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挖掘“三滴水”这种布依民歌传唱形式,让布依族这种独特的民歌演唱得以传承和发展,根据贵州省布依学会和贵阳市布依学研究会的有关工作计划的部署与安排,乌当布依学会于8月21日在乌当百宜镇召开了“乌当区布依学会‘三滴水’布依歌调研计会”。

来自贵阳学院教授、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贵州省布依学会副会长、贵阳市布依学研究会会长周国茂,贵州民族出版社编审、民语室主任、贵州布依学会副秘书长郭堂亮,贵州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原科教频道副总监、副书记、贵州布依学会副秘书长周玉亭,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布依学会青工委副主任、央视“青歌赛”大赛获得者、布依族歌唱家韦维和乌当布依学会及布依族文化专家学者、布依民歌传承人及歌手等3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由乌当布依学会会长郭文学主持。

民族文化学者李宪法先生首先向与会者介绍民歌“三滴水”的得名及其情况:“三滴水”民歌产生于贵阳市乌当、开阳、修文三区县的交界处百宜镇,有其特殊的地沿地域文化特征,这些地方原来山高林深、人烟稀少、交通信息闭塞,为了传情达意并引起他人的注意,人们在劳作之余用高尖音调演唱山歌,这声调抑扬顿挫、穿透力极强,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此外,这声调犹如山涧水滴于石板上的响声,故此得名为“三滴水”。

会上,专家学者就乌当区产生“三滴水”这一民歌产生的地域文化特征、歌调产生的地域及流行分布、演唱内容形式、声调特点及其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研讨会上,专家认为,“三滴水”这种民歌与其他布依族山歌同样都具有旋律优美、平仄押韵、讲求对衬、具有“见子打子”临时编唱等特点,歌词的结构与古诗词的七言绝句大体相同,它的传承及存在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及根源,它与其它布依山歌有共性、也有自己的惟一性和独特性。为此,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使其得到应有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大家认为,乌当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近年来经过乌当布依学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布依文化在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等工作上取得不少成绩,希望能在下一步工作中对布依民歌"三滴水"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并创新,使其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从而推动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及发展助力。

贵州省学会副会长、贵阳市布依学研究会会长周国茂教授在研讨会上,对乌当区布依学会近年来积极开展民族文化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各位专家学者默默奉献于民族文化研究和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民歌“三滴水”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及文化土壤滋养,其歌唱声调有其独特的穿透力及表现形式,希望乌当布依学会及各位专家学者、民歌传承人再接再厉、深入搞好挖掘、整理研究及传承创新工作,使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展现其应有魅力,为文化助力和推动乡村建设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研讨会上,布依族文化学者李顺斌和罗鸿鸣等传承人还为大家现场表演了传承、流行于乌当区域布依民歌“三滴水”的不同版本及形式,让与会者享受了一场独特的民族民间演唱艺术饕餮大餐。|


会前,有关专家学者还到布依村寨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三滴水”传承人罗风麟等人的演唱。
(文/图 阿无·赢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