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书习惯终身受益》:新疆 许连宝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人生在世,不外乎向外求、向内求两件营生。 读书,可以帮我们打开外面的世界和内心世界,可以丰富我们对外面世界的见识、审美,可以丰富我们内心世界的感情和精神,让你我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有作为的人。物欲横流的环境中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是读书,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提升工作能力、审美精神、生活情趣的有效方式也是读书。
“敬惜字纸”,漂母饭信。自古及今,读书的好处就连樵夫村妇都知道,古人言之谆谆、千百遍地警示后人重视读书之道,但真正读书的习惯却未必是每个人都能养成的,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读书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是大概率。知道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是另另一回事。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任何习惯都是从行为中来,读书的习惯也必须从日复一日读书的行为中慢慢去养成,自然生长、静待花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书人也未必会做事、会做人,但这不是读书的错,错在读书的人。读书需入又需出,能读进去已很不易,能出得来是一种升华。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补相融,读书行路与格物读心相辅相成。只读有字的书常常钻角、往往害人。“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字从无中来,读无字书最难。从字缝里读、从书背后读、从话里读话,能听见真声音,看见真思想,这需要真功夫。家庭场、工作场、社交场、社会场、大自然场不能说是战场,从读书的角度说,其实都是读书的大场、大学校,是读无字书的练兵场,比起学校课堂里的读书更加重要,古人讲的“格物致知”、“琢磨”就是从这里来的。学校可以毕业,这些大场、大学是要学一辈子的,毕不了业,终生不发毕业证。所以,古人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现在讲是终身学习。
“仓颉造字,神无遁形。天雨粟,鬼夜哭”。现在的人能读上有字的纸书是天大的福气。沟通能力与读书有极大关系,二者是穿连裆裤的。有字、无字书都读好了,沟通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神话鬼话人话都听得懂,你甚至都可以跟死人对话、跟万物对话、跟天地对话。“日月经天风推磨,江河行地浪淘沙”,古今圣贤读书都读到了这个地步。
概括能力跟读书关系紧密。一个问题,如果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讲明白,那只能算是及格。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击本质,那是水平。
其实,人的各种能力形成都离不开读书。人的能力不是自诩的,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习得的,有习得性。
人性的四个局限性往往产生于不读书、不学习、或者说灌满鸡汤的假读书、假学习的奇怪土壤上,也常常出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场境中。时间的局限导致夏虫不可语冰。空间的局限导致井蛙不可语海。认知的局限导致盲人不可语光。三观的局限导致凡夫不可语道。
让我们共同在读书学习中不断习得、不断提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