翻背了,有的是……”大家问老者:“老爷子,这是上那去?”老者说“送上边去,王八台,上供!”又问:“王八抬在那啊?”“贡舍!”老者说:“我无意中钓上来的啊,这些河神我可惹不起啊!你看圈河里王八都气翻背了……”
后来,传说:“嫩江有圈河,河里王八多。谁也惹不起,贡舍修个窝。河神台上坐,下面野猪窝……”在嫩江里打鱼视“甲鱼俗称王八为河神”谁钓鱼钓到王八为侮气,请求河神原谅,须到“王八台祭祀”后放生。“王八台”是用苔草自然堆积而成,其形神似……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记得每当立秋以后是苔草带成熟的季节。这時,苔草长的一米多高。我的父亲,把苔草上长的草,用链刀割回家来。晒干,捆好,存放。等够一手推车后就带上我和姐姐一起去西火车站前草场收购站,把草卖了。一车草能卖几元至十几元。用来补贴家里生活。那个年代,家家人口多,小城里每家都非常勤劳,能吃苦。靠余业养猪、卖草有点额外收入……我的父亲是勤奋人,也是劳苦者,可称模范。父亲每年把卖不完的苔草留下一些。做乌拉草放在仓房里……冬天再把乌拉苔草拿出来,用手按在木板上,用木棒把苔草砸的软软的放在我的鞋里做鞋垫……鞋里放上软软苔草就暖暖可以过冬了!苔草是我小時候的绵袜……它陪我长大,陪我度过了“大东北”一个又一个的寒流;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苔草带”是我童年和少年的伙伴……
冬天是苔草的恶运季节。
有一首歌,叫“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在那“无序的岁月里”。无论是单位和个人最困惑的是冬天取暖问题。供应那几吨煤炭根本不够烧……也不知是谁看上了“东江湾里的塔头即苔草,”当江湾里的柴禾不够打了,就像饿狼一样开始对“塔头下手了。”几呼,家家户户到节假日,推着車子、排着长长的车队,带上铁郎头……圆圆的大约有4、5斤重。一般人家都带两个以上。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人们冒着零下30多度严寒,哈气把手套帽子染上一层层霜冰,成了冰霜人,带去“干粮即大饼子也冻得像冻梨一样,一咬一道白印……”塔头也被冻得梆梆硬,几郎头下去就把塔头打折了,人们把塔头装上车。从大坝道口拉出了东讧湾……大坝很高需要几家人合伙才能上坡下坡。搞不好就车毁人伤……
拉到家后,塔头困在院子里,待到夏天再用铡刀,把塔头切成片片,放上一春一夏干了到冬天就可以用塔头烧炕,烧炉子取暖用,燃烧时间长取暖效果好。
后来,各个农业生产队,也加入了冬季打“塔头即苔草”的序列。几年下来,嫩江、松花江流域的苔草带几呼绝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又开始了在江滩里,开荒种地。拖拉机如猛虎野兽,把“苔草带连根拔走……”龙鳞浪翻滚,混沌向东流。再也看不到清澈见底的嫩江、松花江水了……
真可惜,这种“蓄水植物”千年长一回,在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就所剩无几了。
如果说,从前人们对自然界认知不足,是困惑的生存所迫……而对苔草带进行了难以“复制的破坏”不预追责。只能追忆反思……
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是法制社会。天理不容的是两千年初,在吉林省大安市的东江湾,嫩江湾的圈河里即“假山以东”出现了“王某黑翻……”王某心狠手辣,出生在月亮泡王八泡。九十年代中期。为捞取资本,进入嫩江湾圈河地域。王某为个人一己之利,不惧众议,利用职权“巧取强盗,弄虚作假,欺骗众生,隐满上下。不顾常時龙、黄龙、嫩江驴高某阻止,强行把圈河以东假山南北仅有的几株“标本植物苔草和大面积嫩江柳塘”。用王八翻拖拉机强行翻成耕地。由原来一垧多扩大到四五垧;在王某翻地带动下,嫩江湾植被失控“原生态遭毁,种上大苞米。而后,趁黄龙“出海之机”王某在地里非法建房、修窝、修庙……
2007年末,王某又利用职权,利用景区回收调查之机,在地里现行“插树枝6000余个,骗套取非法回收款26、4万元,以帐为准。而后,王某,利用职权结团成伙,左翻右翻在嫩江湾里“翻土方吃回扣”翻成了富翁……
因为嫩江驴高某工作认真,为人民创业实干。为保护嫩江湾原生态,阻止王某破坏植被行为……王某怀恨在心。2009年12月一个下午,趁高某在单位“冷冻時期和班子换届之机…”结成团伙勾结恶势力在上班時间,利用办公楼,楼梯地形(因高某,人生自律,数十年每日晨练……)因此才预谋,蓄意对高实施了,寻衅滋事杀人未逐……后经权威医院珍断:已将高某打成严重“脑外伤综合症、骨折、周围神经症以致伤残…”而后,王王某翻依仗权势、钱势、人势。官官相互,官黑勾结。
嫩江驴高某至今,受辱负重喊冤十余年……履遭迫害、陷害、诽谤、诬陷成“高危分子实行大数据监控、踉踪……而,作案人王王某翻翻集团至今逍遥法外……相信法网灰灰疏而不漏,为非作歹终有报。
十几年来,嫩江湾成了王王翻翻利益集团个人“金库……”苔草带、嫩江柳塘、多处湖泊填平,远去已无踪迹……
当今天,我们认识到苔草带、嫩江柳塘是湿地江河流域的灵魂,为之晚矣!也许,很多团体、学者,植物专家也正在呼唤。
2003年7月20日,“非典刚过。”在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感召下,吉林省海外旅游总公司(吉旅假期)一行150余人,乘坐五台豪华旅游大客,一台小轿。上书:“海旅吉旅假期……”的名牌。对吉林省大安市东江湾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实地考察。
老总们,驱车绕小城一周,到城南加油站加油。
在我的引导下,来到大安港乘三艘驳船大、小车辆和人员。在嫩江上游,下游实地巡游考察……当考察团船行江中,岸上游客和原生态旅游从业者们,对考察团的到来,挥手致意!高呼声彼此彼浮……
考察团来到了,嫩江对岸“金沙滩上”,他们高兴的狂欢!奔走着欢呼着……老总们围着江滩上的“小河蚌”观察着它爬行痕迹,不断赞叹不已……团员们在沙滩上戏闹着……突然,有一个老总过来找我“高局,厕所在哪?”“我一听,坏了!考我行规啊!我问,你大便还是小便?“到那边没人地方,大便扒沙坑,小便顺着風。来源大自然,返还大自然。”“老总们听后,都哈哈大笑……”“高局长,你真有招!”我说:“原始点好。顺風尿尿,刮不到脸上,顶風大便不用闻味……”
老总们高兴的说:“原生态资源很好……只是“要素不够…”老总们,望着沙岗和草原问我,那是那儿?我说,传说中的“辽金卧龙带”原来周边是苔草带,可惜现在看不到了……现在只剩草原了…老总们看着“七月的蓝天,白雲淼淼,江鸥飞翔,绿水沙滩,江帆绿草,大桥横卧,塔吊静思,航船排队长鸣,生态旅游绿蓬,家家客满渔香……”人人兴奋笑脸难以言表……
这些年过去了,我还在回想?当時,我的同行们,你们每一位可称专家,学者,国际(东欧,西欧、东南亚,世界各地都有办事处;只因非典返回祖国。)什么样景色,景区都看过。为什么对小城这里景色这样有兴趣……真是让我骄傲!
老总们问我沙滩面积有多大?怎么形成的?能容纳多少游客?我说,向北一直到老北江以北约7一10平方公里;在有安全措施情况下,一次接待500至1000人没问题;我说:关于“形成,”可按“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我说,“大水过后,土行(即淤泥随流飘走)、金沙沉底、堆滩上行、龙床滚动,即沙滩起;风水来……”所胄,“風水来,”“大安風玫瑰图,”为主导西南风。即風口在留在西南,春風到,籽物消……即是春天西南风一刮,残留沙滩上杂物、草籽被西南风刮走了,沙滩就可干净了不长植被,周而复始存在……即俗称,风沙,风沙、有风才有沙……”
这个理论,已经被实践证明。在2007年嫩江湾景区扩建。我站在“望江楼前面,原沙滩浴场岸边说:“完了。用不了几年对岸沙滩就会消逝,长出植被……”当时,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说,现在封闭的“沙滩浴场坝高出江面十几米,春风难过江对岸,草籽一看植被长……”以后几年,又在沙滩風口处上行方向修建“亭台楼阁。高楼大厦。”沙滩風口封死了。今年,春天我望着大安嫩江对岸,曾经的绿水沙滩浴场,已经变成杂树丛林了……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自然环境的形成都有特定的“五行学说。”同時任何一种自然环境的消失和破坏也是因为“五行改变即是金、木、水、火、土的改变……”而改变的主导者都是“人为”所至。“东江湾”的苔草带和嫩江湾的沙滩、柳塘消逝更是如比。
7月21日考察团,前往月亮泡即月亮湖考察。第一站月亮泡长山岱。出发時,天郎气清,可长山岱沟渠交错,难以入内。长山岱经理,派挖沟机垫路前行。
我和海旅老总坐小车,走在车队前,做考察团前导。挖沟机左晃,右晃挖着土垫路前行,看的我心惊肉跳……真担心挖沟机司机搞错按钮,一下砸到坐在前面老总的档风玻璃上。老总不愧是龙头企业老总。什么场面可能都经历过,他泰然自若……就这样十几里路程,我们在挖掘机一步一垫中,走进了月亮泡长山岱深处……
长山岱,沟壑交叉,鹰鸥飞旋。鸟呜鱼跳,鱼种欢合,杂草丛生,原生野味。中午,考察团齐欢共饮!突然,雷鸣电闪。我说,老总,咱们撤!下雨闷在这里,就出不去了!刚好大家完宴。
当我们走出长山岱,神奇的天像出现了七彩祥云…可是周围区域是大雨傍沱。大安城里都“行船了……”唯独月亮泡长山岱滴雨稀落……一场大雨,解了数月大旱。心里感恩海外吉旅假期考察团一行“携雨大安人民”吉祥!
在我导引下,考察团一行来到了,月亮泡(湖)大闸门,登闸望远,“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鱼帆点点、登斯楼也。”我拿着扬声器向考察团介绍了“古老神奇的月亮湖”的今昔。如:郎头泡、王八泡、东山头、青铜汉书遗址、鸭雁岛、鱼场竖葬墓群遗址,水督督的故事,八月十五常娥的传说……”大家听着兴奋不异,又顺着我手指向东一望,大闸门下,墩墩塔头,岸芷汀兰,个各郁郁青青,孚光闪闪。啊!原生态,苔草带……太难得了!考察团,对我的导引讲解,非常满意,“高局长,又当局长又当导游”的赞贺。
三天的考察结束了,大家望着大安宾馆的大楼上,悬挂的巨幅标语,“嫩江之旅七月火,绿水沙滩迎宾朋!热烈祝贺吉林省海外旅游总公司(吉旅假期)总结、考察、会议在我市召开,圆满成功!”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安……
从此,大安在长白大楼上,挂上了有史以来,笫一块《吉林省海外国际旅游总公司(吉旅假期)大安营业部》牌匾。实现了,我想用龙头旅游企业,拉动地方,原生态旅游产业的设想笫一步;后因,国企改制,海旅被海航收购……
在此期间,在我诚致邀请下,长春中国旅行社。老总一行,也来到东江湾和姜家甸草原进行原生态旅游资源考察…还有上海某工大学等“寻找苔草带找回原生态科考团……”
2005年5月11日,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在气象史上记录着“八百里翰海特大沙尘暴。”这一天,对我和东北师大环境生命科学院,王院长和教援专家一行十二人来说,是一次特殊的考验。我们在冒着强大的“沙尘暴……”考查完“东沟林场狩猎区”后。已经是中午,为了赶路,决定不吃中午饭。场领导把我们送到一行林带傍“超近路”去往“牛心套堡苇场的路口”就返回了……考查队的小面包車一行人,沿着林带继续前进,越走沙尘暴越大,最后,能见度不足10米;最担心事发生了,車!被沙尘暴给围住了……走不动了!车轱辘原地飞转直冒蓝烟……我一看表,才午后一刻,天昏地暗……怎么办?我们一起下車推車……怎么推車都在沙尘里转,轮子不动!沙尘打着旋,打在车上拍拍响,打在人的脸上睁不开眠,火辣辣痛……更让我担心的,此地前后没有村庄。看不到人家,又是手机信号死角……考查队的人都是国家培养多年的人才……如果困在这里出了事就麻烦了。风狂吼,沙飞成团;人们紧紧扒在车上,怕被風暴卷走……我情急之下爬到车轱辘前,扒沙!哎还真管用……大家齐心合力“扒沙前行!”终于,走出“大安的罗布坡地带……”上车后,相互一看被沙尘吹的全身是泥土,就剩两只眼睛在闪动,谁都不敢相认了。大家哈哈一笑,竞冲我开起了玩笑“刚才高局长扒沙了……”我说,“大家都扒了,不扒就走不出去这个罗布坡……”(教训,荒野未贪近路!)
当我和考查队一行来到“牛心套堡苇场湿地”已经是午后3時,场长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時了……
场长邀请大家“先吃饭……”考查队也顾不上吃饭了,先听场长介绍“牛心套堡资源情况:牛心套堡地处世界湿地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外延核心区,是候鸟迁徙回归线;水域辽阔,湿地面积大,盛产芦苇、蒲草、各种鱼类……”考查团的专家们精心听、记。随后又进实地考查,看着芦芽和浩浩水面……风在天上呼呼刮着……只是此地不见沙尘也不见“苔草带……”
考查结束,匆匆上車往回赶路……又经过三个多小時的车程,我们赶回县城土地局招待所;所里没有淋浴。我个人掏腰包请大家到“浴池淋浴,”而后就餐、入寝。我独自回到家已经近午夜已过。才休息。
第二天,考查队人未歇鞍。邀我陪同去镇赉县去考察;在镇赉县有关部门陪同下,参观了四方坨子第五监狱、哈尔淖、莫莫格湿地。路上不见沙尘起,只听狂風叫。地域则不同,环境不一样。水田连成网,乡路无土道。湿地白鹤飞,还有苔草带……我心中赞叹决策英明!几年后,这个领导到大安执政为百姓做了很多谋福大事……
白城旅游资源考查后,我又去省规划三院找黄院长要规划资料。无偿转送给东师环生院……省规院黄院长说:“高局长,也就你来,任何人我都不会给……”我知道,这是因我为省规划院在编制我市总体规划中。我受局领导委托,给编制组讲过课……课后,又邀我形成书面建议材料。其中,旅游资源原生态,找回苔草带是我多年规划梦想……
回想往昔,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只要自律、自严、无私、无畏,就会把能力发挥到“极致。”我能圆满完成大安市旅游产业创业重任。多次完成这些大型团队考查(察)的接待、引导任务。至今感恩当時的“大安宾馆老总和大安的父老乡亲对我协助和支持……”
2006年3月初,小城大安,紫气东来。虽冰雪尚未消尽,东江湾里却春风徐徐。市政府三楼常委会议室里,坐满了各局主要领导。也特邀了退二线的原嫩江度假村(嫩江湾)九十年初原创人马老。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会议,由市长和主管旅游产业副市长主持。主管副市长,对我这几年工作付出,给予“实事求是”的充分肯定。主管市长说:“这几年,说是市委、市政府重视旅游工作,实际一分钱也没有投入。都是秀林一个人上上下下跑出来的……”会上,各局都做了表态发言。我提出了:“把嫩江湾的泄洪区。建成泄洪、蓄洪、护巷、护城,原生态旅游资源水利風景区的建议。并对苔草带的遗失感到遗憾…”马老,对我的建议予以肯定。并提出了,“人工移栽苔草带的伟大构想……”会议后,大安市生态旅游产业拉开了帷幕……
匆匆岁月,往昔已成为历史。川俞大旱,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使我对原生态资源“苔草带”的再次追思……
为使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更进一步深刻认识,“绿水、青山”的生态思维。是顺着自然相互共容而发展,还是背弃自然,集聚而居等待自然的惩罚……苔草带己经反复验证码显现,得到确认。
回想儿時的记忆,夜不能寐。 难忘的苔草带难忘的“塔头沟”。
你是干旱的“克星”
你是沙漠的绿洲
你是吸水的海绵
你是严冬里的保暖被
你是鱼的窩
你是鸟的家
你是江河湖泊的魂
你是人类赖依生存源泉
苔草带,你在那里?我们想你啊!!!
作者简介:
高大林,男,1958年出生,本名高秀林,中共党员,籍贯河北省乐亭县,现居住吉林省长春市。戎装四载,任班长。国家退休公务员。吉林省书协会员、白城作协会员。吉林省政务公开、县域经济理论、村镇建设与经验主要创建人之一;九十年代初主持编制的《大安市两家子镇总体规划与建设规划》获东北三省专家评比二等奖;是中国第一个代表政府给农民房屋确权人。吉林省旅游产业理论与实践贡献者之一,有经济论文在《中华民族博览》发表;中国《嫩江湾(命名人)5A级水利風景区》策划创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