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运录 真行!(仁智)
钱运录,1944年10月生,湖北孝感大悟人。
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
湖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统计系统计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曾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钱运录在1963—1967年,在湖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统计系统计学专业学习。
1967—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70年,湖北省孝感地区大悟县三里公社劳动锻炼。
1970—1973年,湖北省孝感地委大悟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公室干事,孝感地委组织部干事、共青团孝感地委常委。
1973—1975年,湖北省孝感地区汉川县环城区委副书记兼小河公社党委书记。
1975—1976年,湖北省汉川县委副书记兼新河公社党委书记。
1976—1979年,湖北省汉川县委副书记。
1979—1982年,大悟县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县长。
1982—1983年,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
1983—1991年,湖北省委副书记。
1991—1995年,湖北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
1995—1998年,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政协主席,武汉市委书记。
1998—1999年,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9—2000年,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2000—2003年,贵州省委书记。
2003—2005年,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5—2006年,黑龙江省委书记。
2006—2008年,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8—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秘书长。
钱运录的故事值得一表,值得一看,值得学习……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在1998年洪水的特点是暴雨天数多、强度大和分布范围广。这个天灾不仅给国人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还带走了太多人的性命!而每当有天灾发生之时,有一种人就会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无数的百姓们活生生开辟出一条活路来,而他们就是中国军人!
1998年夏季,在中国出现的全国性大洪水。暴雨天数多、强度大和分布范围广,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黄河、淮河和海河水系和浙闽水系等流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嫩江流域和松花江干流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
西江和闽江发生超过或接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长江大通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82300米3/秒,仅次于1954年,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二大洪水;
嫩江大赉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16100米3/秒,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16600米3/秒,均为历史之最。1998年全国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江河之多,洪水量级之大,洪峰水位之高,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水发生时间之早,均为历史罕见。
因暴雨导致湖水位上升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由于九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其地势较高,可以说长江在九江上就类似于“地上河”,因此其堤坝要高于两边的城镇的,也就是说,一旦其水位漫过了两边的堤坝的话,那么周遭的城镇必将直接被洪水所淹没!
因此,对于水位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一不留神就可能酿成大祸!
在这危险时刻,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钱运录不是坐在办公室看地图,开会议,听汇报,而是冒着倾盆大雨到前线与官兵们并肩作战……
这就引起了一场大误会……
至今,人们还在传颂着……
这场误会的起因是:江泽民总书记当时也马不停蹄地冒雨到重灾区武汉视察并在洪水现场用话简喊话,鼓舞人心斗志,我们至今也难以忘怀那个感天动地的一幕幕镜头和场面……
这么重要的场合,在此之前却找不到钱运录,误会就此开始……
等见到钱运录时,钱运录正在与官兵群众们肩并肩地扎实干活儿……才知道钱运录也有好几天都是这样的,身体力行地在重灾区第一线,与官兵们一道共同抗洪救灾……
他的行动让这场误会也迎韧而解……
就这样,钱运录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他也顺理成章地被派来到贵州,把贫穷的贵州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干实事的钱运录。
当时的贵州,社会风气不很正,主政贵州的前两任书记刘正威、刘方仁的腐败故事大家都知道(在此省去2000字)。
1998-2005年的八年时间,钱运录在贵州干得风生水起,深得人们称赞,得到各级领导认可。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从未使用过特权,儿子是货车司机。
要知道,我们今天的贵州省已经是一个基本摆脱贫困的省份了,可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贵州省还是一个十分贫穷的省份,很多人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于是造成了贵州省的普遍性贫困。
贵州省后来得以摆脱贫困还多亏一个人,他就是曾经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1998-2005)八年时间,主政贵州的省委书记钱运录。
在他的一系列努力下,贵州省彻底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强,可是这位省委书记身居高位却从未使用过特权,儿子居然仅仅只是一个货车司机……
这位主政贵州八年,使贵州走出贫困的省委书记就是前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
前不久,钱运录在晚年谈起自己的童年时基本就是用战乱和改变概括的,1944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在当年就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四处躲藏以避免被日军扫荡,后来抗战虽然胜利了,但是内战却又打响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规模一点不输日军,派出的飞机也是一次比一次多,这让当时的百姓都感到十分恐慌,就在内战的兵荒马乱中,钱运录度过了自己童年中最不愿回忆的三年,也是在那个年代他经历了饥荒和瘟疫,于是他决心成年后改变这些现状。
建国后,钱运录的家乡湖北省终于恢复到了一片和平中,于是他终于过起了不用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将国民教育建设放在了第一位,这让农民家庭出身的钱运录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不久他便走入了学堂开始了自己的学业。学业优异的钱运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大学,在大学中的钱运录主要攻读国民经济学,这也代表了他日后努力的方向,于是大学毕业后的钱运录就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基础了。
他是主政两个省的省委书记一把手。
大学毕业后的钱运录赶上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时期,于是钱运录没能等到分配工作就去当了知青,开始了自己作为一个知青的生活。成为知青的钱运录被分配到了大悟县,在县公社中,钱运录成为了一名骨干成员,渐渐地由于在公社中表现优秀,钱运录得到了进一步重用,他就此扎根在基层,从公社的一名普通知青逐渐提拔为一名基层干部,后来又从大悟县走出,逐渐地成为了党组织管理地方建设的核心成员,于是钱运录一度被提拔为湖北省委副书记。
在湖北省工作的这几年,他将湖北省打造为了一个中部强而有力的引擎,这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认可。
得益于在湖北省工作业绩上的优秀,钱运录被党组织派往贵州,他开始了他主政贵州省的生涯。钱运录刚到贵州上任时,全国各地已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开始了赛跑,贵州则在比赛中远远地被甩在了后面,甚至西部的新疆都比它跑得更快,这让钱运录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这让他在主政贵州省时主要瞄准了两点,第一调整贵州省的产业结构,
第二让贵州人民不再贫困。
基于这两点,钱运录在贵州省省委书记的位置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招商引资,还通过国有企业改革,重新激发活力,让更多企业参与到贵州省的建设之中,不久,贵州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快从一个城市化率低的状态赶上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钱运录在贵州省的一系列改革让贵州省就此摆脱了贫困,成为了在改革开放中走向富裕的省份,于是钱运录后来也是因为在贵州省的出色成绩被调往了黑龙江任省委书记。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任务在他看来很是艰巨。
于是他在调整黑龙江的产业结构的时候,大胆而又心细,不久后黑龙江成为了东北振兴中的领头羊。
有着一系列成绩的加持,钱运录应该是有希望继续走向高位的,不过钱运录却希望离基层更近一些,因为他关心的是百姓生活究竟解决了没有,于是两袖清风的钱运录数十年来竟然从未用过特权,儿子也仅仅只是货车司机,这也让这位人民的好干部更加受人尊敬。
出生在战火年代的钱运录通过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想到了国家发展强大的必要性,于是他在成年后投身于此,成为了推动国家强大的实践者。
两袖清风的作风更加让钱运录显得受人尊敬,同时他也为无数青年干部树立了表率。
钱运录真的行! 有诗为证:
廉政楷模钱运录
风雨兼程山水间
为民呕心民拥戴
岸阔风正一帆悬
贵州与黑龙江虽然相隔很远但却很有缘分。
2005年底,时任贵州省委书记 钱运录从贵州到黑龙江工作、任职, 上次,钱运录从湖北 黑龙江到贵州工作、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