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48——初中语文第一课
荣玉奇
最近写了一篇回忆散文《又到新生入学时》,刊发《牛城晚报》。忽然想起一篇旧作,也是回忆散文,回忆了六十年前,我考上初中,第一次上语文课的情景。因为这第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表扬了我入学考试的作文——《种大蔴子》,并以此篇作文作为范文,讲了语文课,因此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是这篇旧作。发表时,编辑将题目改为《我不再剃光头》:
我不再剃光头
我是在农村老家读的初中。上初中前,我还不怎么爱美,理发总是剃光头。感觉剃光头洗头时好洗,理发时也比较省事。那个时候,农村和我一样大的男孩子都这样,因此,也不觉得难看,更没有人耻笑我们是“秃老电”。
进入初中后,第一次上语文课,一位男老师缓缓走进教室。班长喊过“起立,坐下”后,我注视着这位年龄约40多岁的老师,感觉他笑容可掬,慈眉善目,文质彬彬。没有想到,老师做过自我介绍后,突然发问:“哪一位是荣玉奇同学?请站起来!”我一听顿时一惊:我刚来上学,还没有犯过错误啊。我战战兢兢站起来,小声应到:“我就是荣玉奇。”老师看到我诚惶诚恐的样子,用慈祥的眼光端详着我,笑瞇瞇地说:“都是中学生了,怎么还剃光头?你坐下吧。”
然后,老师说:“大家还记得你们考初中时语文卷子上的作文题目吧?”。学生们齐声说:“记得——种大蔴子”。老师又说:“请你们回忆一下,自己的作文写得怎么样?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就是这位荣玉奇同学,他的升学作文写得最好。今天的语文课,就以荣玉奇同学的作文为范文,讲一下作文怎么写。”
我虚惊一场,如释重负。而且有点沾沾自喜:我的升学作文,居然成为范文了。今后我可得好好写作文,以报答这位老师的抬爱。而且,我也记住了老师关于不要再剃光头的告诫。大概从此以后,我留起了头发,不再剃光头了,我剃成了当时学生中很流行的小分头。父亲看到我留的小分头,笑着说:“这才像个中学生的样子嘛。”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我的这位语文老师,他叫里史岫海。不仅语文教得好,而且还是邢台地区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我们邢台市的标志物卧牛城雕塑,侧面的碑文介绍,就是史岫海老师的手书。一年后,史岫海老师调离我们学校时,还送给我一幅他的书法作品作为留念。写的是一首毛泽东的诗词——《浪淘沙•北戴河》,我至今珍藏着这幅书法作品。
(原载2011年9月27日《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