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京大东文化会馆
文/季风 日本🇯🇵
酷暑终于走下了九月的台阶
清爽的秋风鼓起金叶的手掌
在日本東京
在大東文化会馆
冯雷远道于中国国内来
李長声超近路于日本千葉来
会聚在此处
共同讲一个名字叫鲁迅的人
和与这个名字相关的一伙人
他们是周作人,田汉,秋瑾
郭沫若,藤野,夏目漱石
从百叶窗跑进来的阳光
在教室逗留了整整一下午
一条一条
细细的
走完了周树人踏过的東瀛路
好像谁要延续他的脚步?
就坐聆听者
除有姜建强,金晓明,王海蓝
弥生等日华文人外
还有大东文化大学的高桥教授
和田汉的外甥女田伟的老公
那个人可是又一代鲁迅?
和与鲁迅相关的又一伙人
多少年后
或许我在台上《呐喊》
说:闲在日本谈长声
为提高在日华人的诗歌创作水准,我还与诗友们一起组建了“东渡诗社”作为诗歌爱好者的活动园地,同时我还借肋于网络与海内外的诗人诗歌团队交流互动,有趣的是不久前竟然在微信上遇见了三十多年前的原邯郸诗社的诗友苏楷,兴奋之极作诗为念,
新回乡偶书记
一一有感与诗友苏楷重逢
文/季风( 日本🇯🇵
历经三十载
演绎一首唐诗
我们曾为诗歌
相聚在古老的赵国之都
那时
我虽不近视却戴副眼镜
天并没刮风却披件风衣
装得像个诗人
之后
我们各自怀揣梦幻
你守在滏阳河畔走过风霜
我飘泊到东京湾履度雨雪
如今
我摘掉了假扮斯文的眼镜
眼睛却已昏花
我脱掉了曾经耍酷的风衣
风却吹白鬓发
一株朽木
没了昔日绿柳飘扬的潇洒
倒真是个诗痴
又是为诗歌
阔别多年我们再会微信上
不敢相认的彼此
亲身验证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谈到诗就回到了家
原来诗是我们的家乡
如果说我第一次与诗相遇是在无知无聊的情形下无意间碰到了一个能让自己感兴趣,能用语言释放自己剩余精力的事情,那时它只是表现在语言的层面上的,美化了我的言谈举止,那么第二次与诗重逢则是历经了生活的磨难后,充分认识和感受了诗歌的光芒,而为自己找到了安放心灵的巢穴。如今它已融汇进了我的血液里深入到了骨髓中,它左右着我的意识行为,对我的生活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诗是美的化身,我们喜欢诗因为我们希望生活如诗一样美,我们常说的诗和远方,仿佛是在说梦想,感觉是很遥远的事情,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的内心拥有美好的向往,只要我们的胸怀充满悠扬的诗情,远方就在我们的脚下,每天都是烂漫的诗篇!
《日子是诗》编辑完成出版,是对近年诗歌写作的一个总结,它记录了我与诗一起同行的日日夜夜,是我交给人生的一份作业,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张石兄问我说“你不写点儿什么创作体会什么的?”,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什么,好像我的话都在诗里说尽了,我只好把我与诗遭遇的大概经历老老实实的交待出来,不知大家能从中看得出些什么来,谢谢耐心地听我述说,祝大家日日是好诗!最后,请让我用《东渡樱梦》这首诗作为结束语吧一一
东渡樱梦
文/季风 日本🇯🇵
樱花还没开呢
我早等不急
眼前晃悠着许多花朵的笑脸
我从怀里掏出他们的姓名
洒在梦幻的园子
瞬间!
就沉醉在桃林的怀抱
每棵树都按照自己想要的模样
生长个性
每棵树都雕刻自身经历的磨难
展示柔韧
它们用结出的花瓣唱歌
风一吹就成了天上的云朵
每棵弯曲的树都是蜿蜒的小路
像我的五指张开花一般的形状
沿着每条道走下去
就等于紧紧的攥着理想
经过每棵树
嗅着它们的芬芳
与栖落的鸟语对话就抵达了
远方
因为我们有云朵的衣裳
(图片由季风提供)




责编:弭忠平、 山水之音、
收录:冰人、蒋新生、剪掉翅膀、清萍、
审核:清萍、山水之音
推送:世界华人文学社

请到世界作家文学萃编来!
你想践梦初心,驰骋文学艺术旷原吗?
请你到世界作家文学艺术旷原来!
这里是您振翅高飞的蓝天!
这里是您走向文学殿堂的铺垫!
世界作家文学萃编,集诗歌、散文、小说、法书、绘画、摄影、影像等作品于一体,展现当代人的文学艺术风。

主办单位:世界作家文学社
主办编辑部:世界作家文学萃编、世界作家《燕山》纸刊(国内外发行)
协办单位:《乌苏里江.绿色风》纸刊
选稿基地:《乌苏里江.绿色风》纸刊
投稿微信:ping8958310
刊头字画:知名书法家王晓华
著名书法家朱玉
美工设计:知名设计师宾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