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物件,新情结
创作并朗诵:徐丽
走进扶余市永坪乡九连山平安文化小镇,最吸引我的还有一处靓丽风景线,那就是民俗博物馆。
我是个爱怀旧的女子。这里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世间的繁杂。乡村古道,静谧安详。在这里,可以静静地品读时光的悠远,旧物记述了停留的过往,收藏着经年的故事,诉说着时光的沧桑。

(此图片:李明军拍照)
一 报纸糊墙
小时候居住的房子,墙壁都是用报纸糊的墙。年年必更新,岁岁有新意。变化的是外表,不变的却是土墙壁。犹如做人,一年又一年,变化的是外衣,不变的是做人的本真。土墙壁糊报纸,长在心里,镌刻在记忆中。

二 老式茶缸子
老式茶缸子,斑斑驳驳的外表,空空洞洞的内里,模模糊糊的花纹,静默无语,悬挂在墙上,仿佛在诉说着记忆里清纯的故事。
小时候,不仅用它来盛水,还能用它盛大碴子粥,那时的水,是纯净的,大碴子,是纯绿色的,手执茶缸的人,心地善良,思想单纯,心素如简。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是时代推进着人?还是人推进着时代?但我总是喜欢追忆老式茶缸子的时代。

三 簸箕
大大小小的簸箕,虽然年代久远,但用途依然弥新,用来簸去稻米的杂质和空壳。在乡村也用来晾晒花生,谷物等。
茫茫人海,行于红尘。我们面对来来往往的众生,在与人相处共事的同时,是不是也像用簸箕一样不停的筛选和去杂质呢。
那些消耗你生命的人,如同杂质一样,要清除去掉。那些有利于你生命成长的人,要像在簸箕里筛选优良品种一样,有选择性的与人相处。

四 笤帚
看到笤帚疙瘩,就会抚今追昔。
小时候,笤帚不仅仅是用来扫地的工具,而且在父母眼里,还是惩罚孩子得力的助手呢。
每当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时,在外面惹祸的时候,回到家里,父母必然操起笤帚疙瘩胖揍一顿。疼在皮肉上,哭声响彻屋里院外。
现如今呐,几十年过去了,父母还是原来的父母,但是腰身已经不再挺拔。我还是原来的我,只是人已到中年。我多想让时光能倒流,让父母再用笤帚疙瘩狠狠的胖揍我一顿啊!

五 煤油灯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在飘忽不定的煤油灯旁纳鞋底、织毛衣、缝补衣衫,大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
我的年少时光,有一段记忆是在煤油灯旁读完的许多小人书,清晰记得有《红岩》、《林海雪原》、《苦菜花》《红灯记》、《小兵张嘎》等等。童年的记忆里,在煤油灯下读书的痴迷,一直贯穿多年。
现如今,小小煤油灯,早已在时光的烟尘中化为历史。但在煤油灯下读书的日子,那些书籍给予我的营养,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和骨子里。在清贫如洗的年代里,孩童拥有一个富足的内在。

六 老杆秤
弯月般的秤钩,枣红色的秤杆和一只“铁了心”守着秤杆的秤砣,正所谓秤不离砣。秤尾的铜皮早已大片脱落,秤星尽显沧桑。只有那沉甸甸的秤砣上注着“诚”字。
曾几何时,高高翘起的秤尾,成为民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句:“你看,秤高高的”。这话语温暖千万人,诠释了诚信为本的人间至理。这里的杆秤不仅仅是一件计量称重的衡器,更是一件比拟寓意的道具。

七 算盘
算盘。是汉族劳动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我的小学时期,便与珠算结缘。虽年代久远,但算盘的记忆尤新。
很多物件的发明,是为了普惠世人。一架小小的算盘,在时光里游走,时光在算盘里飞奔,留给时代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价值,更是启示人生哲理的附加值。加减乘除法,在算盘中拨珠滚动,人生悟语在珠算之间反反复复打磨。
珠算里,有终身都不会忘记的乘法口诀,更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的智慧。

八 小黑白电视机
在故乡的老宅里,我总是能追忆到物质匮乏年代里的清贫,箪食瓢饮的拮据与朴素。
在老宅里第一次看上黑白电视的幸福感,那是父母终日里勤俭持家,点点滴滴积攒的零用钱换来的。看着小小黑白电视里精彩的画面,欢呼雀跃,手舞足蹈。高兴之余,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在购买电视时作出决定的不易和勇气。500元钱的倾囊付出,母亲在不舍得和舍得之间做出的抉择,那是母亲对新生事物的欣然接受,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九 老式钟表
我们都是在老式钟表的滴滴答答声中长大的。流逝的是一分一秒,而在慢慢流淌的光阴中,你会领悟到,消逝的是你无声无息的生命。钟表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眼前人,多做事情。

旧物无言却有心声。它们虽然沾满风尘,但有一种内敛含蓄之美,有时光的味道,朴素而静美,沧桑而不少韵味。落满风尘,我依旧喜欢。每一件老物件,都凝结着岁月的深情,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事、那年,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每一件老物件,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留给我们绵绵不尽的怀想。走过的岁月,留下成长的足迹。老物件,不仅仅是怀念,更是历史的见证。
作者简介:
徐丽,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前郭县作家协会会员。多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作品被编入国家级、全国百强报纸、省级、市级报刊、书刊——《民族文学》《河南科技报》《河南经济报》《松原日报》《青年文学家》《文学百花苑》《渤海风》《文学讲坛》《松花江》《萧乡文学》等。
大连有声文艺:
是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的升级版。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
2022年4月9日,徐丽自媒体文学公众号《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包括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