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董素印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政务办董素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某市级网站特约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党委秘书、新闻采编、党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三十多年,100多万字新闻、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采用,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入选《中华文化人才库》。

虎门要塞拜“老乡”
董素印/文(江苏射阳)

号称中国第一悬索桥的虎门大桥,是广东省境内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它因鸦片战争时期湖广总督、民族英雄林则徐销毁鸦片所在地而得名。伫立虎门大桥向北远眺,一排威武雄壮、整齐划一的虎门炮台靜立于珠江两岸,大桥东测狮子洋丛林之中隐约可见虎门销烟博物馆等与虎门销烟相关的纪念场馆。来到虎门销烟博物馆,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雅,曾经的销烟池里如今碧波荡漾,睡莲袅娜,呈现给人们俨然一幅古典园林景象;只有博物馆广场上整齐排列的诸多火炮等古老军事设施,才能让人蓦然回首一百多年前那段既感屈辱又振奋人心的历史。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旧址附近的海战博物馆,是一座专题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由原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博物馆以鸦片战争古战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门炮台旧址为依托,利用文物史料,向人们展示当年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史实。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前往探访那段血腥历史,经受爱国主义教育。

进入狮子洋炮台旧址,静立珠江岸边、排列整齐、一门门乌黑黝亮的大炮,仿佛还在散发着浓烈焦糊的火药味道;道道藏兵洞、弹药库和条条弯曲地道留下的光溜凹凸痕迹,仿佛向世人展示当年的销烟勇士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艰苦经历;偶尔几棵耸立炮台两边的参天大树,如同历史的见证者,微风吹处发出的沙沙声响,仿佛向游人诉说这里曾经以生过的一切;炮口下面珠江风浪汇聚起不绝于耳的涛声,仿佛当年销烟勇士的呐喊,声声撕裂,为这里增添了许多威严、庄重的神秘色彩;轻轻触摸炮台墙体留下的道道弹痕遗迹,仿佛抚摸着受伤士兵血迹斑斑的身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与炮台紧邻的海战博物馆是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三大禁毒教育基地之一。这里陈列有《鸦片战争海战》陈列和《虎门海战》半景画。《鸦片战争海战陈列》形象地表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军事力量的对比,和中国军队英勇抗击从海中入侵的英国侵略者史实,热情歌颂了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销烟禁毒以及中国军民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崇高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虎门海战》半景画,以写实的绘画与逼真的地面塑形,与现代声光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当年虎门海战的悲壮惨烈场面。现场观看后,耳边似乎回荡着禁毒英雄林则徐当年发出的“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的铮铮誓言,震耳发馈、激荡人心。
特别是海战博物馆的一幅巨幅浮雕吸引着我的眼球,这是一幅由三名清朝官员现场指挥销烟的生动画面,其中一位站立于林则徐右边佩戴战刀的威武官员,便是林则徐的同僚、亲密战友、我的江苏老乡关天培。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出生于1781年,牺牲于1841年,享年60岁,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他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尤其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清廷的嘉奖。虎门销烟以后,关天培根据林则徐的指示,积极准备抵抗英国的武装侵略,他招募水勇,严格训练;林则徐曾多次察看关天培的备战情况,对他的工作十分称赞。

1839年11月3日,正值关天培率领兵船巡逻于穿鼻洋面,英国驻粤海军司令史密斯带领两艘英舰开到穿鼻洋海面,阻止进港听验的商船入口,并向保护商船的兵船开炮轰击,关天培下令开炮还击,还亲自燃放千斤铜炮,击中敌舰,士气大振;激战两小时,敌舰被打得帆斜旗落,狼狈逃去,许多侵略军葬身海底,中国水师凯旋而归。然而,不甘心失败的英舰又多次向中国水师偷袭、炮击,都被关天培指挥水师击退,使英国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道光皇帝知悉后,十分赞赏关天培这种“奋勇直前,身先士卒”的精神,全国上下也都称关将军为南海“长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迫于英国淫威,林则徐被撤职查办。1841年1月,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派兵突然袭击珠江口大角、沙角炮台,守将英勇牺牲。主张投降的清朝大臣 、两广总督琦善私下向义律求降,答应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款;道光帝感到失地赔款,严重损害清朝声威,下令对英宣战。
虎门是珠江航道的咽喉,是广州海防的第二道关口,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史料记载,为了阻止北上英军,关天培把母亲和妻子送回淮安故里,并写了一封诀别书,然后大义凛然勇敢应战。关天培对自已亲手培养、出生入死的将士说道:“今日,吾等面对强敌,只有决一死战;关某在,炮台在,决不后退半步!”老将军如此激昂深深感动众将士,他们异口同声高呼“吾等愿与大人同生死,与炮台共存亡!”在豪迈呼声中与关天培并肩抗敌。
关天培英雄抗击入侵英军,招来了投降派琦善的切齿痛恨,他拒绝对关天培的一切援助;准备充足的英军万炮齐发,从三面包围过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孤立无援的关天培从容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直到弹药耗尽;此时,英军越来越近,埋伏在壕沟内的关天培呼地一下站了起来,挥舞着大刀大声高呼:“众位将士,上!”带领清军与英军展开了肉搏战,喊杀声震耳欲聋,将士们越战越勇,战斗从中午到深夜,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老英雄和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官军壮烈牺牲。
有文字记载:“天培度众寡不敌,乃决以死守,出私财饷将士,率游击麦廷章昼夜督战。敌入三门口,冲断椿练,奋击甫退,南风大作,敌船大队围横档、永安两炮台,遂陷。进攻虎门,自巳至酉,杀伤相当,而炮门透水不得发,敌自台后攒击,身被数十创。事急,以印投仆孙长庆,令去,行未远,回顾天培已殒绝於地,廷章亦同死,炮台遂陷。”相传,关天培殉职时,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个个吓得目瞪口呆。朝廷追谥关天培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鸦片战争以后,虽然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从此独立的封建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蒙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但是,在鸦片战争中,以林则徐、关天培为代表的无数民族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国家和人民,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沉重的抗击外敌侵略的历史篇章,向后代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气节,他们的英雄事迹与那些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而献身的民族英烈、人民楷模同辉,必将永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