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公仆,老百姓呼唤你
作者/邵延平
播音/大树
最近,一位91岁的退休老领导火了。媒体报道,40年前,时任山东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到曹县韩集“红三村”,看望83岁的伊巧云,一位曾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的老人。当周书记询问重病在身的老人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周书记深感自责,掏出钱给乡镇书记,让他去买红烧肉满足了老人的心愿。回到县城汇报时,他眼含热泪说起这位老人:“伊巧云老人今年83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抗战时期,在抗战堡垒红山村,在做杨得志将军房东时,为接待来往的将士,她曾一天做过9顿饭,为让将士吃饱吃好,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妆。
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说着,周书记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说,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在场不少干部泪流满面,陷入愧疚和自责中。
这个报道深深的打动了我,一股热泪夺眶而出,这不就是老百姓千呼万唤的“人民公仆”吗,老百姓就是盼望这样的“公仆”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正如周振兴老书记常挂在嘴边说的那句话:“只要叫我当这个地委书记,我就得叫老百姓吃饱饭”。
他到任后,一不蹲机关,二不听汇报。告诉身边同志说:我要下去跑跑,这段时间小事你们处理好就行。他到基层跑了3个多月,事先不和县里打招呼,不看他们事先安排的参观点,也不让他们领着,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也能知道农民的真实想法。
有一天周书记去东明县,上午跑了几个村,下午通知县委书记司黎明,他正好在一个村劳动,就带他一起去小井村看看。来到小井村村民张殿兴家,他家院墙都倒了,土坯堂屋只剩中间一间,屋里只有一个大地铺。一个大破瓷缸里,只有两三斤地瓜干。揭开锅盖,里面是用野菜、高粱壳掺和做的菜团子。周书记掰开一个菜团子,一块放到自己嘴里,另一块给了司黎明,又苦又涩咽不下去。
当天回到县城,周书记召集县委常委会,一直研究到半夜,决定把全县盐碱地尽快分下去,借给群众自种自吃,3年免征农业税。当年,东明县把10万亩长满茅草的荒地分给了群众,来年,这些荒地上打的粮食比生产队的好地还要多得多。
周书记决定把荒地分给农民种,县里有干部也担心,觉得这不符合中央政策。周书记就对司黎明说:你们先开个头。如果有人告你们“走资本主义道路”,我陪你到北京打官司。农民守着土地挨饿,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我相信,让农民吃饱饭绝不是罪过。
山东大包干改革,是从小井村开始的。如果说,安徽的土地承包发端于小岗一个村,是下面搞了以后得到了上面的认可,那么菏泽是从地委开始提倡的,几乎是10个县同时开展了大包干。
那一年连续召开了两次三级干部会议,1979年春节后,又一次召集三级干部会议,2000多人,周书记讲了近8个小时。那时候地委没有报纸、没有电台,会后让各县复制录音带,各公社再到县里复制录音带,指定同一天时间,向全区农民开大会播放。
周书记在大会上告诉在座的县委书记,你们把笔记本拿出来,记下我下面这段话,如果上级说这件事我们干错了,追查下来,我周振兴一个人担责,你们都是被迫的!只要叫我当这个地委书记,我就得叫老百姓吃饱饭!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40年过去了,可如今想起周书记的那一记耳光,我们依旧会感动得泪流满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周书记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甘愿做人民的“勤务员”,勇于担责、尽职尽责到对自己扇脸的苛刻地步,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作为地委书记拥有权力,就应该享受特权、脱离群众甚至搞起“官本位”来,而是始终清醒地敬畏老百姓给予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始终保持着谦卑和善良的内心。
今天,‘书记的耳光’对于所有党员干部仍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不时照一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不是还不够强?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没放在心上?有没有不实的政绩观和官本位思想?我们不希望听到自扇耳光的啪啪声响,我们更期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路上,有更多的党员干部们以周书记等老一辈共产党人为榜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多下高楼、出深院,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和群众掏心窝,用真情和真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

【作者】邵延平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在河北省廊坊市交通运输局工作,国家公务员,党务工作者,2011年退休。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国家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入库一级音乐资质、中华民族原创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廊坊市作协会员、廊坊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多篇作品发表在《诗歌》、《中国乐坛》、《河北日报》、《河北散文报》、《廊坊日报》等报刊杂志。爱好文学,喜欢写诗歌、散文、歌词、报告文学、喜剧小品等。

【播音】邹坚(大树),退休电视新闻工作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朗诵研究会委员、天津薇电台、天津朗诵艺术团等多家朗诵团体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