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199(一)
199(一)《延河战火》开拍
140师全员出动
一.红蓝两军分工
按剧组布局。全师三个团,由418团伴演蓝军。蓝军不用换服装,取掉领章帽徽后,不用穿外套,棉衣棉裤,正反穿都行,棉军帽正反戴都行,就是一付黄皮,乱七八遭的混乱队型。这支蓝军队伍,在导演组的调度下,浸无目标地满山沟乱转,两架小型直升机,在空中轮流拍摄远镜头。
红军队伍由419;420两个团近6000人员组成。服裝全部由草绿色,换成灰一色的八路灰。穿贯了草绿色军装的柳军军等同班战友,换装那天,他望着你笑一笑,你望着他笑一笑。和一群新兵蛋子刚穿军装一样,暨好奇,又好笑……第二天,又传来一道命令,灰军装过新,要求用泥水洗一下,晾干后再穿。军人听导演组指挥。按要求操作就行。
二.调军马。
那个年代,营一级指挥员配军马。每个营有五匹马。满员团三个营和团司政后,一个团有20匹军马。这些军马由导演组调拨起来,全师六七十匹军马。蓝军50匹,红军20匹,每匹马配备两人,有的是干部,有的是士兵。这些骑马的人员,伴演红蓝两军的军官,军官分别穿黄灰两色大衣。四排长韩景辉被选拔当了红军的军官。
这批伴演军官的马帮们,分别骑乘,走在红蓝两支队伍之前……两架小型直升机。轮流拍摄两支行进中的队伍,取大场面,远镜头。柳军军就夹在红军队伍中。
三.小插曲
有一天。导演组选中柳军军的十一班,演练班防御。每名战士配发三筒黑色炸药,15个抽拉式雷管。要求一筒炸药分三段,每段装一个小雷管,使用时拉响雷管,扔出去就行。柳军军和李红光,王志高三人连夜组织全班战士捆绑道剧手雷……正副班长俩人要求各持一支自动步枪,参加演习。十一班没有步枪,他们从八班吳兴银班长处借来了两枪备用。导演组给射手配备了50发空炮弹,(这种空炮弹只有底火和少量火药,夜晚射击时能看到枪口的火焰。)
天刚蒙蒙亮。导演组将柳军军的十一班带入预选的阵地。导演组要求全班战土必须将炸药包在10至20分钟内全部投出,100发空炮弹,两支枪在20分钟以内全部射出……柳军军和王永高各持一支。谁知空炮弹药量不足,不退弹壳。只能退一次弹壳才打一发子弹。柳军军听说,将枪口帽装在枪囗上。可打连发。他和王志高同时装上枪囗帽,开始射击,谁知两个枪口帽射击后都打飞了……演习还在进行中,他俩顾不了那么多,一囗气把50发空炮弹一发一发打完。战土们也把连夜捆绑好的手雷全部投完了。就在柳军军“战斗”的过程中,三架摄影机,从正前方,左右两测同时摄像。哨音响过。演习结束了。
另一组蓝军一个班,十二三名士兵,同时演练班进攻。每名战士身上都在不同部位捆绑着小炸弹。这些小炸弹在不同时段爆炸,听到爆炸声的战士立即倒地……两组镜头对接起来,就形成了柳军军的防御班全歼来犯之敌的战斗场面。红蓝两军都圆滿完成了拍摄任务。
四.关禁闭
演习结束,柳军军给八班还枪时说明,演习时丢失了两个枪口帽。吴兴银班长不但不收枪,还立即将十一班演习中丢失枪口帽一事直接报告给连长余远洋。新连长也没有经历过这码事,骑虎难下,不处罚十一班的两位射手,八班不服。处理两位班长。尤其有柳军军。甚情难却,无奈,他对全连干部战士宣布,柳军军,王永高两位班长在演习时打飞了两支步枪的枪口帽,处罚决定,按纪律条令,损坏武器装备,轻微者,关禁闭24小时,以严军纪……八班长吴兴银对连部的处罚决定没有疑义……此事让伴演红军军官的四排长韩景辉知道了,他有一战友任团修理所所长,他从该所长那里,取来了两支刚刚车好的枪口帽,快马加鞭,送到了八连连部……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