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臊抿蝌蚪
茄子臊很香。做时先将茄子去皮切丝,上冷水浸泡出黑汤滗掉,再将西红柿切片,开火上锅,倒油。待油热用葱姜炒出香味,依次放入茄子西红柿翻炒几遍,搁盐、浸汤、酱油上色,出锅时滴入香油調味。这时看酱油的紅色,汤内稠稠的如青玉般的茄子条里面,间杂着红红的西红柿片,有无数细碎的香油滴泡不停地在汤中漂浮游荡。整锅臊子煞時間成一幅红鸟白玉的图画,将其浇入两头尖尖的,用豆面、玉米、白面三面合一制成的蝌蚪状的抿蝌蚪里,喷香扑鼻。这就是地道的山西面食icon茄子臊抿蝌蚪。
但是,童年的这樣的饭却没有这样的精致。臊子是单一的用茄子或红萝卜、白萝卜熬出来的!没有炒来的味道!所以曾经有些年不想吃它。
记得那时候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以:早上糠面撒(糊糊),和鹹菜,中午茄子臊抿蝌蚪,晚上红白萝卜块和少量小米熬成的粥,就鹹菜,这样规律的排着。
先说茄子臊,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槐树叶、黃豆叶、灰灰菜icon、苣苣菜(苦菜icon)、老沙蓬、扫帚苗icon都得吃,和它們相比茄子就算是最高档的菜了。茄子是自家院子盆罐里栽种的,吃时舍不得去皮,也不上油,加清水熬熟就算是臊子。因为一年中只能分得几两由椿树籽儿、花椒籽儿榨成的油。到过年了再少买一点肥猪肉耗点油,也是得等到幹部下鄉派飯时(那時幹部下鄉派飯是要幹部本人掏錢的)和時头八有客人来了才敢上一点点。
抿蝌蚪也不是用的现在的面。高粱和红薯面酥不抱团。不过人有知慧,有种一种叫粘葛的植物磨成面,让它辅助抱团。有時也用榆皮磨成的面,做时把粘葛面.榆皮面和高粱、红薯面成比例的参合一起,用开水泼制成团,上抿蝌蚪床,用抿锄抿。抿床成长方槽形,底部罗列著很多有序的小眼儿,抿锄象是小个子的农具锄头。架在铁锅上,一手握住抿槽长柄,一手握住抿锄在槽内来回使劲走动而用力往下抿面,便成了蝌蚪壯。
茄子不去皮,铁锅清水熬茄子汤是黑的。高粱和红薯不去皮磨出的面也是黑的,黑面抿出来的黑蝌蚪,浇上黑臊子,那个黑!多亏有中绿色铁皮唐磁碗,多少能分出点颜色来,否则一团黑,虽说那时候的茄子臊抿蝌蚪难吃,但为了能驱赶饥饿,也是很急迫的等待着。叔父和我姐总是先让着我吃,剩下多少他们再分着吃。就这样的抿蝌蚪也不是每天都能吃的上,有时候就断顿揭不开锅了。我们姐弟俩从小失去双亲,和叔父相依为命,是叔父省吃俭用,无微不至地拉扯着我们姐弟俩长大。
为生活所迫,我姐早早嫁人。(嫁在離我家五六十裡的陽泉交區)婆家承诺帮着拉扯弟弟成人,随之跟着姐姐一起生活。但是不出三个月,承诺就废止了,我被姐姐的婆婆赶出了门。姐姐的婆婆家的大女婿是好心人,给了我几块坐车钱,还被婆婆派的家人跟到车站抢去。沒錢坐车,我和姐无奈又无助,拉着我的手一步一滑行走在厚厚的雪地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遇到一辆解放军大卡车,才雪中送炭把我捎带回家。
当时非常悲怜,后来长大才明白了那所谓的无情,都是因为那时大家都少吃没喝的原因。童年时,本想着和几位小哥们学桃園三结义,结为异姓兄弟,但是家人反对不欢而散,那又何尝不是因为太穷的缘故?
那时,中绿色铁皮唐磁碗是我的专用,在北京工作的堂叔給的,(我能來北京工作,而後又建立小家庭,堂叔功不可沒)也是餐具中最贵的!里面盛满酸甜苦辣,是我的心爱之物,伴隨著我的人生,几十年過去了,虽说有点磕碰,显的陈旧,但是心爱之碗是童年的念想,现在仍然每天还用着。
如今我曾经吃傷的茄子、红白萝卜、和多种野菜,都以多种烹饪方法制作出各种美味佳肴,茄子和野菜都成了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回想过去的艰难,我们应当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愿叔父在天安好!愿姐姐晚年健康幸福!愿国家和谐稳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张儒胜
2022年8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