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执法传奇佳话几多知之“孙武斩宠妃”
苑枫/读书笔记
凡中华五千年文明治国之道:无不以德为上,以礼为先,以法为准。德、礼以自尊劝谏为主,提倡的是内在修行。然规法则以治为主,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纪难以服众。依法治国就成了世代人的理政传习。

历代执法传奇佳话数不胜数,人民大众熟知,且口口相传,妇孺皆知又搬上舞台的如:包青天怒铡陈世美、海青天巧制胡衙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嵬坡一条白练演绎了《长恨歌》……更有那毛公七次欽签的“杀腐令”历历在目……不必再繁冗赘叙了。可您知道史上曾有一位将军公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号令斩杀君王宠妃的吗?今天我这里要编录转述的就是“孙武斩宠妃”的故事,其实这故事恰恰是时间较早,记载翔实,更有戏剧性,权威性,而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又少有提及的一幕。


诸位明公,您若认为我抄录也行,转述也罢,都不为过。因为这资料本来就出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的开篇。当然后来人多有不同版本记载,如罗斌编著的《鬼谷子全集·卷五》亦有复述“孙武斩宠妃严明纪律”。为了解方便起见,我这里不妨也啰嗦啰嗦,再现一下那执法的精彩一幕,赚赚眼球,彰显一下兵家孙武的厉害!

话说孙武,名起,本是齐国著名的军事家。他屡建奇功之后,穷尽心力,历时三年,把打仗时运用的计谋与策略,以及用兵要点、招数一一记录,编辑成书,自名《兵法十三篇》,后人尊称孙子,均称其书《孙子兵法》。此书一经问世,便被有识之士们赏识,渴求,欲予求之而不得,甚至当时很多国家的兵家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设法窃取,孙武无奈,唯恐因书惹祸上身,又想名人明书投明主。于是左右权衡时局利弊,由齐国投奔吴国,书呈吴王阖闾。当然吴王久仰孙武大名,求之不得,忽得奇书,悉心研读,果然阵法绝妙,欲要任用孙武,并当即说:“你能用这书中说法小试一下兵阵部署,让寡人开开眼界吗?”孙武心想“这分明是要测试我的兵法”,既然来投明主,初来乍到,何妨不露上一手,一试高低,让吴王见识见识呢?于是回答:“谨呈王命”。吴王说就在王宫的后宫之女中试试可以吗?孙武称是。并请求大王说:“兵法严明,非同儿戏,生杀予夺,临阵决断,唯恐不恭,请大王可赐予权柄否?”吴王笑曰:“喏,君无戏言”。

吴王甚喜,于是在后宫嫔妃中,选百人,分两队,以大王两名宠妃分别为队长。每人率领一队。
这些宫女嫔妃们,幽居深宫,忽听要她们排兵布阵,喜出望外,以为乐景好玩。个个花枝招展,浓妆淡抹,巧施粉黛,翩翩入列。
孙武乃兵家行伍,兵法如山,哪管她们宫女妃子,一声令下,严明规矩!进行操练。可是宫女们哪里知道兵家严苛,仍就嘻嘻哈哈,不以为然。嬉笑弄情,你推我搡,前仰后合。不成体统。
其实孙武早已在训练场设列斧钺钩杈,然宫女们不识军纪,不管鼓声怎么响,号令怎么三令五申,还是挤眉弄眼,嬉皮笑脸,忍俊不禁。孙武尽管号令再三,宫女们还是不以为然!孙武觉得如此训练,大失兵家之职,兵法军纪尽失,哪里还能展示《孙子兵法》之道,他无奈之下,不得不高声喝令:不听号令者斩!命令武士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台上正看得可笑的吴王,看见要杀他的两个爱妃,大惊失色,急忙传令:“寡人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寡人如果没有这两个爱妃,吃起东西来都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杀她们。”孙武断然拒绝说:“我已接受您的命令为将,有道是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毅然下令立斩二妃!这一震惊,宫女们立见庄重严肃,队形齐整,规规矩矩,立、卧、转,行,整齐划一,个个行止规范,无一例外。
吴王见状,无以言对,不得不认知孙武严格执法,训练有术,名不虚传。吴王毕竟是吴王,一世明主,他虽然爱美人,但更爱江上。他深知江上与美人之间的分量,因此,不但不责怪孙武,反而表其军纪严明,并封孙武为将军!你说孙武这执法故事传奇不传奇?

这岂不就是名将兵家与明主君王演绎的一出传世好戏吗?难道不值得后世执法者治军者效法吗?如果您时髦一点,何不给两千多年前一身正气的孙武先贤公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君王面前杀宠妃)的大智大勇点个赞呢?以之慰藉孙武的在天之灵!感知并享受一下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溢美之词呢。
苑 枫2022,7月11日早书于晚风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