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空,作家,自由撰稿人。上海黄浦区图书馆诗社召集人。其作品耐读,赢得一部分读者赏析。
诳 语
文/然 空
子夜 被我的梦拐向无依之地
顺手摘了一颗漏网的星星
划尽最后的火柴 被穿过街道的风熄灭 影子去向不明
soory 我打碎了城市的河
凌乱得 像冒失的春天爬满了路边的老墙 那些永远搞不清名字的花
四出张扬 城市碎作每一滴砸下来的雨 每一个洼地都是无果
窗外 谁踢翻伏特加的玻璃瓶酒气熏天
遗忘一地稀碎的目光
今音(雍赓)评论:
总是听到有人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其实,不出家的人最好也不要打诳语。作为理想和境界的寄托,总是在期盼中过了一天又一天,子夜时分,有时也做着梦,说着大话和谎话,然后在社会上周旋。习惯成自然和债多不愁相仿。有时仿真仿古仿造的带着欢喜情绪的触发,最终的自欺却失去了“无依之地”的孤独无望。
之地为大田、为心灵,由居中最先感觉到它的诚实或虚伪。对欺世的鞭挞和憧憬的矛盾交织,由第一段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星星和火柴替代,由小由弱的担当,作为传承亘古延续,在面对中更多的是与诳语为伍和共存。像这样的直觉,也可以在第一段第三行的影子中窥知一斑。
第一段以陈述来突出子夜的含蓄和内敛,从中体验的有意志、有彷徨。诗歌创作注重矛盾的结构方式,以理智清晰的轨迹,从量力来表达有为,是人物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诗歌第二段,表现了人物在面对复杂的世象具备的有意谦让。这种意识和精神作为睿智,和人物的身份、地位匹配恰当。
其特征是进退有度,尤其面对诳语,自然会有一套属于自身的办法。这时候的不卑不亢在人云亦云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与精神,至少,不会同流合污。因此,选择在子夜的遐思、遐想和洞察,不是没有道理的。那时候,很多人已经睡去,但有些人醒着。具有独醒意识显得异常珍贵,贵在不会被忽悠。
这个办法就是在被动的打碎了城市的河的面前,表现的更是游刃有余,比如诗歌语言的含蓄和内敛。在潜意识里,还是充满着眷恋和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否则,就不会有诗歌第一段的切入子夜的重量。这时候,子夜的语言张力和底蕴成分,也在不断认识中得到深化与扩展,直接与宇宙的天地演化接壤。
子夜不仅是一个时间分界线,而且还是宇宙世界进行周而复始的一个关键节点,它有承上启下、启示和复活之韵。多少年的风云变幻所搅起的波澜,岂是寻常人能够想象的。
如果把这首诗放在历史长河里考量,它就是隗宝,也会消失,因为在逛语面前,想要保留的话,也只能靠有缘人了。
2022.8.23
作者:然空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