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粮
作者:王明轻
大概有一种饥饿是渗到骨子里的。
昨天晚上我和儿子女儿就石家庄这波疫情而谈论到囤吃的和日用品。女儿说:“妈妈您总是早早的把家中囤好多大米、小米、面粉、挂面、食用油、花生豆、黄豆、红豆、绿豆、盐、红糖、白糖、冰糖、酱油、醋、香油、料酒、花椒、大料、小茴香、干辣椒……,还有那么多的土豆、洋葱、干银耳、干木耳、干蘑菇、海带、紫菜……,冰箱里堆满了肉和鱼,咱家后院有菜地,还养着鸡、鸭、鹅、鸽子、兔子、羊,你还囤这么多吃的,你为什么这么爱囤吃的呢?不说厨房里的,我昨天去看,杂物间三个大衣柜中有两个全是你囤的吃的。当然了,你没囤别的日用品,是因为下面宾馆有大库房,那些不会缺。”我说:“因为我生下来你姥姥就没有奶水,那个年代可没有奶粉什么的,我是靠着米糊、白面粥活着一口气。后来稍大些,你姥爷看青,也就是在生产队里,到了秋季,大队长派人去地里看着庄稼,怕有人偷。你姥爷抱上我,去地里点火烤点花生、玉米,嚼碎了喂饱我,然后再把我送回家,那也是偷偷的。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吃的没有了,你姥爷去新乐县城赶集买了半布袋山药片,回来煮了喂我。听我大娘说,我小时候黑黑的、瘦瘦的,小肚子大大的,四肢却细得像个高粱杆,就和你们现在看到的那些非洲饥民的小孩子一样。个子小小的也不长高,三四岁了比一般同龄的吃奶的孩子低一头,走路都轻飘飘的没劲,活下来能长大就是万幸。可能那时候虽不记事,可那种饥饿感却是渗透到了脑海和骨髓中吧!所以,我囤吃的,我不浪费粮食,连多吃长胖我都认为是一种浪费,胖了又不健康,容易三高,三高又容易引发别的疾病,看病又浪费钱财,何必呢?”
人生存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我认为吃是第一位,然后才是穿、住、行。所以我总是在不厌其烦的教一双儿女做各种面食,炒各种菜,起码你得养活自己,因为有时候你就是有钱,连外卖都点不到,基本的生存技能还是要有的。虽然收效甚微,但我已尽力。
不管如何,疫情总会过去。但是居安思危,爱惜粮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些传统美德,还是应该传承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