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51)
诗║李耀文
第七章~第十三节
宋夏多年战争
最后议和告终


元昊建夏后,为固其朝政。
便在贺兰山,与諸藩首领。
歃血来盟誓,三路去攻宋。
自此拉开了,持久宋夏争;
一零三九年,元昊率雄兵。
攻打宋保安,杀死刘怀忠。
时有宋大将,英勇之狄青。
奋力击夏军,势如暴雨风。
元昊难抵挡,只好撤围兵;
一零四零年,昊攻延州城。
并在三川口,大败宋守兵。
生擒宋大将,石元孙刘平。
后因下大雪,被迫又撤兵;
韩琦范仲淹,山西之统领。
乃抗夏大将,赫赫有威名。
仲淹主防守,韩琦主进攻。
各自持己见,策略难夺定;
一零四一年,昊再伐宋境。
率领夏大军,攻打渭州城。
韩琦招募兵,一万八千名。
全是敢死士,敢打敢冲锋。
令大将任福,统领把敌迎。
与夏一交战,宋军便取胜。
任福乘胜追,三天赶不停。
来到好水川,闯入伏兵营。
夏军之铁骑,冲进宋军中。
驱马挥战刀,砍杀不留情。
任福被杀死,夏军获战胜。
韩琦范仲淹,因此遭贬停。
而宋对西夏,不敢再言攻;
宋夏之战争,多为夏取胜。
但因国家小,打仗耗费用。
多年之征战,再富也打穷。
辽国谋征夏,西夏出危情。
为全力抗辽,昊又出新政。
向宋廷求和,双方停战争;
一零四四年,协议始达成。
元昊去帝号,称臣归宋廷。
封昊夏国王,后辈可袭承。
每年赐钱物,国民喜相庆。
边境设榷场,双方贸易盛。
庆历之和议,官方史有名。
注:庆历和议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与西夏达成的和议。宋夏战争爆发后,宋朝屡遭失败,损伤惨重,朝野震惊。且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西夏在对宋战争中损耗也颇严重。又因双方停止互市,西夏国内物资日见匮乏,故遣使与宋议和。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双方定议:
❶西夏首领元昊答应取消帝号,而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
❷宋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❸重开保安军(今陕西志丹)、高平寨(今宁夏固原)等沿边榷场贸易。史称“庆历和议”。





