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简介:
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茅舍,军旅磨炼20余载,湖南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码字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各级媒体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有感而发,即兴成文,既不浪费读者太多的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宁古塔作家》签约作家。

“一把手”那双手(随笔)
作者 | 刘克勤

众所周知,所谓“一把手”,就是一个单位或部门主要领导的代名词,在群众眼里,即为说话算数、表态定夺、拍板定调的那一个。一个人几经磨炼,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组织看中、群众认可,成为一把手,并非易事。
主要领导负总责,一把手不好当,并非谦词,确实如此。就说一把手那双“手”吧,一招一拭,一举一动,众人盯着,格外显眼。会议上手一举,代表一种行动的指向;决策中手一拍,代表一种决定的形成;关键时手一挥,发出的是一声号令。所以有人说,一把手的“手”平时不乱动,它伸缩之中,收放之际,动静之间,有规矩,有分寸,有约束。动手之前,必须慎重思考,仔细斟酌,反复权衡。一旦出手,非比寻常。
可是,现实中,有些一把手却没有这么谨慎了。只要组织任职命令一下,权力到手,就变得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为亲友谋利到处插手,为朋友请托多方伸手,该管的事常袖手,遇到矛盾就松手,不该管的抓住不放手,对待群众诉求常甩手,花钱大脚大手,用权一手遮天......直到有一天,东窗事发,铁铐锁手,悔之晚矣!
有道是,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不管开展整风肃纪、从严治党,还是推动改革创新、事业发展,一把手的率先垂范尤为重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除了党纪国法约束、群众监督外,作为一把手,更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初心使命,自觉管好自己的手。
使之成为一双清贫的手,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当官不许发财,发财别来当官。要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告诫,不为金钱物质起贪心,不被各种诱惑乱方寸,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成为我们执政为民的力量源泉。使之成为一双干事的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官大官小,不管职位高低,只要你做到利为民谋,权为民用,急难险重时刻,能敢于振臂一挥:“跟我来”“看我的”,任期内为群众多干实事、好事,你就是个好官,群众总会拥护你、记得你。
使之成为一双干净的手,滴油不沾,纤尘不染。能坐上“一把手”的位置,除了得益于组织的信任、群众的认可外,也证明你具备了领导的素质和才能。为此,胸前的党微、肩上的职责要求你的双手只能有泥土的芬芳味、稻田的水腥气,而绝不能沾上金钱的铜臭味。做到了这一点,你就能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使之成为一双温暖的手,纾困解难,温暖人心。身为领导干部,常惦群众疾苦。平时要多到田间地头走走,多到群众坑头坐坐,多去困难户家里看看,多交几个基层朋友——查民情、听民意,知民难、解民忧,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上。从焦裕禄、孔繁森到杨善洲、任长霞,群众记住的是一个个温暖人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很难想象,一个对待群众冷漠隔阂的干部,能赢得群众的爱戴和尊重。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作为一把手,当你调任时、退休时、与群众挥手告别时,不因无所作为而后悔,不因决策失误而懊恼,不因怠慢群众而内疚,不因贪腐被查而遗恨,那么,组织对你是放心的,群众对你是认可的,你自己也会问心无愧地说一句:我这个“一把手”没有白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