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奇康
去年冬天的时候,远在河北的郑友呆老师就怯生生的来电,说他有想出版一本文学作品小册子的念头,征询我的意见。我当即表示支持并愿意给予最大的帮助。毕竟这是一位年近七旬老人的最大心愿,也是他含辛茹苦的结晶,更是我县文学艺术界的一件幸事,好事。
友呆老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乡村文学作家,虽然他仅有小学文化程度,跟农业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但他志向远大,善于学习,喜于观察,爱好记录,勤于动笔,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汇集成了多达300余篇(首),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而且涉及诗歌、散文、游记、小说、报告文学、杂感等各种文体。经过大半年的精心整理,去糙取精,选岀了七十多篇(首)近十万字的作品汇集,这才有了《友呆文集》这本油墨飘香的小册子奉献给读者诸君。
友呆老师的文学创作之路是历经坎坷的。从他的自序里可以看出,他的人生的轨迹的转化也颇有一番周折。少年时期即被史无前例的运动剥夺了求学的权力,又因家庭经济拮据割舍了绘画的梦想,再因农事繁忙放弃了文学创作的念头。直至半百之龄的本世纪初,儿女成家立业,了无牵挂,才又重新踏上文学创作之路。正因为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才迎来了二十多年来可喜的创作硕果。
纵观友呆老师的作品,诗歌朴实而不奢华,散文描述细腻而不夸张,游记详尽而又全面,小说以小见大而颇有深意,虽没有专业作家的风范,但却凝聚了他的心血,展现了他的追求,展示了他的才华。他的勤奋好学,他的执着的追求,他的一腔热血,造就了一位年已古稀的“中国乡村作家”。
说实在话, 我是不够资格为友呆老师和他的《友呆文集》作序的,作为文学爱好者,只能以读者的身份表达对郑友呆老师的敬意和对其作品的赞赏。愿友呆老师在有生之年,余热生辉,写岀更优更多的正能量的作品来,助推我县的文学创作事业的发展,也为更多的文学新秀起到样榜的作用。
谨以此文致敬友呆老师并本书的读者。谨为序,共勉。
壬寅年早秋于云丘山
(作者为山西省作协会员、洪洞县作协副主席)
作家简介
刘奇康: 男,1968年5月出生,山西洪洞县人,中共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洪洞县作协副主席,《作家前线》系列公众平台签约作家。入选《关东美文》(海内外公开发行纯文学月刊)金牌作家榜。
九十年代始从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工作,2002年起任洪洞报社农村部主任兼县文联巜大槐树文化》杂志编辑,《大槐树报》执行主编,多篇通讯和报告文学被收录于巜成功之路》巜热土晨歌》巜躁动的土地》巜槐乡风采》巜精钢不作钩》等专集。新闻通讯作品曾获中国县市报协会、山西省报业协会好新闻奖。在《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政协报》《临汾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地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500余篇,100多万字。
近年散文作品散见于山西巜生活晨报》巜新农村商报》《市场信息报》巜山西工人报》巜临汾日报》《河流》《关东美文》《东方诗韵》等,多篇作品被收录于散文文学专集。散文作品曾获大赛金奖,优秀奖等。
散文作品并散见于国内《江山文学网》《冰心文化传媒网》等多家文学网站、微博和地方文学报刊。
出版散文集巜杏儿黄了》(团结出版社出版),主编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新闻报道、评论综合文集《永乐颂》,参与主编民俗风情《云丘山民俗》(山西经济出版社),参与编写《洪洞人物》上下卷,《洪洞地名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